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榜样|唐甜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文摘   2024-12-01 23:01   湖北  

个人简介



唐甜甜,女,汉族,安徽合肥人,中共预备党员,法学院法律(非法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连续两年学业成绩排名班级前三,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奖学金;曾在华中师范大学法律服务中心、法学院团总支等组织中任职,获“先进法律服务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曾参与两项“挑战杯”项目和一项志愿服务项目的筹备申报工作,在“创新湖北·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



经验分享

  Q & A




Q1:作为本科不是学法律的学生,你是怎么做到读研期间学业成绩位居班级前列的呢?
A: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跨考法学的研究生,即便非科班出身,也必然怀揣着对法学的浓厚兴趣。但在读研期间,面对实际学习的内容、方式与设想不符的情况,部分同学可能会逐渐丧失对法学的热情,甚至产生反感。此时,需要区分自己是真的对法学失去兴趣,还只是对遇到的学业挑战感到畏难。困难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一旦跨越这些障碍,你可能会因成就感倍增而更加热爱法学。
其次,多渠道取经。相较于法本专业,非法本的同学在理论基础、法律思维、法律视野等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要积极向他人取经。在校内,向学长学姐、老师们多请教;在校外,与法律从业者多交流。此外,数字时代下,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跨越地域限制,向世界各地的法学教授、法律从业者、法律精英学习,得当的学习方法与宝贵的学习经验可以助力我们少走弯路,更快成长。
最后,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学习任务。研究生的课程作业和结课要求多以论文和PPT汇报为主要形式。论文写作能够锻炼我们的法律思维和写作能力,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基础;而PPT汇报则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因此,想要有进步,须抓住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Q2:在“挑战杯”的参赛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
A: 首先是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通过参与“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促使我学习并应用非法律领域的知识,将法律知识与科技、商业、管理等多领域知识相结合,从而拓宽视野,增强综合能力。
其次是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备赛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社会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思路,且将这一思路转化为具体的创业计划。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实际的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功能研发、人机训练、投资评估等工作,而这些可以锻炼我的创新思维和商业思维,提升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是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的加强。我们的项目团队是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组成的。备赛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后,我非常感恩因为参加“挑战杯”而有幸遇到了亲切又有耐心的指导老师们和可爱有趣的小伙伴们,收获了满满的真挚情谊。在备赛近一年半的过程中,大家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实地走访,一起因遇到瓶颈而担忧,又一起因获奖而惊喜欢呼,从最初相识的客客气气,到最后毫无顾虑地互开玩笑,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我相信我们的情谊不会结束。
Q3:当遇到备考失利、工作失误、生活不如意等逆境时,你是怎么应对的?
A: 人生不可能是一直顺心顺意的,所以,首先在心态上,我们要坦然接受逆境的存在和到来。而且相较于顺境,其实逆境能促使我们更快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逆境并非绝对的坏事。当你不再惧怕逆境,你就可以与逆境很好地相处,这样逆境自然也会助你一臂之力。
其次,有针对性地思考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比如。备考失利是因为备考时间过短,那就重整旗鼓,再考一次;因为备考方法有误,那就多向通过考试的同学请教经验;工作失误是因为自己事太多、一时疏忽,那就做好工作备忘录,培养自己定时检查工作日程的习惯。至于生活上的不如意就太多啦,你非常期待的一个包裹因快递员的疏忽而迟迟没有送达,穿上新衣服却出门就被汽车飞驰而过溅起的脏水泼了一身等等。我认为生活是自己的,不要让负面事情一直影响自己。既然当下没有立马解决的办法,而你已经因为这个事情花十分钟懊恼了,与其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在不值得的事上,倒不如用在那些更值得自己关注的事上,学会做自己生活的掌控者。
Q4:作为即将毕业的学姐,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想说的?
A:想送给大家四个“多”:
一是“多实践”。一方面,多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法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需要脚踏实地去体验、去应用的学问。大家一定要珍惜每一次实习、模拟法庭或法律援助的机会,这不仅能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还能体会到法律的温度与力量,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只有多实践、多体验,才能逐渐明晰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这几年就业形势严峻,大家需要尽快确定职业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
二是“多思考”。我认为,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在网络上传播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因此,我们切不能盲目跟风,要保持理性,勇于质疑,敢于探索未知,有意识地培养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步入社会后活得更加清醒通透,能够有目标、有取舍地面对人生,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三是“多运动”。法学学习之路漫长且艰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是持续进步的基础。运动不仅能提升身体机能、增强活力,还能磨炼意志。在压力大的时候,运动后出了一身汗,会感觉轻松不少,进而以更好的状态重新出发。所以,我非常鼓励大家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且能够坚持下来的运动,让它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让身心在运动中得到放松和充电。
四是“多陪伴”。在求学路上,别忘了珍惜那些在你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家人与朋友。他们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也是你心灵的港湾。与家人共度午餐时的温馨对话,与朋友深夜畅谈的欢笑与泪水,这些看似平凡的时刻,实则构成了你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遇到困难时,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会让你重拾信心;取得成功时,他们的喜悦和骄傲会成为你最大的动力。因此,请记得时常与他们联系,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与感激。

小灋推荐



华中师大法学院融媒体中心

图文来自分享者

编辑:张子婕 高子寒

责任编辑:于潇涵
审校:万枞 张永基 曾谛
投稿邮箱:fxytw@ccnu.edu.cn

华中师大法学院
学院公众号,主要推送学院新闻、学院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外树立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良好形象。 同时,借助公众号进行学院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