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庆新春 | 花饽饽:步步生花,蒸蒸日上!

民生   2025-01-28 15:02   北京  

导 读

二十八,把面发!来看能吃的“非遗”——花饽饽,祝我们的日子步步生花,蒸蒸日上!



陈金征:做枣塔、做元宝,这个一会儿弄出来咱就先醒着......
外头冷,屋里热,在蒸汽的作用下,香气溢出蒸屉,馒头的麦香叠加牛奶鸡蛋的甜香,满屋幸福。人在美食面前,嘴角会忍不住上扬。
陈金征:今天要做四个花糕,有一层的、有两层的,还有好多礼盒,一会儿这个枣塔蒸出来更香甜,满屋都是枣味!

花饽饽/记者拍摄

陈金征和工坊伙伴制作花饽饽/记者拍摄
早上九点多,花饽饽非遗手艺人陈金征和工坊的伙伴们已经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做花饽饽比蒸馒头复杂多了,和面、调色、压面、塑形、组装、醒发、蒸制,陈金征坚持纯天然原料,纯手工制作。
陈金征:这个全是胳膊的力量,天天和面、揉面。福袋子、步步高、桃子可以组一个大的(花糕)。然后一会儿做一朵牡丹花、大元宝、小元宝都会出来。其实这花饽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它主要就是山西、陕西、山东这边比较多,现在非遗花饽饽传承到咱们房山了!

陈金征制作花饽饽莲花座/记者拍摄
一把剪子歘欻欻地把一块光滑平整的圆形面饼剪出一圈流苏,三条流苏为一组,中间一条拧麻花,两边合拢捏紧固定,不一会儿功夫,一个饱满的莲花座就完成了。
陈金征:三个一瓣,对,中间这个往上给它提一下,拧成花似的。莲花底座需要编一下,比较费时间,一会弄完再整理一下就好了,蒸出来更好,蒸出来它亮亮的,有“水光肌”!

有“水光肌”的花饽饽/记者拍摄
塑形完成开始醒发,这也是做花饽饽的灵魂步骤。醒发好坏,直接决定蒸出来的饽饽是不是光滑、透亮、盈润的“水光肌”。
陈金征:像我们一般的家庭版蒸馒头都是二次醒发,就是我们和完面之后让它先待个10到20分钟,先是大面团醒着,然后再去做。像我们花饽饽是和完面之后,各种颜色都配好了,我们去做主体、去做配件,我们做完造型之后,我们再去醒发,一次成型。一般情况下醒发到1.5倍大,就是你做得再好,发大了、发小了它可能都要不了。需要把控这个时间,老得关注着它,经验,全靠经验。
记者:感觉有点“玄学”在里面。
陈金征:您别说,这个词还真可以用在这里。

花饽饽牡丹花/记者拍摄
醒发的同时,陈金征用模具刻出二十几片花瓣面皮,花瓣边缘用筷子这么丝滑一捻,变戏法似的瞬间灵动起来。十几分钟后,花瓣簇拥着花蕊,陈金征手里开出一朵牡丹花,国色天香。
陈金征:最大的这个大花瓣刻8个就够了。一般的,花瓣我们可以做成大小不一样的,个数也不一样,花做出来它是一层比一层多嘛。做牡丹花给它把花瓣碾成上边薄、下边厚一点的,每片都不一样,碾出来之后它比较灵动、比较逼真一点,花看着还有层次感。一般的就是做3层或者4层,看你花的大小。

花饽饽造型多样/记者拍摄
由于颜色鲜艳,形象生动,面里还加入了牛奶、鸡蛋,这样的花饽饽也常被叫做“中式蛋糕”。花饽饽的颜色不是后期刷上的,也没加色素,而是和面的时候就用天然果蔬汁调制而成,再适当加入一点点白糖固色,花饽饽就有了粉色的牡丹、绿色的叶片、金灿灿的元宝和火红的锦鲤。
陈金征:红色是用甜菜根(汁),绿色是用菠菜汁,黄色就是南瓜汁,南瓜有的品种不一样,比如老南瓜它肯定是颜色深的;蓝色我们用的是蝶豆花,用花给它煮成水,再去和面;黑色就是竹炭粉了,以前用墨鱼汁,但是有的人可能对这个容易过敏,后来我们全部黑色就用竹炭粉去调节,但是都是植物的;粉色是用仙人掌果粉,是南方的一种蔬果。还有紫甘蓝、黄瓜皮都试过,蒸出来它固色的效果差一点,颜色这方面我们试的东西多了。

