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水迢迢,
闲云潭影日幽幽。
空山人踪无,谷内蝶影绕;
幽幽涧水流,兰花自逍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悠悠古琴声,飘渺闲云中。
《流水》是古琴曲中的瑰宝,深受历代琴家的喜爱。曲目背后蕴含的故事和历史使其更富传奇色彩。这首曲子原为伯牙所作,据传,其灵感源于对高山与流水的感悟:高山象征仁者的坚韧,流水则代表智者的变通。起初,《高山》与《流水》是合二为一的,直至唐代才被分开,到了宋代更是被细分为若干段落。尽管后世的版本在结构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旨在表达相同的音乐意境。
张孔山,清咸丰至光绪年间的川派琴家,赋予了这首曲子新的生命。他在原第五、六段之间巧妙地插入了一段,使整首曲子扩展为九段。这新增的段落被赞誉为“七十二滚拂”。滚、拂的技巧在这里被大量运用,模拟出涓涓细流至滔滔江水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了流水的各种姿态,从而成为全曲中的亮点。因此,这首《流水》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七十二滚拂流水”或“大流水”。
现代琴家在演奏《流水》时,大多采用的是张孔山所编撰的《天闻阁琴谱》版本。每个段落都有其独特的意境与表现手法:首段为引子,轻轻带出流水的主题;二、三段则运用泛音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山涧小溪与瀑布的声音;四、五段表现了水流从山涧汇聚成大河的景象;六段之后,音乐逐渐进入高潮,展现出水流穿越峡谷、形成巨浪的磅礴气势,传递出一种勇往直前、无畏挑战的精神;而七、八段则是高潮后的缓冲,水流逐渐平缓,音乐也随之起伏变化,最后慢慢归于宁静;至第九段,全曲以轻柔悠扬的音乐画下完美句点。
《流水》这首古琴曲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展现了天籁、地籁与人籁三者相知相合的完美境界。它既有抒情性,又有模拟性,将虚拟与现实、情感与景物巧妙地融为一体。正因为这样的特色,它倍受琴家们的推崇与喜爱,成为古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
傳承古琴艺术 弘揚傳統文化
客服微信号:guqin8100 客服电话:18012137031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七弦古琴网 陈老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