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河畔,木薯情长

文摘   2024-11-12 12:30   海南  


10月27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品资所)木薯研究中心的李汉丰再次踏上前往非洲的路途。跟10年前一样,他此行的目的地还是刚果(布),任务是在当地开展热带农业技术服务。


2014年,李汉丰就曾远赴刚果(布),在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工作生活了一年多,与同事一起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其提高木薯、蔬菜等农作物产量,也和一群非洲朋友结下深厚友谊。


多年来,中国热科院一批又一批专家跨越山海、远赴非洲,将热带农业技术倾囊相授,与当地农民共同耕耘,在非洲热土上播撒丰收的希望。


10年后,当再次接到远赴非洲的任务,李汉丰没有迟疑。他对那里的工作生活很熟悉,也一直很挂念当地的“老朋友”,“很想回去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还需要哪些帮助?”李汉丰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万千难漫漫征途;兢兢业业木薯人,功绩写在刚果(布)。”



临出发前,李汉丰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诗句。


① 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内,专家与当地员工一起收获木薯。


② 位于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大棚。


肥料是“奢侈品”

90%人口以木薯为主粮,平均亩产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木薯是非洲重要的粮食作物。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非洲有40多个国家种植木薯。由于缺乏优良品种及栽培、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平均每公顷产量约8.55吨(亩产0.57吨),大幅低于每公顷15吨(亩产1吨)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6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在非洲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2007年8月,由中国热科院承担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获得批准,选址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以西17公里的贡贝农场,占地59公顷;2012年1月1日,示范中心正式交接并启动技术合作期。


中国热科院首批援非的7位农业专家,从海南出发,带着热带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抵达示范中心。


从此,一批又一批海南专家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热带农业科技的接力援助。


李汉丰回忆,他第一次到达贡贝农场时,看到当地农民基本上居无定所,除了传统的木薯种植,几乎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这里90%的人口以木薯为主粮,但木薯品种质量不高,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都比较原始,平均亩产约0.6吨。”李汉丰说,当地物资匮乏,肥料成了“奢侈品”,大多木薯都是“不浇水、不施肥”的粗放式管理。


对于初来乍到的专家来说,如何适应当地生活,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刚果(布)紫外线很强,有时候在外面晒久了,皮肤有灼痛感。”李汉丰说,由于饮食习惯不同,专家们刚开始都是吃从国内自备的干粮,直到示范中心种上各类瓜果蔬菜后,这一状况才稍有好转。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助当地农户提高农业技术,解决温饱问题,摆脱粮食危机。”李汉丰当时就在心里默默许下了承诺。


没有肥料,就难以提高木薯产量,怎么办?那就自制有机肥!专家们一起利用当地酿酒剩余的啤酒糟,再从养殖场里收集动物粪便,采用发酵手段制成有机肥。


有了肥料后,专家们开始为农户提供培训指导,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手把手传授农业技术,还与当地员工并肩劳作,共同在田地耕耘、浇水、松土,将中国先进的种植理念与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户。当地3.3万亩木薯试验田平均亩产实现翻番,达到1.2吨左右。


“这一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此后每次举办培训班,附近村民都会赶过来学习。”李汉丰说,除了在示范中心培训,专家们还主动走出去,深入当地农村组织农民接受培训。


截至目前,中国热科院先后派驻了20多名常驻专家,在示范中心实施项目20多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超1300万元,举办培训班29期,培训学员2000多人,筛选出3个优良木薯品种和50多个适合当地种植的蔬菜品种,开展农业种植和禽类养殖示范,为当地学员带去农业知识与技能的全方位培训。


③ 尼日利亚留学生格雷戈里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开展木薯虫害绿色防控研究实验。


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

“不仅要让非洲人民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位于儋州的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里,收集保存了国内外珍贵的木薯种质资源900多份,引进国外特异种子10余万粒。


这是一座木薯种质资源的“宝库”,为科研人员开展创新利用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中国热科院先后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20个,培育优良品系5700多个,具有花叶木薯、水果木薯、紫叶黄心等特异资源。


在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里,科研人员不断进行组培苗培育、基因改良等前沿研究,为非洲提供适应当地气候土壤、高产优质的木薯品种。如今,这些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正随着一批批科研人员走进非洲,帮助更多的非洲国家提高粮食产量。