三层中式大寿糕/记者拍摄
一颗大寿桃搭配上三十几颗小寿桃,再加上福袋、花朵,共同组成了一个半米多高的象征福寿安康的三层中式蛋糕。这也是赵女士(化姓)为九十岁老母亲定制的寿糕。
陈金征:按说就是大三层,加上每层的内容,相当于七层。寿桃上面贴的字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袋里边也是有豆沙馅的,下边这个桃里边有馅。像做内馅的话,我们一般就是豆沙、黑芝麻。
临近中午,赵女士来店里提货,惊喜地拍手叫好。
赵女士: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做得漂亮、好看,老人能吃。好高啊,这个大箱子!
陈金征:唉呀,我也是净做高寿的花糕了,上回有一位老人是100岁,还有103岁的!

顾客慕名而来预定花饽饽/记者拍摄
说话又来了几位顾客预订花饽饽,准备当做“年货”馈赠亲友,陈金征店里的小白板上的订单排期已经写到了除夕夜。
顾客:我觉得过年了,送点心什么的太俗了,年年都是点心点心的,而这个又是低糖的也健康。这东西说实话很少见,因为我小的时候在河北老家长大的,过年蒸馒头时候点个小红点,唉呦你一掀锅,那个蒸汽热热腾腾的,完了以后一家孩子过来趴着看。现在想起这是幸福感,那会是真馋。

蛇盘饽饽寓意“蛇来运转、腰缠万贯”/记者拍摄
其中,一款象征“蛇来运转、腰缠万贯”的蛇盘饽饽是今年的明星产品,是顾客们搭配礼盒的压箱宝。从设计、配色到制作,陈金征经过多次创新试验才呈现出这样一条戴着醒狮帽的金蛇,可爱又招财。
陈金征:其实我们去年做完“龙”的时候,就想明年该做“蛇”了,做什么样的呀?趴着的、盘着的?或者什么样的。后来我们就给设计成现在这款,让它可爱一点。配色其实我们做过好几款,之前用的是一个黄色底盘,上边放了一条红蛇,也放过绿色的蛇,就是菠菜面。我们最后觉得还是“红色底盘金蛇”这一款比较亮眼一点,红红火火。你看这蛇的眼睛就有三层,黑的、蓝的、黑的,然后再放一个白眼仁,觉得这样自然灵动一点,下边还放了几个小元宝,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发财暴富!
陈金征是房山人,打小爱玩儿面,后来师从“京城面点大王”王志强开始学习制作花饽饽,学成后,她不仅结合房山特色推出新花样,还招收学徒进行花饽饽教学,工坊里的伙伴们都是她的学生。
陈金征:我还说呢,我说我爸爸可能40年前就想好我可能会蒸馒头吧,“金征”(谐音“蒸”)是不是像我名字?做花饽饽没有基础也可以学,包教包会。

福袋花饽饽寓意“代代有福”/记者拍摄
张师傅正忙着叠枣塔,用她的话说这门手艺“越做越高兴”。
张师傅:您说这面怎么那么神奇?在这儿上班开心在哪?就是大家来找你肯定都是开心的事儿!
陈金征也正把这项非遗技艺传给女儿,希望年轻一代继续让花饽饽留在餐桌上。
陈金征:我们家女儿她是学美术的,美术对于做花饽饽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我说妈妈以后是非遗传承人,那以后你也得传承下来啊。我说你可以设计,然后我再落实你的设计。女儿马上大四了,放假的时候每天下午都来帮忙,造型几乎她也都会做。我也确实是想让每家每户在特别美好的日子用上花饽饽,把咱们所有的美好寓意传递给千家万户!
造型美、好消化、易保存、老少咸宜的非遗花饽饽穿越百年,见证着一辈辈结婚过寿、孩子满月、金榜题名、阖家团圆的人生重要时刻。面花开,幸福来,祝福我们的日子蒸蒸日上!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 李天一

编辑:刘慧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点个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北京交通广播
北京交通广播,让你的出行更轻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