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三十五所四室职工小史的笔记本,从第一课的航天精神,到如今各类专业知识课程,学习的内容已经记了厚厚一大本。与此同时,去年刚入职的他,也从青涩新人成长为一个可靠的航天人。一本本学习笔记正是四室党支部着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室党支部逐步探索形成了学思想、学专业、学榜样的“三学”模式,为新时期航天人才培养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思想引领,理论先行”是四室党支部组织学习培训的主要理念之一。党支部坚持将理论学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通过“原文学、现场学、交流学”三位一体学习机制,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期间,党支部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形式,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对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掌握。同时,注重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党员教育。近年来,党支部组织党员相继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上海嘉兴、井冈山等地开展现场学习,坚定初心使命。在科研任务量逐步攀升的形势下,党支部进一步用好学习研讨的平台,围绕研讨主题,结合室工作实际和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加速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党支部高度重视青年理论学习,推动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通过“研读一份文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开展一次知识测试、观看一次红色电影”等方式,引导青年将思想理论学习作为成长的启蒙课,激发更多“青”动能,辐射更多团员青年担当作为,筑牢思想根基,扎实奋斗脚步。
提起“知行讲坛”,在三十五所已是小有名气。它是四室党支部技术培训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青年成长道路上的专业知识“加油站”。设立“知行讲坛”,是为了给工作时间较短的青年员工定向补充专业知识,提供完备的“工具箱”,使其迅速适应岗位需求。讲坛注重课程规划,系统策划、合理安排每期课程内容,讲授时长约1小时,分为授课和交流两个环节。其中,授课内容固定为通识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讲解,交流环节则欢迎参与人员畅所欲言。讲坛注重将专业课程与形势任务充分结合,并根据工作需求动态增设如零缺陷设计理念等课程。开办至今,讲坛持续升级,不断回应青年实际需求,邀请总体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资深专家授课,逐步发展成为跨专业、跨学科的技术分享平台。这样跨专业“大咖”的授课交流,针对性很强,很受青年们的欢迎。而且,不少的“金点子”就是在这些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的。在与资深专家深度交流期间,青年员工小胥深受启发,提出了算法优化方案,并成功应用于项目中,效率提升近20%。自2017年创办以来,“知行讲坛”已经举办了225期。正是这样连续7年的坚持,才把四室这块信号处理专业的沃土耕耘得更加深厚。
在试验测试间,示波器前的师父老冯,时不时记录着数据,按下一个个按键,耐心讲解着测试原理,一旁的徒弟小徐一边认真思考,一边认真记录。这默契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在四室党支部,不乏这样师徒并肩作战的场景,工作地点成为了“活的课堂”。党支部坚持实行“一带一、传帮带”的师带徒模式,选聘室专家骨干作为新职工导师,量身定制培训计划。近年来,已有16名青年在师父的带领和指导下,顺利适应岗位工作,部分青年还成为了专业骨干。对于师父的感恩和师徒的传承,被这些青年徒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发表在所微信公众号“我和我的师父”专栏上。正如徒弟小刘所说:“是师父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职场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是师父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这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宝贵之物,现在的我和师父并肩作战,共同成长。”2023年,师带徒的升级模式在四室党支部试点实施。为培养青年的跨专业知识和全局观,三十五所创新出台青年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遴选有潜力的新职工,为其配备总体和专业两位导师,旨在通过“总体+专业”的协同指导,打破单一专业培养的局限性,培养“知全局、精一域”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已经有7人通过了第一期联合培养的考核。
如今,不但“知行讲坛”成为四室党支部的金字招牌,师带徒和联合培养机制也在持续升级,让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富有活力。未来的道路上,四室党支部将继续坚持学思想、学专业、学榜样的“三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不断注入源头“活水”,持续深耕信号处理专业的沃土,打造信号处理人才的新高地。
来源 |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
文字 | 王若影 吕峥 王洋
编辑 | 殷允长 心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