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内消费级机器人厂商「robosen乐森机器人」推出的“威震天”变形金刚玩具机器人火了——一段该产品演绎自动变形的视频画面被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前推特)上转发,并直呼”It’s awesome!(真是太牛了)。
马斯克随后更是发言感叹:“Robots gonna be so crazy in the future!(未来的机器人会无比疯狂)!
(图源:埃隆·马斯克 推特)
(图源:埃隆·马斯克 推特)
马斯克的该条转帖在48小时内浏览量飙升至近1亿,而这款售价高达 1700 美元的玩具机器人也随之售罄。
(图源:「robosen乐森机器人」 产品官网)
此热点不禁让人去探究这到底是款什么样的产品?售价不菲还能火爆热销。根据乐森公司官网介绍,该产品搭载了36颗伺服马达,多达118颗芯片,内置六轴IMU(惯性检测单元,俗称陀螺仪),能全自动变形,人形态还能双足行走。据了解,此前这类机器人领域的相关技术从未在玩具行业得到应用。
(图源:「robosen乐森机器人」 产品官网)
无论是技术的应用还是定价,已然不是所谓传统玩具行业的产物。由此,这不禁让人遐想:如果将 AI 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应用到玩具产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一组来自Statista的数据:2023年全球玩具行业市场规模接近90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以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中,智能玩具占比正在快速提升。权威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5年,AI驱动的玩具和娱乐设备将占全球玩具市场的15%以上。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的进步不仅带来了 AI 的智能化升级,更推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拟人化革命。以 OpenAI 的 GPT-4 和百度的文心一言为代表的大模型,通过多模态和 TTS 技术的创新应用,让机器人拥有了更接近真人的对话能力、表情识别和动作生成能力,为玩具产业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
全球情绪消费市场正在迎来空前增长。据德勤数据显示,自 2013 年以来,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包括娱乐、健康、文化)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2%。在这股潮流中,日本秋叶原的转型堪称典型案例:这个曾经的全球电子数码产品圣地,在 2015 年后逐渐转向以玩具、手办、动漫周边为主的情绪消费领域。这一转变深刻反映了发达国家消费模式从"功能性消费"向"情绪化消费"的演进。
(旧时秋叶原主要售卖电子产品。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秋叶原所见之处基本都在售卖二次元相关周边,电器商店已经寥寥无几。图片来自网络)
秋叶原的转型背后,是一个关于市场演化的精彩故事。在电子产品普及的时代,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功能,将支出集中在电视、电脑等硬件上。但随着数码技术日趋成熟,消费者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内容体验。与此同时,全球影视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375亿元飙升至2021的近3200亿美元,以电影人物为核心的粉丝经济也实现了显著攀升。
大模型的AI拟人化趋势对玩具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玩具产业在多个方面的发展和创新。
提升智能化水平:
大模型作为AI玩具的核心技术支撑,直接决定了玩具的智能化水平。通过集成先进的AI技术,玩具能够实现更复杂的交互和功能,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情感交互等,从而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增强情感陪伴能力:
AI玩具的情感陪伴已经成为消费端娱乐方向的最大落地场景之一。大模型的应用使得玩具能够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为用户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例如,日本的AI宠物Moflin能够根据与主人的互动展现情绪变化,形成独特的个性。
推动产品创新:
大模型的拟人化趋势促进了玩具产品的创新。传统玩具企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和机遇,需要利用AI技术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以保持竞争力。例如,字节跳动推出的“显眼包”AI陪伴玩偶,内嵌豆包大模型,可以与人进行语音互动和情感交流。
拓展应用场景:
AI玩具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不仅局限于儿童市场,还逐渐渗透到成年人市场。根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的数据,“00后”已成为毛绒玩具最大的消费群体。这表明AI玩具在满足不同年龄层用户需求方面具有潜力。
促进跨领域融合: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玩具将与其他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融合和创新。例如,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将使AI玩具能够实时感知用户所处的环境和需求,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这种跨领域的融合将为玩具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提升市场竞争力:
拥有优质大模型的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成功地推出了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AI玩具产品。同时,大模型的应用也提升了玩具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该文章来源于网络媒体资讯 如侵权可联系删除)
大模型技术对玩具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智能化、个性化、教育化和娱乐化四个方面。技术上,AI 玩具将拥有更强的互动性、创意性、情感陪伴功能以及多模态交互能力;商业化上,AI 玩具将能够通过差异化产品、持续用户体验、跨行业合作等方式推动市场增长,并通过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和全球化扩展实现商业化成功。企业需要抓住这些技术和商业化机遇,推动 AI 玩具向更智能、互动、个性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