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记者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团队成功突破了尖鳍鲤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
保种的尖鳍鲤亲本(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尖鳍鲤俗称“海鲤”,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鲤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及广西钦州的局部狭小水域,现仅在海南万泉河博鳌河口段保存有极小的种群。鉴于尖鳍鲤是优良的水产种质资源,原农业部在2009年设立了万泉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其予以重点保护。然而近年来,尖鳍鲤的生存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栖息地功能不断退化,外来鱼类入侵,再加上人类各类活动的干扰,诸多因素的叠加,使得尖鳍鲤的资源量持续下降。如今,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灭绝风险与日俱增。在此情形之下,针对尖鳍鲤开展抢救性保护以及实施人工繁育已然刻不容缓。
2018年起,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系统地开展了海南淡水土著鱼种质资源调查和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24年,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联合海南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了尖鳍鲤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繁育出苗种。
人工繁育的尖鳍鲤(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今年10月23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在文昌市组织专家对尖鳍鲤亲鱼和幼鱼进行了现场查验和测量。经现场测试,基地现保种有尖鳍鲤亲鱼595尾,平均全长为46.6cm,平均体重为1.6kg;繁育出当年幼鱼2.4万尾,平均全长为8.2cm,平均体重为8.41g。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副所长蔡杏伟表示,尖鳍鲤人工繁育技术的成功突破,在海南淡水鱼类保护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借助增殖放流的手段,可恢复尖鳍鲤种群资源及其规模,以此保护和恢复万泉河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其可为淡水养殖领域提供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良种质,这对于后续推动海南淡水土著鱼类的保育及开发利用等各项工作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海南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