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福建福气多,一路山海一路歌。新春将至,八闽大地的热烈年味,正是“山福建”与“海福建”共同烘托出的迷人底色。
第一缕“年味”弥漫在香喷喷的美食里。
福建莆田传统美食“白粿”。新华社发
一款米制品——“粿”,如同繁星点缀在福建各地的餐桌之上。发粿,寓意发财;甜粿,代表甜蜜圆满;菜粿,预示着好彩头……流行于闽南、闽东、闽北的“粿”,到了闽西客家,摇身变成了“粄”,捆粄的细腻、萝卜粄的鲜美,甜咸交织,软糯与韧性并存,满足了味蕾的所有想象。
这是佛跳墙。新华社发(张国俊 摄)
流光溢彩的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第二缕“年味”藏在热闹的大街小巷中。
福州三坊七巷,“福”字灯笼挂满树梢;手持红色油纸伞的游人漫步街巷;货郎推着车沿街吆喝,熟悉的叫卖声在青砖黛瓦间回荡;头戴“三条簪”的女子,在熙熙攘攘的市集间穿梭往来,美好的祝福与寓意盈盈发间。
泉州西街,文创花灯,交相辉映,南音的优美旋律隐约响起,簪花的女孩随处可见,好似穿越千年的璀璨芳华。
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两名小朋友在购买彩灯。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第三缕“年味”升腾在“热辣滚烫”的民俗里。
从沿海到山区,各有各的“玩法”,眼花缭乱的特色民俗让不少人羡慕:
泉州晋江“烧塔仔”,摆百米长桌宴,亲朋好友和街坊邻里围桌长谈;漳州的踩街队、高跷队、秧歌队,各种表演队伍浩浩荡荡地穿梭在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厦门火把节“油炬走境”的队伍蜿蜒如龙,场面壮观;在莆田,大家穿红衣做红团,千年傩舞、冲花、摆棕轿等接连上演,热烈非凡……
被“点亮”的龙岩连城“下江龙”到每家每户门前祝福。新华社发(刘艳晖 摄)
闽北南平,在龙鱼戏的发源地武夷山市五夫镇,精致的鱼灯或上下波动,或左右摇摆,起、跃、冲、潜等动作令人眼花缭乱,拍手叫绝,迎春的喜悦此时此刻肆意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