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画卷丨走近国宝文物 感受何以中国

政务   2024-11-11 17:00   内蒙古  

↑ 点击上方“呼伦贝尔市总工会”关注我们 


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出的秦律十八种表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总书记详细听取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介绍,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何尊、长信宫灯、鎏金铜蚕、曾侯乙编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场合多次提到文明瑰宝,在各地考察中多次到博物馆驻足欣赏宝贵文物。

考古发掘 出土秦简的湖南龙山县里耶古城一号井。新华社记者 翟翔 摄

修复保存 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文物库房内查看简牍保存情况。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记录研究 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对修复完成的简牍进行记录。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研学 孩子们在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参与“探秘简牍的清洗与保护”活动。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摄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内,观众围在Ⅰ号大型铜神树前仔细观看。Ⅰ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体现了高超的冶铸技术和艺术水平。人民日报记者 宋豪新摄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内展出的亚长牛尊,是目前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人民日报记者 张文豪摄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西省运城博物馆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优秀资源,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总书记关注的一件件珍贵文物,赓续着中华文脉,讲述着何以中国。围绕这些珍贵文物,各地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精品展陈频频亮相、文创种类丰富多样。国宝重光,时代华彩。人们走近国宝文物,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源:人民日报     

呼伦贝尔市总工会
宣传工会工作、发布工会工作动态、传播工会声音、服务职工群众。职工维权热线:1235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