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呈圆形囊状,位于泄殖腔后上方,与骨髓、胸腺共同承担着机体的免疫防护功能。法氏囊和胸腺起源于胚胎早期,为淋巴上皮结构,是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免疫活性细胞的器官。其大小随年龄有显著变化,性成熟后逐渐消失。新生动物时切除,则造成淋巴细胞缺乏,影响免疫功能。
法氏囊囊壁充满淋巴组织,其主要功能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随血流到法氏囊,在激素的影响下,迅速繁殖分化成囊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当B细胞转移到脾脏、盲肠扁桃体及其他淋巴组织后,在抗原刺激下,可迅速增生,转为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法氏囊病剖检症状主要表现为法氏囊胶冻样病变、外观苍白质硬或囊内有少量炎性分泌物。看到上述症状很多人便直接定义为IBD发病,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现实当中有上述症状的鸡群往往还有很多是伴有胸腺萎缩、骨髓色淡、鸡群均匀度差出现弱小及瘫腿鸡只的症状,也就是说造成法氏囊萎缩、胶冻病变的不只有IBD疾病,还有MD、ALV、CAV、REV等。
法氏囊黏膜表面潮红出血
法氏囊内有黄色分泌物
心脏白色结节
22年通过一段时间对有法氏囊病变的鸡群检测发现,鸡群表现为多疾病混感;若以单独疾病分析,虽然IBD检出最高,但同时也检出很多其他免疫抑制疾病(见下图)。这与引种困难、多次换羽及免疫不合格的疫苗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雏鸡高价时,这种情况会愈发严重!
所以, 法氏囊变异株的感染是根源问题还是表象问题,是值得我们兽医管理人员去思考的。不妨一方面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降低混合感染的比例,另一方面,合理免疫,阻断对法氏囊的侵害,提升基础免疫,从根本上减少免疫抑制带来的危害。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养殖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
疾病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腹泻、颤抖、胸肌、腿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呈胶胨样水肿为主要临床病理特征。发病突然,精神萎顿、羽毛凌乱、采食减少或废绝、缩头眼闭、蹲伏无力,畏寒,震颤常打堆在一起。随后出现腹泻,排出白色黏稠和水样稀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后期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极度虚弱,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高达20%~30%。法氏囊内黏液增多,或有淡黄色干酪样物质充塞,体积增大,外形变圆,重量增加,比正常的重2倍。有时法氏囊出血严重,外观呈紫葡萄状。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有时腺胃乳头亦出血,若为超强毒毒株感染,则出血程度更为严重。
法氏囊病图片
图1 病鸡典型状态
图2 法氏囊病变(紫葡萄球状)
图3 法氏囊病变(胶冻状)
图4 腿鸡出血
图5 腺胃肌胃连接处条状出血
防治
首先是进行接种免疫。对雏鸡进行免疫接种。目前,雏鸡常用的活疫苗主要是中等毒力疫苗,接种后对法氏囊有轻度损伤,对血清I型的强毒的保护率高。一般在10~12日龄对雏鸡进行点眼、滴鼻或饮水免疫,对雏鸡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其次是提高种鸡的母源抗体水平。种鸡群在18~20周龄和40~42周龄经2次接种IBD油佐剂灭活苗后,可产生高抗体水平并传递给子代,使雏鸡获得较整齐和较高母源抗体,在2~3周龄内得到较好的保护,防止雏鸡早期遭受感染。
总结
1、法氏囊是鸡的一个免疫器官。传染性法氏囊最主要的特征是引起免疫抑制,得过法氏囊的鸡抵抗力会非常低,容易发生大肠杆菌、球虫和各种病毒病。
2、传染性法氏囊的另一个特征是发病迅速,有一个明显的死亡高峰。
3、传染性法氏囊的症状是鸡发高烧,排白色稀粪,羽毛蓬乱,精神不振,有时嘴巴插了屁股里面。
4、剖检的主要症状是胸肌出血、法氏囊由白色变为黄色胶冻样或者紫葡萄样,肾脏肿大,有花斑肾。
5、传染性法氏囊的主要治疗方案是使用卵黄抗体注射。注射完后使用病毒药+大肠杆菌药+保肝护肾,防止继发感染。
6、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使用疫苗预防,主要发生在20-40天之间。投服,连用3-5天。
相关声明:该论坛帖子转载于现代养殖技术最前沿,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内容如存在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标注为原创的帖子请转载时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养殖困扰,加老师的微信聊聊:
联系我们
报价、新闻爆料、投稿
张经理:PIB688(微信)
商务合作
侯经理:1358329855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