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展示(第二批)(九)

学术   2024-11-26 16:56   安徽  


写在前面的话

向上滑动阅览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到课程大纲、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使每门课程都有思政元素,每节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学校通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课程思政”公开观摩课、“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牢固树立“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都肩负育人责任”的使命意识,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已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氛围。学校入选“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和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获批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工科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获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名,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4门,省级大中小课程思政一体化示范课程1门。为加强示范引领,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现陆续推出我校课程思政第二批优秀教学案例,供各教学单位和老师学习借鉴。


“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徽工业大学教务处



教师简介

王永强,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金属材料系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



课程介绍

《金属材料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在制备及加工过程中的组织转变与调控的机理、工艺和设备,分为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设备三部分,具体包括:

1.钢在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转变,冷却过程中的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钢的回火转变,一些典型合金的时效相变;

2.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常规热处理方法和工艺以及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和一些新发展的相变与热处理技术;

3.电阻炉、气氛炉等热处理设备。


课程教学团队包括斯松华教授、程广萍教授、包全合副教授、魏海莲老师等,其中教授3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及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教坛新秀1人。


课程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政引领,贯彻“专业知识精、工程素养高、家国情怀深”的教学理念,授课过程中紧扣“原理是基础、工艺是实践、设备是保障,原理指导工艺、工艺通过设备实现”的逻辑主线,把金属材料热处理理论知识讲深讲透,把卓越工程师精神讲真讲实,把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专家学者匠人的爱国奉献品质讲好讲全。


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为12章。其中前8章为热处理原理部分,涉及固态相变基础、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回火过程中组织(相)转变、时效过程中组织(相)转变等,此部分为本课程的基础和重要内容。第9-11章为热处理工艺部分,涉及常规热处理工艺、表面及新型热处理工艺及化学热处理工艺,是原理部分的实践;第12章为热处理设备,是原理和工艺内容实现的保障。各章节中均恰当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制度自信等教育与工程素养培养。例如:

1.原理部分融入中国古代先进热处理技术简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2.讲解马氏体相变时,引入徐祖耀等金属热处理领域科学家在马氏体热力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为国奉献的精神品质;

3.讲解加热过程中奥氏体转变时引入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同时强化学生的金属热处理生产的绿色环保意识;

4.讲解时效过程中组织转变时,结合时效强化理论发现、建立与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且引入我国大飞机制造所需高强铝合金的研发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工程思维,并引导学生将创造性思维用于祖国的建设与发展;

5.设备部分的讲解中强调仪器装备的重要性以及研发先进热处理设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等等。


课程特色与创新

(1)注重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先行,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向性。在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思政要求。通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思政目标的有效融合,完善课程大纲的课程目标要求,从制度上明确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任务和地位,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认同感。


(2)强化教师政治理论水平提升,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刻性。在授课准备中强化课程团队和任课教师的思政水平。通过党史、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从授课主体上保证课程思政实施的正确性和深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程思政接受效果。


(3)着力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挖掘,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完善性。在教学设计、知识传授和案例讲解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通过课程团队集体研讨、任课教师个人素材收集等方式,不断挖掘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枯燥的知识中散发出醇厚的“思政味”。例如通过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爱国奋斗”“制度自信”“科技报国”“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传播新思想。


(4)创新课程思政实施方式与考核方法,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前、课间、课后分散时间进行无形的思政教育和效果反馈。利用每次课堂的课前5分钟、课间5分钟零散时间与学生进行国家政治大事、民族文化、祖国发展、党史新中国史等交流,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使学生做到“两个维护”;课程考核内容中增加课程学习心得,要求包括工程素养、家国情怀等方面,通过课后的课程学习反馈反思强化学生的爱国奉献、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取得成效

《金属材料热处理》课程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践行新时代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党建引领教学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初步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从课程思政的目标设定、内容实施、过程监管、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相关改革与探索,初步形成了本课程“四位一体”的思政内容体系。


(2)初步构建“党建引领—内容保障—方法护航”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之一。课程组将“党建”与“育人”有机融合,结合“党史”“党的二十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等的学习与实践,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指导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设计、融入,在思政元素内容上保证课程思政育人的深刻性、正确性,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改革方式方法保障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初步形成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


(3)初步取得一定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通过授课方式改革、思政元素内容共情融入、考核评价方法创新等,学生不仅掌握了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了解了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名师大家、技师工匠的成长历程、奋斗历史、奉献精神等,同时还熟知了中华民族在热处理方面的辉煌历史、斐然成绩,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程师品质、爱国奉献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所教授的学生及班级多人先后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二等奖、“欧波同杯”第八届全国失效分析大奖赛二等奖、校“十佳大学生”“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第八届“蔡司-金相学会杯”高校大学生显微分析大赛一等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校先进班级”等荣誉和称号。

END


安徽工业大学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教务处 

编辑:林佳锐 刘子澄 

责编:韩   慧 徐   静 叶   璐 

审核:唐   莉 陈德鹏 王宇航 黄   敏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