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启幕,系统发布全市在新征程上的新气象新作为。首场专题发布会聚焦“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介绍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有关情况。
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开道”。这反映了南京在发展科技创新上的底气和信心,也传递了南京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决心。
布局创新
高能级科创平台“百舸争流”
紫金山实验室研制CMOS毫米波芯片与超大规模集成相控阵技术,应用于航天员返回通信保障;石城实验室研制纯国产竖屏轻量化超高清拍摄技术,成功助力央视总台巴黎奥运转播……在南京,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频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得到产业化应用。
成绩的背后,能窥见南京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奋进的关键——
联动高校院所,跨领域整合创新资源,围绕产业发展前沿方向布局创新链,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引导平台发挥“顶天立地”的作用,既打造国之重器,又对接区域优势与产业布局,逐步形成科学前沿、战略高技术和产业化有机互动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全市现有高能级科创平台约120个。
在这批链接科技成果攻关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攻坚队”助力下,很多科研成果在南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去年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
创新平台也为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在这些重大科创平台的支撑下,一批批能转化、宜转化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奔赴企业创新一线,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大。近年来,在南京孕育而生的科创企业越来越多。南京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 2.3万家。367家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引进企业超7200家,2023年当年营收超56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科技创新可能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如果交流渠道多,覆盖范围广,那么“捕捉”到的可转化科技成果也就越多。
对此,南京专门建设了一批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这几天,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英国伦敦)胡丹丹忙翻了天,“有好几个海外创新项目在同步对接,已经有三四个基本敲定要落地南京了,有绿色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都很契合南京产业发展方向。”
改革破题
疏通“堵点”润泽创新生态
放眼全球,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成果产出、转化链条畅通的较量,更是创新生态的比拼。其中,资金链、人才链是关键。
“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我们发现很多成果的堵点在转化周期长,资金后劲不足。此外,也有很多科学家出于多种因素考虑,不敢转、不愿转。”黄先生在科技服务机构工作多年,感悟颇多。
转化脉络如何疏通“堵点”?
南京以改革破题,用创新探路
谋事在人,干事创业还得看人这个关键变量。科技成果转化归根结底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来支撑。
研发人才集聚,是南京最大的吸引力。5月,小米南京科技园开园,小米除北京总部外最主要的软件研发中心之一来了。南京阿里中心(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全面封顶。小米、阿里……看中南京什么?人才是关键。
多年来,南京致力建设更具归属感的人才友好型城市,推出“人才强市25条”和“重点产业人才7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全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按人才创新活动类型实行分类评价,联合多家试点高校院所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明确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的比例不低于80%,从政策、创业、服务、环境等方面推动科技人才团队敢转、愿转、能转。
“全链条”服务
加速科技成果“概念”变“产品”
更多高校科研成果将走向南京市场。
9月14日,教育部、江苏省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首个国家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中心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首批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产业方向,搭建“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打造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到小批量试生产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全链条”服务,这也是南京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完成从“概念”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蜕变的解题思路。
一个“创新成果”走出高校后,还需走几步才能到达市场?概念验证、中试、商业化等一步不能少。其中,概念验证是成果转化链条中的锚点,是跨越研发成果与产品市场化之间“死亡之谷”的“关键拼图”。
为帮助科研团队和科创企业“筛”出“好苗子”、高效“点智成金”,南京已建设了一批概念验证中心。目前,南京地区6家概念验证中心挂牌江苏省首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全省占比60%,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江苏集萃医工交叉技术研究所概念验证中心,由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澄玉教授团队研发的“非接触生命体征监测技术项目”正“接受考验”。研制出来的样机已在南京市江宁区一家康养医院试用一年多,正在进行产品转化。
一个科技成果从“样品”变“商品”前,往往还需要进行小规模量产试验。有研究表明,科研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仅为30%。
“至少帮助我们缩短了50%的研发周期!”海归青年科学家创立的南京埃米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原子力显微镜等量测设备,从最初的工艺开发到样机测试和市场对接,大部分都在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这一平台内完成。谈起团队成果落地发展,负责人杨见飞充满了信心。
据悉,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已建成国内首条“薄膜铌酸锂+X”异质集成光子芯片平台产线,服务国内外300多家行业领域客户开展从概念验证、工艺迭代、样品研发到批量代工流片等技术服务,支撑近百家科创企业落地南京创新创业。
求索于创新,南京一直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如今,以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突破口,一个个“南京成果”“南京智造”正源源不断地从高校、从平台里走出来,成为城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有力支撑。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