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南京,设计与科学交融,共议环设新未来

文化   2024-09-25 08:31   辽宁  

大会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

联合承办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实验室
重庆红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 工程 设计》编辑部
《包装工程》编辑部

联合协办单位(按拼音排序)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东南大学现代设计研究所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吉林动画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院工业设计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支持单位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育联盟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
文化创意设计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
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

指导单位


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大会主题



设计之本·设计自信


人类通过设计将头脑中抽象的“理想之境”转化为现实,进而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提升自身生活、工作及社会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与科学始终相伴相生。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多模态、智能传感、空间计算等技术的广泛介入,设计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传统的设计理论、方法、架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义“设计是什么?设计之路要走向何方?”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赋能设计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性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厘清中华造物思想的源流,梳理中华设计美学的脉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是当代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历史使命,也是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必将为推动世界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大会八大平行论坛


设计理论方向——设计挑战:迈向自主创新


环境设计方向——智慧引领·文化自信: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新地标


工艺美术方向——话语体系·传统赋能:工艺美术功能的时代转向


公共艺术方向——以美为媒,科技赋能:艺术城市的中国路径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视界之内·视野之外: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图景

产品设计方向——智识演进·设计革新:从制造到智造的提质引擎


服装设计方向——自塑·他塑·共塑:中国服饰形象的新时代传播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智能·数字·艺术:文化自信的时代表达



环境设计方向平行论坛

智慧引领·文化自信: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新地标

(10月19日14:00—17:30)

邀请了大连理工大学专家作为本论坛发起人,与主办方共同策划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东华大学、J&A杰恩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的共9位专家,作以下精彩报告:


报告一

辽南石棚建筑的文化地理解析与空间环境构建




报告摘要

辽南石棚是辽东半岛的璀璨明珠,以其数量之丰、类型之全、保存之好,傲立于世界文化遗产之林。它们不仅是物质与文化的双重遗产,更是民族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深刻印记。辽南石棚如同沉默的见证者,屹立数千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对其研究与保护,不仅能追溯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更能深刻理解其文化的独特价值与精髓。辽南石棚是历史的瑰宝,是文化自信的象征,引领我们跨越时空,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报告二

现场与在场的设计知行








报告摘要

知行合一,应是每一位设计工作者的标杆标尺。从词义上看,“合一”的设计,统合的是“良知”与“行动”。基于此,本报告从“剖析现场致良知”导向“呼吁在场行实践”,以期启发设计工作者的知与行。

其一,剖析现场是致良知的关键路径。日本作家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写到:工作现场有神灵,强调了现场的重要性。对于设计创新而言,现场具有设计问题、创新素材、优秀经验等设计创新的重要要素。以地域资源的系统创新为例,通过现场发现问题,寻找地方故事、图形,创新文创产品设计、IP设计、空间设计等,以此推进现场的街区更新和体验升级。

二是呼吁在场行实践。以“全国联合毕业设计”行动为例,从异质链接、去中心化、人人都是设计师和自下而上,4个设计原则出发,阐释“论文写在大地·设计做在城乡”的在场行动的精神。并以联合毕设行动中大学生“真题真做”的白枇杷助农直播毕业设计为具体案例,围绕毕业设计如何知行合一的问题,系统阐述学生“现场”与“在场”的知行行动,以此启发设计青年践行“知行合一”的优秀精神。


报告三

博物馆展陈空间的互动机制研究









报告摘要

博物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而且还是人们的“心灵驿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考、感悟和放松的空间。同时博物馆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学术研究、教育推广、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个案为切入点,强调置于宏观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大背景。以事见理,通过设计所呈现的行为现象,探究物与人、物与物、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揭示博物馆展陈设计与人的行为偏好之间的规律性问题。本研究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环境行为、行为偏好、感知质量等相关理论为依据,探究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互动机制与运行过程,旨在揭示博物馆展陈空间行为偏好与质量影响因素,多角度进行研究,构建博物馆空间设计的感知评价与质量提升模型。通过参观者对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中的流线、叙事、智慧系统、色彩、形式、灯光以及情景方面的体验偏好需求,对其进行感知、解读、选择以及判断得出体验质量的数据结论,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体验质量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实际体验评价的反馈。最后,通过展陈设计实践项目对参观者体验偏好与认知进行修正,再量化体验质量得出结果反馈,不断修正体验质量。最终形成“需求—体验—反馈—需求”循环的互动机制。


报告四

未来设计 数智赋能——以室内设计为例




报告摘要

围绕室内设计领域的发展,阐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引领设计领域进入一个革命性的新时代。AI不仅在改变设计的生产流程,更在重新定义创意与技术之间的协作关系。

当下,AI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利用AI技术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设计流程,AI如何为设计产业带来新的动能。从创意的萌生到设计的实现,从数字经济的兴起到产业的转型,AI在设计创新方面的贡献正逐步显现,它以一种不易察觉却影响深远的方式,对设计行业的工作模式进行着根本性的重塑。

报告将阐述AI如何成为设计创新的驱动力,以及它如何帮助设计行业适应并引领数智化时代的发展潮流。通过这一主题,旨在启发听众对设计领域未来趋势的思考,并探索AI技术如何为设计行业带来无限可能。


