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农观,全新看农业。
从11月下旬开始,一波雨雪及强降温天气席卷多地,其中玉米几个主产区都是重点区域。
这也使得玉米市场焕发了生机。
大家都知道天气对玉米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在玉米跌跌不休的弱势行情下,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天气上。
希望气温大降后,有利于玉米的存储,进而降低玉米的上量。
但是结果却是,降温确实降了,玉米呢,也确实涨了,但是就在玉米刚涨了几天,市场正要松一口的时候,突然画风一变,玉米又跌了。
先是山东玉米再次转跌。
山东这个地方我们说过很多次了,玉米价格的涨跌往往取决于深加工门前到货车数量的多少。
量多价跌,量少价涨,所以山东玉米的行情其实很好捕捉,凡是影响玉米上量的因素必然也会影响玉米的价格。
就拿这波降温来说,确实在天气的威力下,物流受阻,上量压力增加,玉米止跌反涨。
但是天气是把双刃剑,在短暂的降温之后再次迎来升温,于是玉米又开始疯狂上量了,价格自然也就再次走跌。
而且价格不断在1元/斤来回徘徊,甚至稍不留神就会再次跌破1元大关。
而东北玉米也没逃过这一劫。
黑龙江地区在好转了几天后,又开启了下跌行情,又开始哗哗大落了。
而吉林呢,好不容易涨了,但没涨几天,也扛不住了。
于是,从山东到东北,玉米又陷入了跌势。
但这波下跌就令人生疑,山东是因为天气回温,上量再次增加,但东北呢,这波降温后,很多地方其实是有利于玉米存储的,但为啥也跌了呢?
这就是玉米市场的真相:
第一,玉米行情的波动不在供需,也不在天气。
那在哪儿?
就在情绪上。
之前玉米上涨,一方面是确实有天气助力,但另一方面,更大的原因在市场情绪上。
因为市场情绪一致认为,降温会令玉米上涨,但是玉米这一涨,大家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卖粮。
所以,玉米涨是涨了,但是随着玉米的上涨,卖粮的意愿也开始增加。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东北有些地方明明没有化冻,但是玉米依然照跌不误,原因就是大家都不想挺价,卖粮意愿增加。
第二,玉米有底。
虽然说玉米又跌了,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玉米的下跌是有底的,这个底建立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的托底。
在弱势行情下,政策的动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政策的两大砝码——收储和增储已经启动。
并且从近期动作来看,增储正在不断发力,一方面是增储的量级在不断增大,而另一方面则是增储价格在上涨。
所以在政策的不断发力下,玉米的底也在逐渐夯实。
二是低价触发的采购效应。
虽然说今年玉米的需求较弱,这表现到用粮主体身上就是采购玉米一点儿也不着急,库存也是刚需。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需求有时候还取决于价格。
当一件东西足够便宜,或者市场认为它已经到底的时候,往往也会触发购买意愿。
而当前的玉米正是这样。
虽然玉米在下跌,但是采购并未停步,这就说明,大家也认定玉米基本快到底,所以开始有所动作了。
于是,在政策的托底下,以及采购的支撑下,玉米的这个底也就托住了。
第三,震荡是趋势。
之前市场有声音一直认为,玉米早晚要涨起来,但是通过这一波的起落其实玉米行情的真实面目就已经很清楚了,即玉米想要大涨,几乎很难。
一方面是卖压太大。
这个卖压一是玉米供应增加,需求减少后,供需缺口消失,形成的供大于求;二是收粮主体谨慎,卖粮主体情绪高涨,而又缺少贸易商存粮这个中间环节,导致大量玉米直接从供应端走向需求端。
另一方面,则是今年大水分玉米偏多,冲击市场。
玉米卖压大既有持粮主体认卖心态高的主观原因,同时也有大水分玉米难储存,不得不尽快出手的客观原因。
所以接下来玉米的走势更多是震荡徘徊,大涨大跌都不太容易出现。
更多农业热点,欢迎关注“新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