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寇银珍委员:让台湾同胞品尝到地道陕西美食

政务   2024-11-12 16:01   陕西  

点击上方“陕西政协”,订阅官方微信号


坐上飞机,飞向海峡对岸,寇银珍踏上了这片经常在教科书、电视上被提及的土地,这里的环境让她感到既陌生又亲切。

今年70岁的寇银珍家住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是宜君县政协委员。自担任港澳台侨界委员以来,她时刻牢记委员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岸友好交流发光发热。






将陕西美食送到海峡对岸






上世纪70年代,寇银珍与丈夫迁居雷塬公社麻沟、苜蓿沟等村,后辗转来到宜君县五里镇酒厂打零工,先后办过门市、开过餐馆。在上世纪90年代的体制改革中,她以巨大的勇气和胆识借贷20多万元,购买了倒闭的镇办酒厂,经过苦心经营和打拼,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上世纪90年代,女儿赵莉莉便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进入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并与来自宝岛台湾的陈清旗一见如故。2000年,女儿远嫁台湾,一段佳话就此拉开序幕,也开启了寇银珍与台湾的不解之缘。

女儿嫁到台湾后,寇银珍多次赴台探亲,自然而然成了陕西在台的文化“大使”。在台期间,她经常和邻里拉家常、做陕西地方美食,大家对大陆充满了向往,共同期盼着两岸能够早日和平统一。

“7个月吃了4袋面粉,做耳朵套、麻食,漏鱼鱼、打搅团、蒸馍馍,陕西美食深受台湾同胞喜爱。”寇银珍说,以美食为媒,台湾同胞也学会了陕西话“嫽扎咧”。能让陕西话在宝岛生根开花,让台湾同胞感受到陕西人民的热情,这让寇银珍很是骄傲。

自此,寇银珍暗下决心,作为政协委员,一定要做好两岸关系的纽带桥梁,虽然生活环境不同,口音也有差异,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共同的血脉和文化将大家彼此紧密相连。







小家连大家 悠悠两岸情






在家乡五里镇,寇银珍的好名声也是有口皆碑。公婆上年纪后,她回到农村,常年照顾卧床的公公,老人的穿衣吃饭、洗洗涮涮,养猪喂鸡,全靠她一手操持,直至为公婆养老送终。娘家父母患病后,她把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尽心照顾,直至康复。在邻里相处中,她也是大家口中的“好阿嫂”,50年来,她从没和村里人红过脸,谁家有事她都会出手相帮。

常年住在五里镇街道,得知街道要改建,作为政协委员,她带头从自家房子开始拆,出让五里镇酒厂旧址和黄金地段的临街门面,支持小城镇建设,帮助镇政府挨个做街坊邻里的思想工作,使得大家能够积极响应政策,改造工作得以快速开展,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新街道修建好后,虽然整体环境得到很大提升,宽敞的马路、整齐的屋舍让人眼前一亮,但街道周围却没有公厕。看到这一情况后,她积极发挥委员作用,及时向街道反映,积极争取修建公厕。镇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将这一暖心实事办好了,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村卫生室长期租赁临街商铺,地方较为拥挤,给群众看病就医带来极大不便。她建议,寻找合适位置修建卫生院,方便群众就医,解决卫生室地方紧、空间狭小等问题。经镇政府多方协调,新的卫生院已经建好,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也按需配齐,方便了群众就医。

小家连大家,悠悠两岸情。现如今,十里八村都知道寇银珍家有个台湾女婿,身为政协委员的她提出的意见建议有见识、有见地。她从台湾带回来的零食特产,也受到了邻里乡亲的喜爱,乡亲们也从她的口中得知了台湾的发展现状以及台湾同胞对于和平统一的殷切期望。

二十多年来,寇银珍自觉肩负起凝聚两岸共识、汇聚思想合力的使命。她也期待着再一次去台湾,再一次将陕西美食送到海峡对岸,再一次听到台湾同胞那一句“嫽扎咧”,因为海峡那边有她最殷切的思念。


通讯员 杨婷 邓倩 各界导报记者 蒋维博



END

监制:刘小龙

审核:刘菁

责编:李旌

编辑:马娜

陕西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官方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