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乐·平沙落雁
张养浩(元)
稻粱收,菰蒲秀,
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潮平远水宽,
天阔孤帆瘦。
雁阵惊寒埋云岫,
下长空飞满沧州。
西风渡头,斜阳岸口,
不尽诗愁。
风静沙平,雁飞长空。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传神之曲非《平沙落雁》不可。《平沙落雁》也叫雁落平沙,这首古琴曲最早刊于明朝末年的《古音正宗》琴谱中,此谱由崇祯时期的藩王朱常淓募集刊印。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深受历代琴家喜爱,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最後又复归於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更加丰富,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诸城王心葵所传《平沙落雁》费三年心血,修其正谱,先生称:“宁王朱权(朱元璋十七子)受排挤,见平沙无垠,雁序情深,有感于兄弟阋墙,不如灵禽而作。”
葛勇老师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琴派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古琴《红楼梦》组曲移植者
七弦古琴网艺术总监
南京九竹琴社社长
金陵昆曲学社副社长
古琴先后师承琴家李家安、龚一、刘正春,又先后得到梅曰强、马杰、朱晞、赵家珍、杨青等前辈琴家的提点。兼善陈氏太极拳、昆曲、京剧、箫、埙等。
是已故陈氏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的得意弟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优秀的传承人。曾先后请教笛箫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王建农、毛炳民,学习箫的演奏;昆曲先后请教于著名曲家杨立祥、王正来,昆曲教育家:沈莹,表演艺术家程敏。将各门艺术之精华有机合理的融入到琴乐演奏当中,演奏气韵既大气磅礴又温婉细腻,以金陵琴派和广陵琴派风格为门径,融众琴派风格于一体,费时六年改编《红楼梦》古琴组曲,得到红楼梦音乐之父、著名作曲家王立平的高度认可并为专辑题字,是中国用古琴演奏纯乐版《红楼梦》组曲的第一人,成为新一代古琴艺术的翘楚。
曾荣获中国首届古琴大赛青年职业组银奖(金奖空缺)出版专辑《爽籁清风》《极宇》《琴韵红楼梦》《心闻妙香》。
陈祥文,七弦古琴网创办人。师承著名古琴演奏家、金陵琴派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葛勇先生。
陈祥文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葛勇先生,历时数年,将古琴发展历史、演奏技巧、古琴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深入学习,并扎实掌握了古琴演奏技巧。她致力于推广中华文化,传承古琴艺术,使更多人了解、爱上这项传统文化。
傳承古琴艺术 弘揚傳統文化
客服微信号:guqin8100 客服电话:18012137031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七弦古琴网 陈老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