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大理,暖意融融。位于大理大学北侧、苍山中和峰脚下的中和村在冬日暖阳的沐浴下,静谧而祥和,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
“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今天好好聊个够……”村口白墙,树影摇曳,融合了大理多彩民风和浓浓乡愁的歌词跃然墙上,这些歌词均由著名词曲音乐家、音乐制作人陈越创作。
这个文化艺术气息浓郁的村落,居住着一群“有意思”的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这里自在生活、交流研讨、自由创作。他们是各领域的艺术家,也是中和村的“新村民”。
2015年,中和村迎来第一批驻扎的艺术家。
来自成都的邓虎藏是第一批旅居中和村的“新村民”,曾从事过漆器行业的他,如今在自己的手工小院内修复瓷器。从2017年起,邓虎藏开启了“我在大理修古瓷”项目,并成为了一项系统性工程一直延续至今,他计划修复上千件古瓷器。
邓虎藏所从事的瓷器修复行业只是中和村内其中一种艺术业态。如今,这个兼收并蓄的村落汇聚了音乐、陶瓷、绘画、漆器、设计、影视等多元文化艺术形态。
中和村能和艺术完美结合,得益于“艺术乡建”的赋能。
近年来,中和村加强设施建设与环境改造,将“村民议事中心”改造成为“中和书院”作为艺术综合服务中心。将56个闲置院落向艺术家开放建设艺术家工坊,完成了中和回响音乐空间等艺术家小院建设和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初步形成了以中和书院为中心,艺术家小院、客栈、餐厅等业态为基础的中和艺术家驻留保障体系,初步满足了从食、住、行到工作、采风、展演与研讨交流等艺术家的驻留需求,为艺术家驻留提供良好条件。
2020年,中和村与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开始“村院”合作,将中和村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与大理大学人才资源优势深度结合,筑巢引凤,打造“中和国际艺术村”。依托大理大学丰富的人文资源,派驻村干部,引入国内外著名艺术家、教师入驻,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与实践中心,搭建人才孵化创意平台。建立了中和荣誉村民服务平台,陈越、鲁晓波、郝凝辉等20多位业界顶尖艺术家入驻,形成了大学师生+艺术家+荣誉村民+艺术创业与从业的艺术人才驻留群体。
这个原驻村民只有600人的村落却吸引了“新大理人”1000多人,其中,国内知名艺术家100余人,常驻艺术家21人。引入客栈35家、餐饮企业5家、旅拍企业5家、培训学校1家、文化发展公司1家。
中和村隐于秀丽山水间,远离城市的喧嚣,不仅是旅居艺术家修身养性的栖居之所,更是天马行空的灵感之滨,特有的静谧为艺术家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
随着村内文化艺术内涵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纷至沓来,选择在中和村旅居、创作。中和村成为集美术馆、国际艺术家园区、国际采风写生基地、艺术游学研学基地、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通过举办“遇上大理国际艺术展”“西南丝绸之路艺术集市”“大理钢琴艺术节”“火塘诗歌会”等大型品牌化、常态化艺术活动,为旅居艺术家搭建了展现才华、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艺术产业孵化。
在“艺术乡建”的持续赋能下,艺术、文化、村落相互碰撞,相互生长,多元艺术业态在中和村生根,并已渐入佳境。艺术家的入驻增加了中和村的文化艺术气息,让艺术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同时,艺术家们的创作和展示活动,推动了中和村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以艺术为核心,涵盖音乐、绘画、文创手工体验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2023年,中和村通过艺术工作室体验课和创意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和村民就业,为村民带来约280万元的经济收入。
2023年,中和村被大理州命名为“艺术家第二居所”,成功转型为“艺术旅居村”,成为旅居艺术家的诗意栖居地。
这片诗意的土地,惬意安然。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蓬勃朝气,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生机活力,每一个人都蓄积了向上生长的精神力量,为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