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也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对于下一步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
具体来看,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
如何理解此次会议释放出的经济工作新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专家,为您带来全面解读。
有效落实存量政策
加力推出增量政策
会议指出,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本次会议召开时间不同以往,提前至9月讨论,突出反映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重视程度。会议直面形势与问题,对形势的判断务实,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强调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且会议对财政、货币、房地产、资本市场、保企业、惠民生等领域均进行了重要部署,有利于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回应市场期待,后续增量政策仍将陆续出台和落实。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会议提出“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意味着采用更为总体性、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长期性的政策视角、格局、眼光。各项政策应注重协调有力、协同共进、强化预期,提升宏观政策的一致性、协同性、组合性、针对性、有效性、创新性,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保安全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和地方政府专项债
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罗志恒表示,增量财政政策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增发国债,扩大总需求,确保必要的支出力度。二是优化“化债”政策。三是从长期看,优化财政政策实施方式,从重投资转向投资和消费并重,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激发各主体活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接下来财政增量政策也将出台,预计会包括增发国债、再发行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措施。他判断,着眼于进一步扩投资、促消费,接下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额度还有上调空间,这是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并明确提出“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表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对9月24日系列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强化。会议的一系列表述表明货币政策将在力度、节奏、速度上有所调整。目前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已经大幅下调,接下来还会有政策利率下调、降准以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等系列政策落地,预计如此密集且大力度的货币政策,能够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预期起到支撑作用,市场情绪也将得到有效提振。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的重要部分。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要求,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应更加精准有力,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从总量、结构、价格等方面引导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服务力度,更有效地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
“综合考虑内部需要和外部变化,在9月24日‘多箭齐发’的基础上,四季度央行将可实施全面降准0.25至0.50个百分点,降低政策利率10至15个基点,推动LPR同步下行,为经济恢复回升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董希淼进一步分析称。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这是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进一步表明了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对于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性。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止跌回稳”既包括成交量,也包括成交价格,预计四季度各地重磅政策将相继落地。同时,较此前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会议更进一步明确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意味着未来各地土地供应量、住房供应量等均将结合城市自身实际需要推进,不能盲目扩大各类住房供给量。
在房地产企业“白名单”项目贷款方面,会议强调“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陈文静表示,此前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仍有望加大力度、深入推进,更好地发挥项目融资“白名单”的作用。这将进一步改善企业资金环境,保障项目交付,稳定购房者预期。
展望下一个阶段,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表示,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房地产市场有望触及阶段性底部后筑底企稳。销售及房价跌幅有望边际收窄,房企偿债压力减轻,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得以缓释,一线及部分重点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可能先行边际回暖。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项目可能会加快项目建设落地,房地产投资趋势上可能先抑后稳。
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会议指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马泓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针对资本市场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
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营造良好环境
会议指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为企业创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经营环境,可让企业能够专注于生产经营和发展,顺利渡过各种可能的难关。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可通过法律保障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稳定的发展框架和有力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
会议指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陈丽芬表示,居民方面,将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通过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高消费能力,同时提升消费结构,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引导消费者向更高品质、更多样化的消费方向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陈丽芬还指出,支持服务需求潜力较大的养老托育产业,有助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和托育需求,同时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加大引资稳资力度
会议指出,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近年来,我国连续出台“引进和稳定外资”的政策,表明我国对吸引外资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互动和以实际行动增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聂平香表示,下一阶段,我国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需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推动新出台的引资政策加快落地实施,包括全面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清零”政策以及电信、医疗等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放政策;二是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依托核心平台,在敏感和重点领域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三是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四是进一步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全面畅通外资企业诉求反映和解决渠道。
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等
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会议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
山西省社科院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三部部长高剑峰表示,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就业问题放在兜牢民生底线的框架内,从当前重点的就业问题到低收入人口帮助到保供稳价等都有系统性安排,结合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既有宏观调控方面的政策,也有涉及微观主体政策,还有破解结构性矛盾的政策,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是当前一揽子组合政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就业市场受到经济周期、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涉及就业内容强调了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和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帮扶,反映了中央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揭示了当前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既是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就业市场所需支持政策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