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高管为啥在上海两个月就能评上副高?

政务   2024-11-20 10:01   上海  

不久,美银宝网络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机器学习工程师王元的名片上印了一个新头衔:高级工程师。

凭借多年英国求学工作经验,以及后来取得的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特许工程师职业资格,王元回国后在信息技术行业内颇受认可。但获得高级工程师这一副高职称,还是让他非常激动:“这不仅是对我个人专业能力的肯定,也体现了上海越来越开放的人才环境。”

IET特许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原本分属两个国家不同人才评价体系。但上海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以及境外职业资格和职称评价衔接机制的建立,却为两者架起了互通的桥梁。据悉,自去年《上海市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1.0版)》发布以来,市人社局已完成两批境外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今年又动态调整并发布了《上海市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2.0版)》。

通过这一人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创新实践,上海正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促进重点领域产业发展和国际人才有序流动。

比照认定职称,最高可直接认定副高

纵观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职业资格体系。这些境外职业资格的认定主体有行业协会学会,也有政府部门,取得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比如,成立于英国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是在全球备受认可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华中区总监朱晓云介绍,要获得ACCA会员资格,需要通过全球统一的13门全英文考试,完成职业道德测试,并拥有至少三年相关工作经验。

毕马威中国审计主管合伙人高智纬于1994年获得ACCA会员证书,“ACCA资格让我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为我走上管理岗位树立了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

历峰商业有限公司CEO顾佳琳也是国内较早获得ACCA证书的财会专业人士。她说,90年代,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当时我就意识到,今后要想在国际舞台立足,就必须具备国际认可的专业能力。考取ACCA资格是我个人职业发展关键的一步,为我打开了通往国际舞台的大门”。

一晃三十年过去。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李蔓莉指出,如今,随着海外人才回国发展以及外资企业与国内单位频繁合作,专业技术人才对境外职业资格转化为国内职称的需求日益增加。海外人才积累的丰富资历、经验与成果,如无法与国内的人才评价体系对接,则面临融入不畅、重复考评等困扰。

为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近年来,上海探索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以及境外职业资格和职称评价衔接机制。去年发布的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包括ABC三张清单:A类证书48项,对于持证人员给予人才引进、工作许可、人才安居等配套保障政策;B类证书15项,为人才提供更完善的便利保障措施;C类证书22项,在上海合法工作的持证人员,可直接申报认定相关专业相应层级职称,最高可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

高智纬、顾佳琳和王元取得的境外职业资格,都属于C类清单。他们告诉记者,新机制出台后,从境外职业资格证书查验,到申报、答辩,最后获得高级经济师或高级工程师职称,整个查验和认定流程一共用时两个月左右。

“如果按以前的规定,从零开始申请副高职称,那时间成本就会很高。”王元说,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对自己未来开展业务交往、进行技术交流有很大帮助。顾佳琳也认为,这是上海为全球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加开放、公平、透明职业发展路径的重要一步。

截至目前,市人社局已完成完成两批境外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118位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职称,其中高级工程师27人、高级经济师17人、高级会计师74人。

探索从单向认可迈向双向互认

今年,紧贴重点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市人社局又动态调整并发布了《上海市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2.0版)》。

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祝颖华介绍,聚焦本市“(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版清单进一步扩大认可范围,A类认可清单覆盖111项证书,其中22项证书被纳入B类急需紧缺清单,33项证书被纳入C类职称比照清单。

同时,市人社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构建高效、科学、规范的认可体系,依据产业匹配度、含金量、知名度、国际化程度等维度,制定A类、B类证书遴选标准;依据证书能查验、评价标准可比照、专业人才有需求等维度,制定C类证书标准,并建立科学规范的C类清单证书遴选评估流程。

IET工程技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伙伴主管李珍珍曾参与认可体系的建立。她告诉记者,这一过程中需要了解IET的职业资格体系,还涉及国际工程联盟、欧洲工程师联合会、英国工程理事会等相关国际互认机构和监管机构的背景,工作量非常大。“上海市人社局建立了一套标准和流程,甄别出对上海发展有帮助的、且含金量高的证书,并且给出科学的、合理的对接机制,为外省市提供了参考借鉴。”她透露,IET目前也在积极对接其他省市的人社部门,希望类似政策能推广到全国各地。

在朱晓云看来,新政不仅有利于国际人才在上海的职业发展,许多企业也将其视作提升团队国际化专业水平、助力全球化布局的新途径,体现出上海友好、开放、高效的营商环境。

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上海还为本土企业“出海”提供人才支持。祝颖华介绍,今年还新增D类补充清单,以直接申请资质、豁免部分课程、减免考试科目等多种形式,推进建筑工程、金融财会、人力资源等领域境外职业资格与境内职业资格、职业认证或专业技术职称等人才评价方式互认,逐步探索从单向认可迈向双向互认,促进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走出去”,并建立“专人专窗专项”的证书查验机制,实现证书查验全球申请。


编辑:奕宁

来源:上观新闻周程祎

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政策查询,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