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黔东南年味正浓!节日氛围感拉满

时事   2025-02-01 19:15   贵州  


凯里下司









 1月29日至2月2日(大年初一至初五),下司古镇开展“民俗闹新春,别样下司年”主题新春庆祝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浓浓年味。



1月30日,下司古镇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气味香甜的热饮小吃、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手工饰品,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民俗巡游、打糍粑、舞狮等传统游艺活动,以及“萌宠拜年”与下司萌犬近距离接触等,一系列特色民俗活动充满了年味与趣味的新春文化,让游客在纵览古镇文明的同时,享受到了更多乐趣。




景区丰富的业态,不断满足着游客的出游需求。最吸引游客眼球的莫过于戏台前广场上的舞狮。表演者挥动龙头,在几根板凳间来回舞动,上下翻滚、气势磅礴,形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游客倪先生说:“这里很有节日氛围,古镇里人气旺、年味浓、气氛好,我很喜欢。”



大年初五是传统民俗中迎财神的日子。下司古镇将举行隆重的迎财神活动,各路财神敲锣打鼓、穿街走巷,为百姓送上新春好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黎配坤 王心








镇远古城









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镇远古城的烟火气逐渐变浓,热闹的“龙踩街”活动开始了。各龙灯队陆续出龙亮灯,灯头提灯率队,依次为横幅旗幡、竹编鸟兽牌灯、纸扎造型花灯、鼓乐演奏、划旱船、耍蚌壳、玩龙灯、歌舞表演等,沿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大家摸龙背、钻龙身,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晚上七点半,龙灯会最精彩的舞龙、炸龙活动正式开始,在古城步行街禹门码头、冲子口码头等地,一条条腾空而出的彩龙将现场的气氛“引爆”,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彩龙在舞龙人手中翻飞,寓意国家繁荣昌盛。



“舞龙很震撼,以前没有看过类似的表演,我觉得很新颖。镇远这个地方的年味特别浓,这里的人也特别热情。”贵阳游客张雯欤激动地说。



据悉,镇远古城“龙灯踩街”习俗历史悠久的,每年都如期举行,将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龙灯踩街”的参加人员为城区居民,且筹划周密、管理严格。他们推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为灯头,统一指挥玩灯。从正月初三开始,各队陆续出龙亮灯,灯头提灯率队,依次为横幅旗幡、竹编鸟兽牌灯、纸扎造型花灯、鼓乐演奏、踩高跷、划旱船、耍蚌壳、舞狮子、玩龙灯,歌舞表演等十多项民间传统艺术。


“我们舞这个龙有几十年了,舞这个龙就是要祝愿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希望下一代及年轻人将镇远的龙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和平社区的老支书杨云茂介绍道。



据了解,镇远龙灯会于2007年被公布为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黔东南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2006年被公布为镇远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镇远融媒体中心)









 西江千户苗寨








1月30日,大年初二,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民俗体验活动,营造浓郁的新春氛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感受苗寨过年的热闹氛围,尽享春节假期。



走进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整个苗寨年味十足。游客们的身影随处可见,大家三五成群穿行在美景中,或相互拍照留念,或驻足看山赏水,或在路上走走停停,享受春节悠闲假日。



下午1点整,芦笙奏响,苗族盛装服饰巡游队伍徐徐前进,热情的苗家阿妹给远道而来的游客挂上寓意祝福的红鸡蛋。巡游路线两旁挤满了围观游客,巡游队伍所到之处,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苗族盛装的独特魅力,引得不少游客纷纷拿起手机拍照打卡。



而在芦笙场上,节目还没开始,早已座无虚席。下午二点整,表演正式开始。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们载歌载舞欢庆新年,敬酒歌、游方对唱、芦笙舞、团结舞等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阵。



据了解,春节期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充分结合苗族文化资源,还将推出苗娃闹新春—铜鼓舞巡游展、姑妈回娘家拜年、打糍粑等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全国各地游客在苗寨畅享欢乐春节假期。(雷山融媒体中心)








