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幸福河
幸福河,展开了她美丽画卷的一角。
初秋的一个清晨,一支车队穿行在绿意汹涌的贺兰山东麓,朝向黑山峡。红日温柔的光芒里,一个个写有酒庄名称的路标迎面跳过,快速移动的一道道车影闪动在山体上。公路两侧是葡萄园,产业工人在葡萄架下起伏,各色头巾闪耀在绿荫深处。公路更像是一条长长的绿色甬道,不见首尾。
跑在前面的是一辆新能源汽车,驾车的高玉珠面色红润,精神很好。病愈后,她到企业工会任职,不久退休。
“宁夏宁东买了四川阿坝1500万立方米黄河水。”高玉珠说。
“哦,消息可靠吗?”坐在副驾上的林立功问。
“全国首单跨省区水权交易即将达成。这水,是阿坝草原上3个畜牧县好不容易节约的黄河水。卖给我们宁东的8家缺水工业企业使用,算是救了工业的急。”
“补水宁东,向来都是一件大事。”林立功愉快地感叹,“煤制油投产后,百企进驻,产业链越拉越长,新型材料产业发展强劲。新部署的一批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项目,以氢代煤,绿氢消碳,宣告了氢能时代的到来。”
葡萄长廊的两侧,车窗外不时有移民村落一闪而过。高玉珠透过前挡风玻璃,瞥见村街上嬉戏的孩子,还有坐在柳树下悠然休息的老人,随口说:“黄河两岸这些年,不知不觉接纳了西海固山区转移来的百万人口。”
林立功说:“将来宁夏平原的官话是西海固方言。”
“是吗?”高玉珠吃惊地问。
“毋庸置疑!”坐在后排闭目养神的徐迎水撑开了眼皮,“人随水走,人在迁徙,语言也跟着迁徙。”
车速缓了下来。退休的林立功,一只手插进依然浓密的头发,望向群山。贺兰山东麓早先是一条狭长而广袤的荒漠带,70年前,中外专家认为这里没有开发价值。有了黄河水,这里变成了宝地。今天,贺兰山东麓与波尔多谷地共同以葡萄酒闻名于世。宁夏葡萄酒变成一种媒介,登上国际大场合,沟通起世界的东方与西方。
在这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紧密而从容。
车行于路,窗外的景致飞快地一闪而过。和我并坐在后排的徐迎水,捏着手机有些夸张地冲我大叫:“有情况!”又伸手捣一下林立功的肩,“怪不得呢,你今天一早非要叫大家走黑山峡。”接着,低头动情地诵念一条新闻:“始于1952年的黄河黑山峡河段的开发规划,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因为筹备河段开发,甘肃和宁夏分别发出通告。通告说,黑山峡工程是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体系的控制性骨干工程、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节点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涉及宁夏3个乡镇7个建制村、甘肃3个县区12个乡镇46个建制村。
林立功默不作声,只是认真地在听。
这是一项发展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对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优化水资源配置、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无可替代。想到这里,我眼前出现幻象——陇上几万农民舍小家为大家,挥泪别故园,踏上搬迁路。
“黑山峡河段的开发有了动静,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也将会有所动静。”林立功的语气里透出喜悦,“和黑山峡工程一样,南水北调西线调水从1952年开启调研,历经几代人,走过了70年。”
“黑山峡河段的开发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如影随形!”徐迎水接过话茬,“黑山峡,是每一个黄河儿女的黑山峡。高坝大库建成后,还将承担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节与供水。按西线调水规划,西线工程把水从长江上游调到黄河上游。第一期调水80亿立方米,第二期调水90亿立方米,总共170亿立方米。”
黄河是国家水网骨干水系,四横三纵总体布局,西线调水是四横三纵的最后一纵。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一旦建成,将给黄河上游补水,黄河流域的满盘大棋就都活了。
“黑山峡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蓄水盆。”我忍不住说。
“我们的问题——”林立功和徐迎水同时开了口,他俩相视一笑,又一起大声说出了这句话的后半段,“不但在于获得了多少淡水资源,更在于如何利用、如何节约淡水资源。”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幸福河,是安澜、富民、宜居之河和生态、文化之河的集合与统称,是一种国家理想,也是人民心上的热情期盼。
黑山峡河段的出口。
黄河水挣脱两面青山的羁绊,冲出峡口,河道倏然变得开阔起来,水流顿时平静舒缓。大河左岸立有一块写有“黑山峡”三个鲜红榜书大字的巨石。我们站在巨石边的一棵柳树下,面朝黄河。沐浴在沁人心脾的风里,感受着温润清爽的气息。林立功的目光,沿河流的走向投往峡口之外平坦的原野。
不知何时,堤上来了另一拨人。这群人簇拥着一位白发老者,老者双手扶住栏杆,观望出峡的黄河水。
谁会来这里看黄河呢?
徐迎水好奇地一瞧,吃了一惊。他在人群中瞅见一张熟悉的面孔,是几十年不见的吴买骡。吴买骡容貌未变,依然清瘦,满头黑发仍在,只是满脸皱纹深刻得很。大家和吴买骡握手,热情拥抱。吴买骡和女人在泉眼山当了一辈子扬黄泵站的运行工,退休后回中宁县城居住。
“哎!立功,你们来。”吴买骡搀着白发老者的胳膊,郑重地问,“认得吗?”老者颤颤巍巍抬起手,笑着跟大家打招呼。大家围上来,都没想起老者是谁,尴尬地笑。老者用拐杖把大地磕得突突响,表示抗议。
“马虎处长,草包科长。”吴买骡抬高嗓门,“曹科长啊!”
