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逐步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全市共接待游客68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9%。
系统思维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
据了解,我市加大文旅产业“双招双引”力度,定期编制《六安市文旅产业招商项目册》并开展线上线下精准推介,着力营造宜商宜业的投资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用情暖心的政策环境,项目落地取得显著成效,已纳入省“双招双引”平台文旅项目167个,金额254.46亿元,位居全省前列,这为六安文旅产业提质扩容注入持续的发展动能。
优化供给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2024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22家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人气旺盛,接待客流量达516.8万人次,位居全省前列。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5万余场,线上线下累计服务群众1500余万人次,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传承创新 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
2024年,我市投入非遗专项资金300余万元,持续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选调非遗产品、项目参加国内外非遗展示活动,皋陶祭典、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创意迭出,九仙尊石斛文博园、霍山迎驾酒文化博物馆等基地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六安非遗和文旅融合的魅力愈发彰显。
蓬勃发展 产业体系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2024年以来,我市以“确保细致、坚持精致、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聚焦文旅市场本质安全提升、市场经营主体意识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提升,出动文旅执法人员2.05万人次,检查文旅单位8700家次,牢牢守住了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文化赋能 文旅持续激发动力释放潜力
“下一步,六安将持续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产品供给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并着力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监管机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应急体系、旅游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打造优质旅游服务品牌,满足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和审美追求,提高游客体验度、舒适度、满意度,奋力打造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合肥市最美‘后花园’,让文化和旅游业成为美好生活的标配。”市文旅局局长秦国伟对发展信心满满。
| 采编:刘进 | 校对:闵永燕
| 来源:六安文旅
点亮👍和❤️
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