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和中国物理学会液晶分会联合主办的“2024第十六届中国显示学术会议”(The 16th China Display Academic Conference in 2024)于11月23-24日在上海科学会堂成功举办。
本届会议由上海大学承办,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真空学会显示技术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真空学会、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新型显示设计制造与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协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研究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彭孝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志镇,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马於光,国家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特聘专家肖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卞曙光,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姚大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馨,上海大学副校长张建华,中国物理学会液晶分会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琼华,清华大学教授张百哲以及多位专家学者、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领导出席大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首先发表精彩致辞。他表示,上海一直以来是我国新型显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上海全力推动新型显示高质量发展,在创新资源、科技人才、关键环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推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政策引领、推进技术创新、激发人才活力、完善产业生态等举措,全力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馨发表致辞,上海作为中国显示产业的重要基地,始终高度重视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她期待大家利用好这个沟通、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碰撞思想火花、汲取学术精华、激发创新活力,为推动上海和全国显示产业与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物理学会液晶分会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琼华在致辞中表示,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新型显示在产能和市占率上取得了跨越式的突破,同时在各大技术领域也进行了谋篇布局并取得了成效。随着新型显示技术不断地升级和迭代,行业也持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她希望与会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中国显示学术大会的平台,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突破,不断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和交流前瞻性显示技术,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中国显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使各项技术得到充分交流和发展,从而打开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全新局面。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在致辞中指出,一直以来,上海大学高度重视新型显示研究建设工作,学校是全国最早开展新型显示研究的单位之一,建有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平板显示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平台,同时建有OLED器件、TFT技术等多个研发平台。先后承担863、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研攻关任务,并在显示光刻机、OLED、Mini-LED、量子点等领域重要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他表示,上海大学积极推动与新型显示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入合作,构建了完善的产业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下一步,上海大学将重点在微显示、量子点、显示材料与装备等新型显示技术前沿和国家卡脖子技术加大研发,为我国新型显示贡献上大力量。
在演讲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以《中国数字经济的新质生产力——显示无处不在 新型显示技术在崛起》为主题发表报告。他表示,新型显示产业是阴极射线管(CRT)显示之后,因技术不断创新而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作为信息产业重要构成部分,显示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消费者对显示终端画质、功耗、外观、交互、应用场景等需求越来越高,使得显示技术向高画质、低碳环保、功能集成、形态丰富、应用广泛等方面不断演进。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不断涌现,显示产业升级跃迁,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数字经济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志镇在《低维结构钙钛矿新型显示应用基础研究》中指出,钙钛矿发光量子点是新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颠覆性材料,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方向,也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之一。团队在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温州市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等支持下,首创双基质包覆的“石榴结构”,发明量子点全固态制备新技术,克服了量子点结晶无法控制和稳定性差的国际技术难题,实现钙钛矿发光量子点高温、高湿、强光照下的稳定高效发光。团队在温州建立了全球首条钙钛矿发光量子点产线,成功量产并在液晶电视上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马於光在报告中表示,有机材料在新型显示的典型代表是薄膜OLED技术,目前主要通过超薄膜化的策略降低低迁移的影响,但局域激子器件的激子利用问题与低迁移带来的稳定性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蓝光问题特别突出。激子的利用问题,目前国际上的磷光机制、热活化延迟荧光机制都给出了一定解决方案,但无法同时兼顾稳定性,因此还未实现商业化。强π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玻璃态、液晶态、多晶态材料体系,仍然是有机半导体材料实现高迁移的有效策略,是未来显示材料发展的方向。
上海大学副校长张建华在报告中围绕显示及AR/VR智能显示芯片制造,突破新一代半导体显示器件异质集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超高分辨集成电路混合显示系统应用做详细阐述。她表示,面向未来显示技术向超高分辨发展,对显示极端制造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上海大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历经20年,紧密围绕高分辨率显示大面积制造的高精度、高效率、高良率三大难题,系统开展工艺和装备融合创新。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CTO、高级副总裁刘志强以《顺势而行,协创共赢》为题,分享了半导体显示发展趋势与BOE的屏之物联发展战略,强调了技术创新对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此外还介绍了京东方高端液晶显示技术ADS Pro、高端柔性OLED显示技术f-OLED,以及高端Mini/Micro LED显示技术a-MLED三大技术品牌以及最新创新案例。面向未来,京东方将联合各界伙伴,共同打造包括半导体显示技术策源地在内的三大技术策源地,共创产业新生态。最后,刘志强呼吁行业各界合作伙伴加入高价值产业朋友圈,携手以创新破万“卷”,以技术升维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从聚焦价格的“零和博弈”走向聚焦价值的“融合共生”。
北京华大九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吾立峰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EDA在显示方面的新进展,包括先进器件及可靠性建模,全面板串扰分析,FIAA EMIR分析,异形版图布局布线协同优化与自动设计,Fanout RC提取,OPC,设计平台开放生态系统等。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创新中心中心长、XR BU总经理李治福发表《眼见为实融合视界》报告。他表示,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显示技术正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力求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完美呈现,并与日常生活无缝融合。空间融合作为当前显示技术的前沿,使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逐渐消融,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视觉世界。当前显示技术以LCD、OLED、MLED、微显示为主要方向,各技术围绕视觉体验升级为主轴,开启了显示技术与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非显业务部总经理与Micro-LED研究院院长秦锋在报告中指出,Micro-LED技术能够在提升显示效果的同时降低功耗,是车载显示领域又一重要发展方向。天马目前已开发出三代Micro-LED技术,将持续优化其性能表现。他进一步指出,下一代车用Micro-LED显示技术目前仍面临良率、发光效率和成本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推动Micro-LED技术的商用化进程,天马投资11亿元人民币建立了Micro-LED全制程产线。这条产线将覆盖从巨量转移到显示模组的整个生产流程,旨在加速Micro-LED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
中国显示学术会议
会议简介
中国显示学术会议继承自1991年第一届平板显示器件及应用技术学术会议和1992年第一届全国平板显示会议。1992年,全国显示技术研究人员数量较少,参会人数仅百余人,与会代表会后商定把平板显示会议变更成系列性全国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和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光电子学分会等共同主办,每两年召开一次。1996年,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成立,与中国物理学会液晶分会携手,成为全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主要主办单位。
2018年,由于OLED不只是有平板显示,还具有柔性显示形态。为顺应显示产业发展,大会更名为“中国显示学术会议”。随着我国显示界企业的蓬勃发展,大会承办方由科学院所转变为企业。2020年,为契合学术会议的理念和受众,大会承办方由企业转变为以高等院校为主。
历经三十余年,中国显示学术会议与中国显示产业同步成长,见证了中国显示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崛起过程,每一届中国显示学术会议征集的论文都代表过去两年中国显示学术领域的最高成就,为中国显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研究成果和核心技术支撑,并随着产业发展与时俱进,为新型显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大会凭借权威性、专业性在行业的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业内专业学者、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及企业间的重要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中国显示学术会议,让更多的高校科学家能够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促进新型显示领域的产学研结合;让高校科学家能够提出或者找到更多的科学问题,并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让高校科学家能够找到更丰富的科研资金来源,促进新型显示领域更多的科学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