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引导和支持可信数据空间发展,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使用,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2024年10月18日,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培育五大可信数据空间,即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个人可信数据空间和跨境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数据要素的合规高效流通使用,加速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这一举措旨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发全社会内⽣动⼒和创新活⼒,构建全国⼀体化数据市场提供有⼒⽀撑。
什么是可信数据空间?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可信数据空间须具备数据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创造三类核心能力。可信数据空间、数据空间、空间的含义相同。
三大核心能力
1.可信管控能力
可信数据空间核心能力之一,包括对空间内主体身份、数据资源、产品服务等开展可信认证,确保数据流通利用全过程的动态管控,提供实时存证和结果可追溯。
2.资源交互能力
可信数据空间核心能力之一,支持不同来源数据资源、产品和服务在可信数据空间的统一发布、高效查询、跨主体互认,实现跨空间的身份互认、资源共享和服务共用。
3.价值创造能力
可信数据空间核心能力之一,支持多主体在可信数据空间规则约束下共同参与数据开发利用,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产品或服务转化,并保障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
国家数据局的行动计划分析
1. 计划背景
随着全球对数据权属、安全、隐私等问题的关注加剧,国家数据局的计划可谓精准应时。《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建立健全数据标准体系、技术体系、生态体系和安全体系,推动数据的开发、开放与流通。在此背景下,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发展目标
到2028年,行动计划期望实现:
100个以上的可信数据空间建成:
这一规模将为各行业提供最佳实践案例和数据空间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链数据流通与共享。
建立可信数据空间相关体系:
标准体系、技术体系、生态体系、安全体系等取得突破,提升数据开发、流通、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数据生态体系:
建成广泛互联、资源集聚、生态繁荣、价值共创、治理有序的可信数据空间网络,各领域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水平显著提升。
3.关键举措
可信管控能力建设:
通过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保障数据全程溯源,提升数据使用安全与信任。
数据交互能力提升:
推动数据产品的统一发布和跨主体互认,加强数据资源高效流通。
共创数据价值:
支持运营者创建公平透明的收益分配机制,培育数据服务的生态圈。
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可信管控技术攻关,促进数据互通及开源,构建创新孵化机制和系统解决方案。
基础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共性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数据传输与管控能力,支持可信数据空间多主体灵活传输数据资源的需求。
强化可信数据空间规范管理:
落实数据安全分类分级、动态感知、风险识别、应急处理、治理监管等要求,建立可信数据空间安全管理体系。引导第三方开展可信数据空间核心能力评估。
五大可信数据空间
企业可信数据空间:
打造数字化供应链
企业可信数据空间是《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企业可信数据空间,通过构建多方互信的数据流通利用环境,协同上下游企业开放共享数据资源,打造数字化供应链。这不仅可以提高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的协同效率,还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价值的共创共享。
行业可信数据空间:
促进产业链端到端数据流通
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是另一个重点培育领域。《行动计划》提出,要支持建设重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的数据使用、收益分配、协同治理等机制。这将促进产业链端到端的数据流通共享利用,培育价值共创、互利共赢的数据空间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链由链式关系向网状生态转变。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可以推动基础科学数据集、高质量语料库的融合汇聚,支撑人工智能行业模型的跨域研发应用。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
支撑城市建设与治理体制改革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行动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围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出行规划、医疗健康管理、重点人群服务保障、生态保护修护等典型场景,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融合应用。这将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支撑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个人可信数据空间:
稳慎探索个人数据开发利用
在保护个人数据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稳慎探索个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是《行动计划》的另一亮点。国家数据局将研究制定个人数据开发利用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个人数据确权授权和合规利用机制。条件成熟时,将稳慎探索个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试点,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依场景授权许可的个人数据转移流动和开发利用服务。这将有助于释放个人数据价值,同时保障个人隐私权益。
跨境可信数据空间:
降低企业数据跨境成本和合规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数据流动日益频繁。《行动计划》提出,要探索构建跨境可信数据空间,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这包括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台实施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构建数据跨境传递监控、存证备案、出境管控等能力体系。这将降低企业数据跨境成本和合规风险,促进跨国科研合作、供应链协同、企业管理等应用场景下的数据跨境便利化。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数据的合规性、安全性及跨主体协作的技术实现需要重大突破,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法律、技术与监管框架时,政策和技术的同步创新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尤其是在产业链协同、跨境数据流通和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随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突破,可信数据空间将成为数字经济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乃至全球数据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各类角色、核心技术和共性服务成为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的重要要素。
相关角色包括数据提供方、数据使用方、数据服务方及可信数据空间监管方:
数据提供方。
在可信数据空间中提供数据资源的主体,有权决定其他参与方对其数据的访问、共享和使用权限,并有权在数据创造价值后,根据约定分享相应权益。
数据使用方。
在可信数据空间中使用数据资源的主体,依据与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者、数据提供方等签订的协议,按约加工使用数据资源、数据产品和服务。
数据服务方。
在可信数据空间中提供各类服务的主体,包括数据开发、数据中介、数据托管等类型,提供数据开发应用、供需撮合、托管运营等服务。
可信数据空间监管方。
指履行可信数据空间监管责任的政府主管部门或授权监管的第三方主体,负责对可信数据空间的各项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规范,确保可信数据空间运营的合规性。
可信管控技术:
使用控制。
一种可信管控技术,通过预先设置数据使用条件形成控制策略,依托控制策略实时监测数据使用过程,动态决定数据操作的许可或拒绝。
隐私计算。
一种可信管控技术,允许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旨在保障数据在产生、存储、计算、应用、销毁等数据流转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可用不可见”。隐私计算的常用技术方案有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密态计算等。
数据沙箱。
一种可信管控技术,通过构建一个应用层隔离环境,允许数据使用方在安全和受控的区域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资源互通技术:
数据标识。
一种资源互通技术,通过为数据资源分配唯一标识符,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检索和定位,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和可访问性。
语义发现。
一种资源互通技术,通过自动分析理解数据深层含义及其关联性,实现不同来源和类型数据的智能索引、关联和发现。
元数据智能识别。
一种资源互通技术,将元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包括并不限于对数据的属性、关系和规则进行重新定义,以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一致性和可理解性。
共性服务:
可信数据空间的共性功能需求,可以提供通用化的服务,包括并不限于接入认证、可信存证、资源目录等功能。适宜统一建设,以避免重复建设,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接入认证。
一种可信数据空间共性服务,按照统一标准,对接入可信数据空间的主体、技术工具、服务等开展能力评定,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要求。
可信存证。
一种可信数据空间共性服务,保存数据流通全过程信息记录并不可篡改,为清算审计、纠纷仲裁提供电子证据,确保全过程行为可追溯。
资源目录。
一种可信数据空间共性服务,按照统一接口标准建设,提供数据、服务等资源的发布与发现能力。可同时被多个可信数据空间使用。
未来几年,随着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落地,各行各业将迎来数据价值的全新增长点。通过推动数据要素的安全合规流通,可信数据空间将成为驱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下载高清版本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浏览《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征求意见稿)》
2024-10-21
2024-10-18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