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做好“六字文章”、改革强化“六力提升”,在北京现代化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旅行   2025-01-08 16:41   北京  


2024年是东城区在攻坚克难基础上实现转型突破的重要一年,东城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使命价值,做实“六字文章”,深化“六力提升”,应对挑战有定力,推动发展有活力,改善民生有温度,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迈上了新台阶。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东城区持续守正创新、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东城区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扛好首都功能现代化的首善责任,进一步创新做好“六字文章”、改革强化“六力提升”,在北京现代化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聚焦“四个服务” 

首都功能综合承载力实现新提升


“能参与长安街沿线的执勤工作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每逢接到重大安保任务,建国门街道党员志愿者刘秋芳和其他“东城守望岗”的志愿者们就会穿戴上红马甲、红帽子、红袖标,来到定点守望岗做好一天值守工作。
“到守望岗早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刘秋芳介绍,正阳门下,金水桥边,在东城,将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作为发展第一要义,是东城人发自内心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青年志愿者在“东城守望岗”值守。
位于天坛附近的红桥市场享有“京城珍珠第一家”的美誉,每年都有近百万的外宾慕名前来参观购物。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京举行期间,约有来自16个国家共20余批的外籍嘉宾来到这里。

红桥市场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迎接远道而来的宾朋。
“专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设立接待专项团队,一定要用热情周到、宾至如归的服务体现首都风范、东城风采。”回忆起接待经历,红桥市场副总经理周桂芳仍自豪不已。

近年来,东城区坚持以“都”为先、以“都”为最部署各项工作,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常态化保障机制日益成熟完善,政治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加强。
中央政务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要活动服务保障,创新“紫金公寓”服务模式,打造53处外交外事活动新空间;核心区控规落实取得新成效,深化长安街沿线(东城段)及纵深环境品质提升,北京站重现大国首都“迎宾门”风采,完成朝阳门南北小街、朝阜路(东城段)环境整治提升,在长安街以北形成“两纵两横”健步悦骑林荫景观大道;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持续深化与京津冀地区医养体教等领域合作,全面落实京蒙协作任务,支持房山区灾后恢复重建4个援建项目完工投用;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新提升,深化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1.23万个。

北京站前,经过大修的道路平整干净,进一步提升了首都“迎宾门”的颜值。

勇担使命,奋楫前行。2025年,东城区将继续聚焦“四个服务”,着力推动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高标准做好中央政务服务保障,推动央地互访常态化长效化,促进国际友城合作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持续改善长安街沿线环境品质;高水平落实核心区控规,持续推进住宿业整治提升,完成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启动45条胡同架空线入地;高站位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津冀等地交流合作,支持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建设,深化京蒙协作,全力支持房山区结对帮扶乡恢复重建。

阿尔山市西口村特色农副产品在东城区展销。


激发改革活力

高质量发展动能实现新汇聚


“2024年5月开业首月,我们店便创下了全国店的最高销售额。”国际护肤品牌伊索店经理张齐介绍道,作为品牌北京首店选址在王府中环西侧的19号府,是因为这里既有古韵,又很时尚,是最能代表北京的地方。
东城区2024年新增首店、旗舰店超过100家,首发、首秀、首展等“首店效应”高能聚集,“首店经济”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东城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消费发展新趋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之举。东城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与核心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新质生产力,厚植营商环境沃土,随形就势盘活发展资源,实现区域生产力深化提升。

王府井大街。
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全市前列,服务消费增幅居城六区第一,15家民营企业入选北京市百强,金鱼池二期西、前门东区等地块入市,全球首家多点布局胡同四合院酒店——前门文华东方酒店精彩亮相;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3家,谋划打造安外、东外、永外“科创金三角”,近60万平方米的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发布“紫金服务十大行动”,新增“两区”项目234个,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居城六区第一,率先出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

前门文华东方酒店。

从微改革、微创新上“下功夫”,配套的机制体制创新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同样必不可少。东城区着力打通路径,破除束缚企业创新发展的藩篱,最大限度提高企业办事便利度和入驻东城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此,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一键呼叫、全区响应”企业服务专区。该中心成为全市首个针对“两区”建设、外商投资、中小企业服务等重点涉企服务专区。业务精、服务优且有涉外服务经验的综窗服务团队将为企业提供“高效办成一件事”、政策咨询、融资对接等服务。

2024年开厅运行的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

乘风破浪,行稳致远。2025年,东城区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挖掘有效需求、提振发展信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抓好传统商圈改造升级,高水平举办王府井论坛,实现隆福寺二期全面开街,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旅游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扩大政府投资带动效应,推动宝华里、西革新里等地块入市,健全完善项目滚动接续机制;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巩固金融业支柱地位,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构建中关村东城园“管委会+平台公司+投融资联盟”园区运营体系,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等产业,统筹打造“科创金三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无事不扰”试点企业范围,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一业一证”等集成服务办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提高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支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高水平人才发展高地。


坚持创新驱动

城市文化底色焕发新光彩


“快看,这边视野多好,沿着中轴线望过去就是景山。”得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刘先生特意带孩子到钟鼓楼“打卡”。东城区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将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提升与居民生活改善有机结合。随着街区更新、“第五立面”整治,生活在钟鼓楼周边的居民王桂琴对身边的变化赞不绝口:“空间宽敞了,出门遛弯处处是景!”

