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孵化器探索至今,正逐步打破以往的“二房东模式”。深耕新材料领域的北京市标杆孵化器埃米空间,从科创企业扎堆的中关村一路成长,正将版图拓至千余公里之外的长三角。近日,其选址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的互联宝地滨江园,一口气拿下近500平方米载体空间。
与传统孵化器紧锣密鼓地招募企业进驻不同,埃米将全部空间用作自身的办公和展示。人生地不熟,为何“外来的和尚”敢于探索纯轻资产运营?
这得益于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近期正探索试点的“联合孵化”。“相当于‘孵化器中的孵化器’,以最小投入合力撬动最大产出。”该园区旗下的技术转移公司负责人这样理解此次“牵手”。
放眼全国,遍地开花的孵化器正历经一轮提质升级。上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科技型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并首次提出“孵化器按照基础级、高能级、卓越级三个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其中,在运营主体认定标准方面,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在孵企业数量等刚性认定指标均有所下调。
“未来孵化器看重的不再是规模面积,而是孵化质量、项目能级。”在埃米空间相关负责人看来,能否复制Flagship(旗舰)孵化器的成功经验,孵出“下一个莫德纳”,将成为各家孵化器的新考验。
初次闯荡长三角市场,想要将成功经验迅速迁移的埃米首选“借鸡下蛋”。距离实验室更近、所接驳的政府资源更丰富,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为何不单独运营,要向埃米递出邀约?
作为偏综合型的孵化器,其涉猎的领域较宽,也储备了一批懂技术又了解市场的技术经理人。然而,如想要在垂直细分领域以慧眼识出“千里马”,还要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含金量。
一年多前,《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及“联合孵化”。这启发了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的工作团队。彼时,其正欲开拓新材料赛道,却无奈自身背靠的资源大多来自本地,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撒网。名声在外的埃米就此进入视野。
相关工作团队赴北京实地考察。近距离调研中,大家感慨,相较于重资产的设施设备投入,垂直领域孵化器更难于高素质人才的长期积累。
回到埃米,当大多数孵化器将“懂市场”作为招揽运营人才的首要条件时,它却抛出了少有的门槛——拥有新材料专业背景。当时,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出路多是大厂,孵化器难以成为他们的首选。
因为这一硬性条件,埃米招人不易。但好在,埃米坚持了下来。如今其运营团队中的技术经理人半数以上为新材料专业出身的硕士、博士。垂直细分赛道的长期积累,不仅令其能稳定输出业内颇有含金量的研究报告,也使其成为新材料领域“最懂创业者”的孵化器。
看懂了埃米的门道,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为埃米协调下了上海首个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的核心载体空间,令其与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在近距离沟通中,更有针对性地引入上下游合作企业。
联合孵化之后,摆在两家孵化器眼前的难题更直接——如何实现“1+1大于2”的效应?
实践中,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埃米空间选择了持股孵化的项目共创模式。以本周即将揭牌成立的埃米三江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为例,两家孵化器合股出资并成立运营公司,专门聚焦于新材料领域的早期投资孵化以及科创服务。
持股孵化,不仅意在以股权激励吸引高精尖人才加入孵化器,也能向创业企业输送“共创合伙人”,通过利益共享深度陪伴企业成长。放眼全市层面的孵化器,持股孵化的做法不算新。时至今日,试图摆脱“二房东”身份的孵化器们,纷纷踏上了探索之路。但部分初创企业接受这笔扶持资金时,难免心存顾虑,“这些‘天使投资人’会否在运营发展中影响企业的重要决策?”
经试点调研,埃米三江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将采取“微股权”的持股孵化模式。即该机构所持有的初创企业原始股份不超过5%,仅作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合伙人”,无法左右企业运营决策。根据测算,该中心还计划在项目A轮融资后有序退出,将股权适当让渡给更有资源接驳产业的投资主体。
“这也意味着孵化器向产业端更进一步。”在埃米空间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与近期国家层面将孵化器的管理职能从科技部划拨至工业和信息化部不谋而合。此外,这一方式既让孵化器的现金流高效转起来、做优“增长曲线”,也让创新企业能在成长的各个阶段找到更适配的“创新合伙人”。
往期推荐
2025,我们在一起,在宝山滨江跨年
宝山这个重大工程即将建成!
满意率大幅提升!全市首个物业服务联合体两个月“成绩单”来了~
编辑:李楠
资料:文汇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