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农观,全新看农业。
这次玉米的惊叹是山东给的。
我们都知道,山东玉米一直有个特点,那就是“看量下菜碟”,虽然说偶有意外,但是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围绕这个规律来波动。
而这一次,山东突然上演了“断崖式”的上量骤降,深加工门前的到货车数量一下从1000多辆骤降到了190多辆,可以说是猛跌。
上量如此骤降,深加工自然是招架不住的,结果就是山东深加工一夜之间开始集体涨价了。
但是显然,这种涨价也是令人担忧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天气带来的上量下降,等到天气过后,必然会再次猛增,而以当前深加工玉米的供应情况,根本不缺玉米,所以再次下跌也就是必然的事。
不过,通过这次折腾也倒是透出了一些信号:
第一,市场并不缺玉米,但缺的是优质玉米。
虽然说深加工的涨跌一直与玉米的上量深深挂钩,量增就跌,量减就涨,但是现在供应深加工的玉米大多是潮粮,再加上今年的潮粮玉米特别多,因此大水分的玉米变得越来越难卖。
而相反,虽然说企业一直保持着低库存刚需状态,但是对玉米并不是没需求,尤其马上又快到建库补库的时间,对优质玉米的需求尤其增加。
所以,短期内潮粮充斥市场,压制玉米难有作为,但是也为后续优质玉米打开了行情。
第二,东北玉米正在快速触底。
虽然这次波动主要是山东市场,而反观东北市场呢,依然是一个下跌的局面,尤其是大家最关心的吉林玉米,简直是又要跌成新的洼地了。
但是还是那句话,随着玉米的不断下跌,市场也开始渐渐有了变化。
第一个变化就是基层对于玉米的下跌开始有抵触情绪了。
虽然今年玉米行情弱,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事,但是弱也不代表玉米就没有底了,尤其是这么个跌法,已经引起了基层的抵触情绪了。
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收粮困难的现象,基层的一些收粮主体的落价也明显开始有了缓和,这都在说明玉米正在触底。
第二个变化是质量开始分化。
东北市场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供应压力太大,而且以大水分粮偏多,再加上今年天气古怪,迟迟不肯降温,搞得玉米存也不是,卖也不是,着实很难受。
但随着玉米行情越走越低,以及潮粮多多少少都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以后,市场对优质玉米的关注开始增加,不同质量的玉米的价差也开始拉大。
第三个变化则是天气。
虽然说11月份的天气不尽人意,但冬天到底还是要来的,随着气温下降上冻以后,玉米存储难度下降,玉米的上量问题也就得到了缓解。
所以基本可以预见,虽然短期东北玉米还没有什么明显起色,但是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了。
第三,玉米并非没有需求。
山东玉米上量这么一大降,价格立马就涨了,说明啥?
说明市场对玉米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更大的原因就在上量上,玉米上量多,企业就不着急收购,所以价格就是能压就压,毕竟谁不想压低成本呢。
但上量一降,马上就又提价了,可以看出,下游对玉米并非是没有需求,更多的就是卡在了价格和上量上。
所以虽然这波涨价明显不会太持久,但是也透露出玉米距离上涨已经不远了。
更多农业热点,欢迎关注“新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