大家深感意外。
曹科长85岁了,须发皆白,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40多年前,曹科长是宁夏固海扬水管理处从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引进的技术人才,林立功跟陈专家在泉眼山泵站维修冻裂的沅江泵时,曹科长认识了这群刚走上岗位的“泥鳅们”。一别多年,今日相逢,曹科长兴奋地望着他们,目光炯炯,像将军检阅自己的队伍一样。
“我十几岁时就听说要开发黑山峡,”曹科长沉重地喘息着,“转眼大半个世纪啦,我最后一次来看坝址。”
“您能看到高坝大库的建成。”林立功笑着宽慰。
“你可以,而我不能。”曹科长干咳几声,调整一下气息接着说,“一旦开发,我老家甘肃五佛川会被淹没。我父母的坟茔在高山顶上,淹不到,不迁了。”曹科长又望着林立功说,“你的节水文章还得写下去。”
“不节水,即便有了高坝大库,也不够用。”林立功说。
“对!”曹科长点了点头,白发也在剧烈的抖动中表示赞同。
“你们当年来泉眼山时,还是一只只‘小泥鳅’,背后叫我们是马虎处长、草包科长,我们是清楚的。事实证明,我们水利人不马虎,也不草包。”大家忍不住开怀大笑。
欢乐徜徉在峡口上空,而我却在这欢笑声中,听到了黄河水利人的忧患。
少年时代饱尝干渴的林立功、徐迎水和高玉珠们,从西海固走出,一生没有走出对黑山峡的期盼。
“迎水、立功,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俩,”吴买骡忽然说,“我家姑娘在宁夏大学环境资源学院读硕士,哎,不得了!”吴买骡有意停顿一下,只等他俩竖起耳朵,“卡塔尔花了十几亿美元,专门给世界杯绿茵场搞保养,我家姑娘就读的学院研发的地下渗透灌溉技术派上了大用场。”
“这事知道。”林立功笑着说,“卡塔尔干旱得很,每天每个球场的维护,得耗水1万升。卡塔尔人为了展示节水理念,跑遍世界找方案,最终选用中国技术。这种技术,能把水肥注进草根,以最大可能减少水蒸发。”
“一片绿茵场,牵出了世界瞩目的水资源问题。”高玉珠摊开双手,以难以置信的口吻说。
在黄河黑山峡河段的坝址前,他们的目光掠过宽阔的主河道,投向对面山体上一串刷白的水位线标识。刷白线的顶端是红色阿拉伯数字,醒目地注明待建高坝大库的最高水位线——1380米。不知从何时起,坝址边上长出了一片葱郁的柳树,河风吹来,无数枝条在轻柔摆动。
“中国技术亮相世界杯,大有原因!”林立功搀着曹科长缓缓走在堤坝上,“在黄河流域,宁夏率先开展‘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当成最大的刚性约束,坚定地走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集约节约发展之路。这样,促使我们开拓了很多治水创举。”
“这是先行区该有的样子!”吴买骡乐了,满脸自豪感,“不然,我们这怎能算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呢?”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建立在对水资源的治理基础之上,今天,世界各国正面临同一个苦恼,大江大河提供的水资源开始达到极限。联合国人居署提出警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严重缺水人口将占到1/4。
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水危机,触动了中国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从趋利避害,变水患为水利,再到今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植根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江河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
——消灭黑臭水体,长江干流历史性地实现全Ⅱ类及以上水体。
——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各行各业拧紧了水龙头。
——华北地下水位回升,白洋淀生态恢复。永定河、潮白河、滹沱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的河流恢复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
中国政府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主动融入全球水治理体系,深化水利多边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水利合作,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经验,无私地分享治水领域的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帮助许多国家建立完善的水电站和农业灌溉系统,提高了水能利用率。为了全人类的共同福祉,中国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以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携手各国,持续为全球水治理作出贡献。
地球把生命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体,从中起到纽带作用的是水。没有幸福河,没有生态系统,就没有一切物质基础。
瀑布,是黄河一瞬的磅礴气势;开河,才是黄河动人的激越时刻。林立功们一生都在以破冰开河的勇气追逐幸福河。
“我们的问题不在于获得了多少淡水资源,”站在坝址前,我用心感受着一种忧思,揣摩这句话并脱口而出。他们听见了,相视一笑,又一次同时说出下半句。“更在于如何利用、如何节约淡水资源。”
40年前,林立功们走出西海固大山,还是一群“小泥鳅”时就已经投进黑山峡的怀抱,苦学一名黄河水利人所要掌握的本领。崔师傅说过的话,像是一句永不过时的智慧箴言,被他们牢记在心。显然,这句话他们不但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还一定要让孩子们告诉以后的孩子。应答历史,告诉未来。
拓展阅读
书讯 |《黄河黑山峡》:一部写天地人心的西北史诗
名家荐读|胡平:《黄河黑山峡》——长篇纪实文学写作的一种新尝试
作者简介
樊前锋
陕西富平人,宁夏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黄河黑山峡》《贺兰山东麓》《闽宁镇记事》《闽宁山海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乌金裂变的宁夏启示》等十余部,担任大型文献纪录片《闽宁纪事》总撰稿。
出 品
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
编辑 | 赵斐斐
校对 | 汪晓慧
统筹 | 刘立祥 胡亦茹
审签 | 赵志强 张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