报告五

落花有情——重塑日常生活诗意情境的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





报告摘要

日常生活空间的管理维护成为公共事务治理中常被忽略的方面。本文以木棉花的落花污染为例,分析了城市日常生活空间中公共环境的管理局限性和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基于情境主义反思日常生活中“表演”遮蔽生活本真而产生自我与他人和社会逐渐疏离现象,进一步分析出落花污染的深层原因。透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落花有情”的艺术实践,总结出一条抵抗日常生活异化、引导公众共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介入和改造日常生活的策略,从情境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空间,结合情境主义国际的艺术实践策略展开直接具体的“情境”建构,补充了国内对情境主义理论工具的具体应用和在地性的空间实践案例。


报告六

数智驱动的规划方案设计——以蒙古新首都哈尔库姆城为例




报告摘要

针对蒙古现有首都乌兰巴托城市污染、交通拥堵和基础设施薄弱等重大挑战,创建一个新首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用数据驱动,为规划决策提供信息;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优化城市通流量、能源使用和公共安全;应用空间叙事为新首都人民塑造不同使用场景,通过将蒙古传统文化和遗产融入新首都的结构中,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公民的自豪感。目的是创造一个绿色、活力、凝聚力、认同感、体验牧文化中心的绿洲之城。


报告七

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教学与思考——以木结构实验性设计为例







报告摘要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从自身的学科特色出发,在前期探索与实践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及时更新学科的知识体系;建构完善的课程体系、探索跨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的路径;打通艺术学科专业壁垒、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通过国际合作、协同创新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开展环境设计专业建设。

报告将阐述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南艺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应对新的形势所进行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实践,例如在“材料与构造”课程中更侧重从“材料科学”的角度组织教学,从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入手讲授相关知识,再从材料的视觉表现到构造特征,到材料在环境设计作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和最终的应用设计,真正将理工科的知识与艺术学科的知识深度融合,以新的视角去建构和完善原有的课程体系。再以本科毕业设计课程“木结构实验性设计研究”为例,深入介绍环境设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探索。


报告八

在场与离身:数智时代的空间流变





报告摘要

历史维度的空间多以人具身的在场感知与功能应用的设计体验为前提,在注重功能与形式的基础上,人类的行为多以具身在场空间的物理边界上不断创新、变异,以突破空间、材质及形式审美的场域,由此产生众多独具魅力及形式的空间作品。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了虚拟空间镜像的产生、拓展了创新设计的工具方法,人类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离身与具身的跨空间转换,一方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环境审美空间的还原与建构,而另一方面这种空间转换导致了空间认知错误、身体场景混乱、空间文化缺失等空间主体性及身体在场性流变的问题。建构具身在场与离身空间的空间新形式,梳理生成式空间流变的内在机制,探讨空间逻辑构建及文化表征新体系,化解人工智能时代环境设计中存在的身体在场与空间认知迷惑等问题及突破离身性的空间困境。同时探讨数智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中在场与离身、具身与体验等空间定义、边界改写、审美认定、空间流变与创新的问题,以达到身体在场与空间体验共振,离身空间神性、抽象及自由精神审美共协的环境观。


报告九

论“被遗忘”的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振兴之道





报告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中,存在着许多拥有优质山水环境、独特建筑空间与丰饶物产的古村落,但因种种原因,其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振兴依旧困难重重,步履艰难。据此,本文选取部分古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乡建理论的钩沉,分析这些古村落嬗变的原因与空间特征;同时结合福建康里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振兴的案例,探讨了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之道:重启“天、人与物的机理”,以“人理”为推手,实现“天理、物理”的有机结合,以此,激发村民乡建之自觉、文化之自信,实现古村落文化的改造与创新,促使村民能自觉保护与活化利用古村落遗产,并由此认为古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





大会设计作品展——本体之力




本次大会期间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涵盖设计学全专业方向的作品展览,邀请全国各地的高校共同参与,展示各大高校近年来优秀的教学转化成果!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18-20日

举办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大会注册




1. 报名参会

欢迎扫码填写报名回执


2.会务费

2024年10月8日前注册:1500元/人

现场注册:1800元/人

学生:900元/人

会务费包括:会议期间的用餐费、资料费、会务用品等。

汇款及开票提示:柜台或网银汇款时请备注上收票人姓名+开票单位+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发票为电子票。

注:住宿费及差旅费自理。


3.缴费方式

1)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重庆红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高支行

账号:108802941586(行号:104653004623)


2)扫码缴费

(一般参会代表缴费通道)


(学生参会代表缴费通道)


4.开会地址

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北新区城南河路89号)


5.住宿安排

因会展旺季,会议酒店房间数量不足,预订酒店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酒店预定咨询请联系:18577086371(庞小姐)

  

 


6.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023-68792836

邮箱:designresearch@126.com

网站:www.designresearchj.com

会务人员:欧阳编辑、罗编辑、刘编辑、陈编辑


2024设计科学与发展大会微信群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加入大会微信群!本群为2024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交流通知群,欢迎大家分享学术信息,请勿进群打广告或发布其他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内容,发布即刻踢出!谢谢配合与理解!


更多信息欢迎扫码关注

D9設計
Hi! 在这里是中国专业设计师、艺术院校师生、潮流艺术家等年轻创意人群的聚集地。我们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艺术与设计公众平台之一。欢迎您的关注!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创意和福利,让您大饱眼福!记得点赞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