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立面展现幕后匠心,上海广播推出“探访戏剧工匠”系列融媒报道

企业   2024-11-16 10:51   上海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各项演出近日在申城舞台精彩上演。台前的表演者光彩照人,而在观众看不见的地方,一根根吊杆的升降、一束束灯光的投射、一件件戏服的剪裁……一大批幕后工作者以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匠心,共同织就一个个“美梦”。

日前,东方广播中心连续推出“探访戏剧工匠”系列报道,多路记者深入演艺大世界这一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探访幕后的戏剧工匠。《990早新闻》及阿基米德、话匣子融媒矩阵同步推出。


截至11月14日,系列访谈短视频播放量突破30万,转发超5000次。以人说戏,借戏映人,系列报道展现了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坚实步伐和深厚底蕴。





多立面呈现幕后工种
舞台暗处投射“聚光灯”


系列报道聚焦5位不同角色分工的幕后工作者:在舞台侧幕的漆黑空间里,坚守24年的上海大剧院舞台技术部经理王毅;从业30多年、两获中国戏剧艺术最高奖“文华奖”最佳灯光设计奖的中国第一位女性舞台灯光设计师、上海戏剧学院特聘教授萧丽河;多部“出圈”音乐剧的作曲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副教授张博;“95后”戏曲导演、跨界音乐人、京剧麒派艺术第四代传人李政宽;用画笔为舞台塑造美的青年艺术家、服装设计造型师刘善通。他们有的在台下观演、导戏,有的在台侧打光,有的则在台后创作最直达人心的旋律、编织最传神的戏袍。

 
报道团队不只是在剧场中采访嘉宾,而是多场景、多声部还原工匠的日常——深入到后台,展示“舞监控制台”毫米级的操作,LED屏不再刺眼背后的设计巧思;在排练室,见证音乐与演员间的反复磨合;在工作室,见证服装诞生背后的细密针脚,感受“95后”先锋与传统的工作方式……上海广播用大版面聚焦幕后的戏剧工匠,充分展现一大批专业人才对于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坚实支撑。

生动讲述创意故事
凸显“中式审美”当代表达

系列报道特别注重展现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表达。5位匠人折射出当代中国艺术的多个立面,如“95后”戏曲导演李政宽,26岁时凭借创作的戏曲音乐《武家坡2021》一炮而红,全网点击量超50亿次。他在采访中自信表示:“京剧不一定非得唱西皮二黄,京剧音乐是在湖广音、中州韵、京音这三种语言的制约之下,结合你的行当流派进行创作。”


对色彩特别敏感的萧丽河,通过灯光展现中式审美独特韵味。今年艺术节开幕舞剧《李清照》,在她脑海里就是一幅天青色的画卷:“代表着李清照那样的气质,宋代汝窑的气质。”

张博坚持在“新国风”音乐剧《南唐后主》中采用RAP,彰显了时代个性。系列访谈挖掘舞台上“中国气象”背后的创意故事,展现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体现传承与创新
彰显人才培养“上海生力军”

5位戏剧工匠的年龄,横跨“60后”至“95后”,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既有对京剧流派的传承、对世界一流舞台艺术的承袭,也有各自对艺术的创新思考。

已工作30多年的萧丽河探索用电脑灯实现投影与灯光的默契配合;张博作为上音“实战派”教书匠,将丰富的剧场经验浓缩在每周近30课时的艺术指导课里,精准滋养音乐剧产业的后备人才;“95后”戏曲导演李政宽锁定了年轻观众,让海派特色京剧《欠你一枚小红星》成为年轻人无门槛的京剧启蒙,并将背景设在上海。


系列报道充分展现出在上海这座文化大码头里,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孕育出了传统与当代、通俗与商业相平衡的创作环境,给了更多怀揣舞台梦的人以成长空间,也展现出亚洲演艺之都里,舞台“造梦人”“追梦者”们的蓬勃生命力。

编辑 | 张音
素材来源 | 东方广播中心


SMG发布
上海广播电视台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