“华南系列木薯品种具有高产、高淀粉、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中国热科院品资所木薯研究中心专家余厚美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如今,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在非洲等地区累计推广面积已超千万亩。


被带到非洲的不仅是新品种,还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


2023年,示范中心在刚果(布)建成当地第一条自动化高品质木薯粉加工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对提升该国木薯食品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研究员张振文说。


木薯是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但从种植、收获、加工到市场等环节的技术都非常原始,大多为小农手工操作,更令大家揪心的是,由于木薯加工方法落后,饮食安全也存在隐患。


“当地农民收获木薯后,通常会在地里挖一个坑,然后倒满水,再把木薯放进去浸泡7天至10天,通过这种方式来给木薯脱皮。”张振文说,由于浸泡时间较长,容易出现真菌、毒素等残留,威胁人体健康。


而在引进这条木薯粉加工生产线后,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位于儋州市东成镇的海南晨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示范中心内的“同款”木薯粉加工生产线,这也是全国首条食用木薯湿法加工生产线。


在这条生产线上,木薯可以实现自动清洗、脱皮、切片、粉碎、烘干、分装等多道工序,最后,一根根木薯会被加工成木薯粉产品。“整个生产流程约1个小时,基本实现全自动加工,不仅效率高,而且生产的木薯产品吃起来也安心。”该公司木薯加工厂负责人王广中说。


在一批批海南专家的援助下,刚果(布)的木薯产量不断提高,为当地发展加工业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当地多次组织官员和企业代表来到海南参观了解中国热科院的木薯加工产品,希望将来木薯在非洲不仅仅是解决温饱的主粮,还可以加工成饼干、糕点、饲料等各种各样的食品。


“通过引进国内先进的加工技术,不仅要让非洲人民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张振文道出了心里的愿望。


④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加工的食用木薯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李汉丰与非洲当地朋友合影。受访者供图


项目加速“开花结果”

宜地化育种、农业机械化等 五大工程助力非洲木薯产量倍增


除了远赴非洲援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还敞开大门,接纳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他们在海南的实验室与田间地头,学习木薯种植、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参与前沿科研项目。尼日利亚留学生格雷戈里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在中国热科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致力于木薯虫害绿色防控研究。


格雷戈里之所以来中国“取经”,缘于中国热科院研发的优良木薯品种,在尼日利亚大面积种植,木薯的产量成倍增长。


“尼日利亚大面积种植了中国热科院研发的优良木薯品种,但我们防治虫害的成本很高,我们希望借助绿色解决方案来减少虫害,从而降低种植成本。”格雷戈里说。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中国热科院积极开展对非热带农业科技合作,与非洲国家有关机构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19份。


为落实“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去年以来,中国热科院在卢旺达开展热带粮食作物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赴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开展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并与尼日利亚科研机构设立木薯联合实验室,一批合作项目加速“开花结果”,广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


在木薯产业方面,中国热科院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已从木薯的育种栽培,扩展到管理、加工等环节。去年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上,中国热科院宣布启动“助力非洲木薯产量倍增计划”,在非洲木薯主产区建立木薯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实施木薯宜地化育种、良种替代、良种良法、采后减损及综合利用、农业机械化等五大工程。今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发布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提出:中方将通过援助、租赁、合作经营、合资组装生产等方式加强对非洲农业机械化支持,提高非洲国家农业生产效率。中方拟与非洲国家共建中非热带农业科技中心(联合实验室),考虑推广木薯新品种和新技术。


“下一步,中国热科院将继续建设和完善在非洲的国际合作平台和网络建设。继续推进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国一品’项目,加强在非洲实施粮食产量倍增计划项目,特别是木薯和香(大)蕉产量倍增项目。此外,还要更加注重企业在非洲的产业服务工作,加强对非洲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中国热科院副院长李积华表示。



来源:海南日报丨记者:陈彬



往期回顾


进博会上海口特色产品受青睐 好物“出圈”订单纷至



海南两名参赛选手获奖!这项全国大赛赛项奖项揭晓→



“海南鲜品”亮相进博,让“舌尖上的热带风暴”席卷海内外!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海南农业农村


海南农业农村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官方公众号,权威发布“三农”热点资讯和政策信息,带您品鉴“海南鲜品”、领略和美乡村,海南农业农村期待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