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日,位于波罗的海的两条海底电缆出现故障,其中一条电缆连接芬兰和德国,另一条连接立陶宛和瑞典。目前尚不清楚故障原因,有消息称电缆可能遭恶意破坏。舆论认为,这令人想起2022年发生在同一水域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在欧洲多国进行调查后,“北溪”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未浮出水面。C-Lion1电缆于2016年投入使用。该电缆长近1200公里,连接芬兰赫尔辛基和德国罗斯托克,也是唯一一条连接北欧与中欧的海底电缆。
尽管芬兰方面表示,其国内的互联网用户不会受到此次断裂的影响,因为芬兰依旧拥有其他可用的陆地电缆。然而,对于刚刚加入北约的芬兰来说,这一事件的象征意义或许更为深远。西方媒体,尤其是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立场鲜明的媒体,迅速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解读。不少报道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认为这可能是俄方在海底基础设施上进行破坏活动的一部分。
近期芬兰和德国外长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他们对C-Lion电缆被切断“深表关切”,提出了“混合战争”的可能性。“这样的事件立即引起了人们对蓄意破坏的怀疑,充分说明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动荡不安。目前事件正在进行彻底调查。”声明称,欧洲安全不仅面临俄乌冲突威胁,还受到恶意行为者混合战争的威胁。就在几周前,美国警告称,俄罗斯在关键海底电缆周围的军事活动有所增加,美国认为俄罗斯“现在更有可能对这些关键基础设施实施潜在的破坏行动”。
两年前,“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震惊世界。两年过去了,欧洲多国启动调查后却迟迟不见结果。联合国安理会近日召开会议,审议“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调查情况,对有关国家已结束或仍在进行的调查,各方态度不一。过去两年,西方媒体和独立调查人士虽偶有相关内幕披露,但事件背后真相扑朔迷离。2022年9月,海底管道发生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共有4个泄漏点,分别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事发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
德国《明镜》周刊当地时间近日就“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事件报道称,2022年9月的破坏行动获得乌克兰武装部队时任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授权,由私人赞助,乌情报部门官员带领多名平民实施。乌方官员依旧否认牵涉其中。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彼得当天说,“北溪”事件已过去两年,涉事国家的官方调查尚无实质性结果,“像个笑话”。报道称,这次破坏行动耗资近30万美元,由私人赞助,而执行团队中包括多名乌克兰潜水员,大部分为平民。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在发言中表示,“北溪”管道遭到“恐怖袭击”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欧洲能源和环境安全以及波罗的海航行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今年2月,丹麦和瑞典宣布结束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北溪”管道的确遭人为故意破坏。过去两年,德国未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供任何有关其在调查中所取得的实质性信息。涅边贾表示,俄罗斯曾试图在安理会内部达成一致,要求德国公开透明地开展调查,但“始终遭到美国及其盟友阻挠”。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俄罗斯掌握美国和英国参与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证据,其公布将视情况而定。扎哈罗娃称,破坏“北溪”管道是恐怖主义行径,此次针对跨境能源基础设施的破坏活动直接关乎能源安全。两年来,西方国家一直在逃避责任,企图采取一切措施让国际社会与这一话题隔绝。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近日在安理会审议“北溪”管道问题时说,中方希望有关国家积极同俄罗斯这一“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主要当事方沟通合作,避免将调查政治化。两年前,“北溪”管道发生爆炸,震惊世界。两年来,国际社会一直高度关注事件调查进展,安理会多次进行审议,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安理会成员一再呼吁,要开展客观、公正、专业调查,尽早查明真相,将肇事者绳之以法,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