 从江侗族大歌








新春佳节,万象更新。日前,从江县民族艺术团的12名演员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从江独特民族文化的使命,跨越山海,奔赴澳门,在“欢乐春节·节日传统手工艺艺术精粹”系列展演活动中大放异彩,为当地民众献上了一场场令人陶醉的文化盛宴。



1月29日至31日,澳门的南湾·雅文湖畔、妈祖阁前等地,成为了从江民族文化绽放魅力的舞台。12名演员身着绚丽的民族传统服饰,用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诉说着从江的故事。



侗族大歌《祖公落寨》宛如天籁之声,在空气中流淌。那完美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表演形式,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侗族人民的神奇礼物。歌声中展现出从江侗族人民歌养心饭养身的传统美德,让观众沉浸其中,领略到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其独特的音乐魅力,赢得了澳门民众和国际友人的如潮掌声与热烈喜爱。



侗族传统婚俗表演《鼓楼抢鸡》更是惊艳全场,成为展演的璀璨亮点。通过生动的表演,侗族的传统婚俗被活灵活现地搬上舞台。观众们仿佛置身于侗族热闹非凡的婚礼现场,一同感受那份独特的喜庆与欢乐。



舞蹈《月亮山下》和《反排木鼓舞》充分展现了苗族文化的活力和激情。苗族姑娘和小伙们灵动的舞姿,搭配鲜艳夺目的服饰,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现场的气氛。


从江县民族艺术团的精彩演出,收获了澳门民众的高度赞扬,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的瞩目。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这精彩绝伦的表演点赞,对从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表达出由衷的钦佩和喜爱。



此次活动不仅拉紧了两岸一家亲的情感纽带,更让澳门民众深入领略了从江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养心圣地·神秘从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的人对从江这片神秘而迷人的土地充满了向往与期待。(通讯员 莫应红 梁剑 梁跃辉)








 岑巩








1月29日,正月初一。春日的暖阳洒落在岑巩县腊岩村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喜庆的气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腊岩村村委会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2025年“迎新杯”新春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随着激昂的鼓点响起,开幕式正式开始。队伍沿着村内主干道游行进入会场,彩旗飘扬,欢声笑语不断。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开幕式上,各组村民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思州战鼓的震撼节奏,腰鼓表演的欢快气氛,为整个开幕式奠定了热烈的基调。战鼓声声震天响,仿佛在诉说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腰鼓表演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让人忍不住随之摇摆。



除了传统的表演项目,村民们还自编了舞蹈《好日子》,用欢快的舞蹈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舞蹈中,村民们轻盈的步伐、灿烂的笑容,无不展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此次“迎新杯”新春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展示了腊岩村团结向上、文明和谐的新风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村民们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1月30日,在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下磨寨)彩带飘扬,气球高高挂起,欢迎“姑妈”回娘家的舞台早早搭建的寨中央,全村男女老少在寨门口夹道欢迎上100名“外嫁”姑娘回家探亲。



当天,在简易的舞台上,姑妈们的表演却非常精彩,古筝弹奏、歌曲演唱,歌伴舞等,晚上还举办篝火晚会,现场热火朝天,热闹非凡。


“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平时很少有机会回家,这次能够回来探亲,见到从小一块长大的姐妹们,真的有说不完的话,太感动了,同时也感慨乡村的变化太大了,曾经的泥泞小路早已变成的宽敞的水泥路,车可以开到家门口,真方便,非常感激舅妈和舅舅们组织这次活动。”姑妈杨启英说。



 “姑妈回娘家活动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我们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打造更多特色民族活动。”活动组织者杨启磊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坚持乡风文明建设,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融入村民们的生活,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



近年来,思旸镇磨寨村聚焦乡风文明建设,坚持扬新风、树家风、促和谐,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融入生活日常,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最美家庭的推动者、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团结进步的助推者。(岑巩融媒体中心)









黔东南微报编辑综合整理



编审   明

统筹:张   杰

  编辑:潘春春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黔东南微报
黔东南微报由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主办,关注黔东南微报,第一时间为您共享黔东南各地的资讯,用我们微小的窗口,带你看遍这广阔的黔东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