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是河南沈丘人,他出生于农村,起步于煤矿。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他个头不高,身板干练清瘦,衣着朴素,头发花白,面容清癯,话语不多,温和安静,给人亲切慈祥的感觉。在淅川南水北调民俗博物馆,他细细观赏墙上的大幅图片,随着讲解员缓缓移动脚步,他静静地听着,全身心投入里面。
在一幅照片前,他停下脚步,久久凝视着。画面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坐在搬迁客车上,把头伸出车窗,面含离别的愁绪,挥手与丹江告别。丹江风吹动衣角,吹动老人的白发。刘庆邦老师站在这幅照片前,凝视着画面,泪水哗哗而下。这场景打动了庆邦老师,触动了他柔软的心弦,令他泪流不止。
一个作家,唯有拥有纯净的灵魂、灵敏的心、善良的情操,才能写出有筋骨、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感的好作品。庆邦老师正是这样的作家。凝望照片,他的心绪是复杂的,情感是丰沛的,此时此刻他的眼泪,是为人民流的。是库区人民的奉献、淳朴和厚道,打动了他。作家的心中是天空,是大地,是人民。作家为人民流泪,为人民代言。
庆邦老师曾说:“从本质上来说,作家的写作是劝善的,是用于改善人性和改善人心的,因为我们的写作本是为了让人和社会变得更美好,从本质上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和灵魂的……这就要求每个作家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而敏感,因为善良才能发现善良,并且会发现恶。”
2023年4月,第二十届“十月”诗会也来到了淅川,诗人车延高、娜夜、邹昆凌、谷禾、姚辉等人都来了。初夏,气温却比往年高了许多,空气中氤氲着丹江库区独有的温润气息,夹杂着湿漉漉的水汽,散发着艾草和松香的芬芳。
同样是参观淅川南水北调民俗博物馆,在同一幅照片前,我听到了细微啜泣声,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娜夜正抽出纸巾,轻拭泪花。她的诗歌风格独特,外表温和内核冷静锋利,以超乎女性立场的视野表现了男女共有的人性世界,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穿透力。
南水北调工程中,库区移民的深情比丹江水库深,移民的故事如汤汤流水讲不完,移民的壮举比起伏的山峦要高大巍峨。正是库区移民的奉献,移民的悲伤,深深打动了女诗人。
两个落泪的瞬间,令我久久难忘。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杜思高
编辑:张舒婉
审核:杨 冰
监审:王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