居民在鼓楼下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北京中轴线是一条物理轴、生态轴,也是一条文化轴。作为中轴线上的会馆群落,见证着古都文化焕发新光彩。2024年,石埭会馆重新开放。据石埭会馆运营负责人钱汇介绍,百年会馆在北京老城能有这样一个展示平台,既激活会馆资源,又丰盈群众精神生活,未来可期。东城区引入原发地资源、实施“伙伴计划”首创政策的会馆空间已拓展到10处,一个会馆文化体验群落、集萃中华文化的“百花园”展露芳容,展示了古都北京的底蕴,也彰显了文化东城的“底气”。

2024北京文化论坛期间,中外嘉宾走进颜料会馆。
在东城,文化不仅是一抹厚重底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创新力量。东城区始终深入落实“文化强区”战略,坚持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扎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北京文化论坛连续三年落地东城,文化影响力日益提升。文化传承保护亮点纷呈,钟鼓楼点亮“中国时间”,宏恩观变身“观中”博物馆,茅盾故居重新开放,“旧书新知”书市成为滋养城市的新载体;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凸显,成功举办文化金融创新大会,推出全国首个示范区“文化金融产品超市”,4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18家园区入选2024年度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服务供给量质齐增,“大戏东望”影响力日益增强,开展“东城好时节”等5800余场文化活动,“东城文化月”品牌效益逐渐凸显,阔别四年的地坛、龙潭文化庙会成为2024年春节“顶流”,“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于2024年火爆金秋,东城获评《中国新闻周刊》年度活力城区。

由宏恩观修缮建成的“观中”博物馆。
以创新为翼,以进取为帆。2025年,东城区将继续高举文化大旗,创新守护古都文脉,丰富升级文化供给,让文化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独特竞争力和强大力量源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北京中轴线南段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启动孚王府、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签约腾退,推进地坛斋宫、朝内大街81号等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办好古建艺术季等活动,推动泾县会馆亮相;推动文化产业向新提质,打造“城市文化客厅”,深入实施“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加快建设“文化金三角”,深化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扩大优质文化服务供给,高标准举办2025北京文化论坛,办好春节文化庙会、“钟鼓书韵”旧书市集等活动,释放“王府井戏剧谷”资源优势,提升全国话剧展演季、国际戏剧邀请展等品牌效应,积极培育发展类博物馆,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区。

“旧书新知 钟鼓书韵”文化市集持续在钟鼓楼广场举办。


夯实民生根基

生活品质得到新提升


“我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了,小区缺乏无障碍设施、上下水管线老化,终于改造了!”永外街道景泰东里小区居民李明芳说,政府的惠民政策太好了,居民们都特别高兴。作为2024年改造面积最大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一户一案”和畅通全流程议事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民们的改造需求。同样幸福感倍增的还有和平里街道西河沿社区居民王淑莲,她说:“小孙女放暑假,我就带着她一起到附近的泰康之家和平府吃饭,价格不贵,花样也多”。王淑莲提到的和平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泰康之家和平府”不仅配备了“友邻餐厅”,还开设了“老年大学”,涵盖艺术、科技及生活等领域的“老年课”,受到了许多老年人的喜爱。

朝阳门街道养老助餐点——伏枥餐厅。
在东城,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前不久,东城区成功承办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新篇——城市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平行论坛。面对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方面诉求,东城区创新开展接诉即办,着力推动未诉先办,考核成绩在全市位居前列,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身边的问题,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更加丰富、更有品位。干部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争当表率,“正阳先锋”的党建品牌深入人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社会凝聚力得到提升。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皇城景山街区累计腾退整院206个,实施13栋直管公房简易楼差额协议腾退,25栋简易楼实现公益利用;环境秩序不断优化,完成352条街巷品质提升,规范治理城市家具3873处,新增停车位1039个、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1051个;社会保障全面加强,率先启动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整合资源建成6家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扩充中学学位5000个,永外街道望坛项目剩余回迁楼全部交付,筹集保障房源2833套,完成1500个无障碍点位建设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率先实现社区全覆盖;健康体育推进有力,打造以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为核心的南北2个综合医联体,建成青年湖体育公园,东四文体中心焕新亮相;生态面貌持续改善,累计降尘量连续五年城六区最优,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40万平方米。

北京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棚改项目——望坛回迁安置工作圆满收官。

务实为本,守正创新。2025年,东城区将继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措并举加快城市更新,完成西兴隆街品质提升,开展1000户申请式退租,实施105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精细化改善人居环境,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建设2处花园示范街区、5个城市画廊,改造2处全龄友好公园,推进7座桥下空间整治;抓好民生兜底保障,做好“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创建5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新增家庭照护床位1000张、助餐点17家,全面实施教育强区三年行动,建设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区第一人民医院建成投用,搭建中医药发展交流合作平台;标本兼治强化基层治理,落实“一网统管”工作,实施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经过两个多月的改造提升,全龄友好公园“晏清园”正式亮相。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2025年,东城区将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改革中奋进、在创新中图强,在北京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勇担先锋、接续荣光!




来源:北京东城
编辑:许多
主编:徐温迪
审核:张筱倜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东城区社区青年汇2024年特色活动回顾第一期

辞旧迎新 共谱新篇 || 东城区各直属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迎新年活动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东城共青团祝广大青少年朋友前程螣螣,巳巳如意!

你有在看文章吗

东城小伙伴儿
青春漾起龙潭湖的细浪,欢声穿过雍和宫的红墙,笑语拂过王府井的时尚。我们是东城小伙伴儿,带你寻访天坛、红楼,陪你嬉戏南锣、簋街,盼你成长在紫禁之东、皇城脚下。奋斗的青春、梦想的舞台有你也有我,让我们互相关注、互相鼓励,展翅翱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