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第149位,是她!

旅行   2024-11-12 07:04   浙江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本账号!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点击手指上方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即可!

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的名字叫做陈旋。
11月4日,对于陈旋而言,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因为在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江南分中心,她迎来了自己献血生涯的第200次献血,同时也成为了武汉市第149位达成这一壮举的献血者。
当工作人员齐声向她致谢时,陈旋的脸上洋溢着温暖而坚定的笑容,那是对过去25年无偿献血之路的最好诠释。

陈旋,今年44岁,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普通教职工,目前从事着学院科研助理的工作。然而,在这看似平凡的身份背后,却隐藏着一颗不平凡的心。

从1999年至今,陈旋已经累计献血200次,其中全血8次,共计2400毫升;血小板192次,合计342.5个治疗剂量。这些数字背后,是约370位患者因她的热血而重获新生,是她用实际行动书写的爱的篇章。

回忆起自己的无偿献血之旅,陈旋的思绪回到了1999年的那个秋天。那时,她正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一次与学护理专业的朋友聚会时,朋友向她科普了献血的知识。

年轻气盛、心怀热血的陈旋,当即决定也要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我看朋友献了多次,不仅对身体没有影响,还帮助了不少患者,我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呢?”就这样,她踏上了献血车,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全血捐献。

“没想到一次普通的闲聊,竟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公益大门。”陈旋感慨地说。从那以后,只要身体和时间允许,她就会定期“打卡”爱心献血车。近9年的时间里,她献了8次全血,每一次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2008年,陈旋的献血之路迎来了新的转折。在一次街头献血车前,她看到了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正在宣传成分献血。得知成分献血的献血频率更高,每月都能献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与。

对于陈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更好的帮助他人的机会。“全血每隔半年才能献一次,我总想着如果间隔时间再短一点就好了。正好成分献血每个月都能献,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以帮助更多人,实在是太棒了!”

其实,在陈旋的内心深处,无偿献血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她告诉我们,她的父母年轻时也曾参与过献血活动,他们常常在家里谈论无偿献血的光荣与意义,也教育子女要通过无偿献血为社会做贡献。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陈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参与献血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陈旋笑着说。母亲常常会在献血前后督促她注意饮食作息,而父亲在世时也曾多次向亲朋好友夸赞女儿献血救人的事迹,以她为荣。

这份来自家庭的支持与鼓励,成为了陈旋坚持无偿献血的重要动力。

陈旋的无私与善良,不仅感染了自己的家人,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在她的感召下,亲姐姐陈庆也加入了定期成分献血的队伍里,姐妹俩常常相约献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热血姐妹”。

虽然姐姐后来因身体原因不得不中断了献血,但她一直默默地支持着陈旋。

作为高校教职工的陈旋,同样将这份爱心传递给了身边的在校学子。她从不以说教的方式宣传无偿献血,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微信朋友圈的分享,让学生们感受到无偿献血的意义与价值。

每当她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热血瞬间”,就会有同学向她了解无偿献血的知识。在实验室里看到她献完血后缠着绷带的手臂,学生们也会主动地问候她、关心她。其中,有一位“热血博士生”毕业至今还与她保持着联系,不时与她谈起定期参与无偿献血的成就感。

“学院实验室里的学生们都叫我陈老师,所以我当然也要以授课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他们做好示范!”陈旋说。她始终铭记自己的师者初心,将育人的职责融入到日常的每一个细节中。

在她看来,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以自己的方式担负着育人的职责,而她则通过自己的行动,将这份责任诠释得淋漓尽致。

走过25年的无偿献血之旅,陈旋最大的感受是无偿献血的队伍日渐壮大。在传帮带的影响下,大家对献血等公益事业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在华中农业大学,不仅有长期坚持献血的榜样人物徐本禹,还有由学生自发组织的“涓涓热血浓浓情 相聚荟成爱”成分献血小分队。他们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用爱心带动身边的人参与无偿献血,无偿献血的“雪球”就这样越滚越大。

“我为自己是这支爱心队伍中的一员感到自豪。”陈旋说。200次献血后,她并没有停下献血的脚步。她表示,只要身体允许,她会坚持献到60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用自己的热血和行动,书写着属于她的无偿献血传奇,让这份爱的力量在人间绽放得更加灿烂。

阅读后顺便点亮【在看】,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把它传播出去,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谢谢

红色精神事
红色精神,永垂不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