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人一言,快马一鞭
组委会专访·学习部部长张艺凡
第二届应大杯校级辩论赛正向着下周四决赛的胜利收官前进,工作紧张有序,生活偶有间隙,作为赛事主办方的校学习部负责人,张艺凡在忙碌的考试周中抽出时间接受了访。这位广受好评的幕后工作者,向我们分享了她的辩论时间表。
张艺凡
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长
第一届应大杯应管院队队员
第二届应大杯组委会负责人
01
万事开头难·雄关漫道真如铁
“采访我吗?时间上来不来得及?”作为赛事主办方,艺凡部长习惯从工作维度考量计划,当我们沿着她的讲述展开应大杯的时间表时,发现这样的周到是作为大型赛事组织者必经的考验。
“应大杯是我们和华科共同参与、分别举办的辩论赛事,从层级、人员和把握难度上,都极具挑战。团委老师重视,又涉及那么多同学,压力不小,但我们也信心十足。”
“在初赛的抽签环节出现过小乌龙,当时各院领队选手彼此间尚不熟悉,需要我们扮演更多的沟通协调角色。当时碰巧主席团在隔壁开校学生会干部例会,我们一面和各院沟通,一面和主席团的张岩松学长、陈佳鑫学长请教讨论,直到以稳妥的方式安排完重抽后,大家很晚才走。”艺凡部长说。
除开人事协商,场地安排同样不易。最初发布的到梦活动中,应大杯初赛原定于天仪楼举行,但突逢天仪楼考试封楼,张艺凡于是重新“扫楼”寻址:“承基、文德、明德、明略······陈佳鑫主席我俩每个楼都去看了,最后借到唐山厅。复赛时场地又和青马班冲突了,于是复赛也在唐山厅,可以说今年的应大杯和唐山厅缘分不浅,哈哈哈。”
02
新人新气象·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校的校级辩论赛曾在疫情期间中断,自去年复办升格为应大杯以来,重新摸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办赛方法是历届主办方都需面对的第一关:“和各院的情况不同,校级这边是没有辩论组织可供咨询的,我和主席团陈佳鑫学长开始策划赛程赛制时,反复找不同的同学来征询意见、论证可行性。”
辩论赛事不同于体育竞技类赛事,胜负评定始终难免于主观,营造共识显得至关重要。这样的共识营造是协调各方意见,形成一致原则的必要保障。最终组委会决定以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赛制作为本届校赛赛制,将策划书与环节流程提前下发,辩题也由选手公投产生。
“我们最希望的是大家有什么考虑或者意见都可以向我们提,因为大家之前的交流不多,这容易产生误会。但建立互信是需要沟通的,组委会的门对大家敞开,我们欢迎意见,拥抱交流。”
03
台前到幕后·从来知兵非好战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广受好评的“主办方”同学,并非隐身幕后的旁观者,而是曾置身事内的过来人。张艺凡在应管院开始参加院赛,并曾代表应管院参加第一届应大杯的比赛。
辩手的经验使得她在把握辩题和安排环节上有更成熟的心得。应大杯的辩题是面向全校征集的,在大量辩题中拟出题库时,张艺凡坚持两个原则:辩手有话讲,观众有看头。“首先是可辩性,所有题目我们都预想过正反方的初步论述空间,很多题目虽然大家很希望看到,但内在缺乏可辩性,对选手而言有公平问题。其次是选题有生趣,我个人也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形式辩论,希望为大家提供更多挥洒空间。”
复赛时来自华科的谢东升评委向主办方表示,这样生动有趣的题目使他听得很兴味盎然,比赛的活力被焕发了出来。充分的观众提问和评委点评时间也是本届应大杯营造良性思辨氛围的重要支撑。张艺凡坚持对观众提问只做规定、不加限制,坚持评委点评不事先安排、不规限人次:“当时我们的担心是如果大家不愿意说,出现冷场的情况会很为难。但是当我们选择开放的态度后,我们发现大家也回馈了令人惊喜的热忱,气氛从来没有冷场,正赛后选手与观众、评委的交流同样热烈。”
彩排记录
采访结束后,我们循例请本人过目初稿,张艺凡部长一再谦辞我们的稿件,她说,应大杯能够办得好,既靠团委老师提供有力支持,也有主席团的事必躬亲,学习部内外既有配合默契的搭档和认真负责的小朋友,也有舍友和朋友们为她提供建议帮助。辩论赛,并不是张艺凡一个人的事情。她反复希望我们将过程中曾与她一道努力过的人们写进稿子里。
的确,辩论赛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艺凡部长周到细致的风格贯穿了采访的始终,正是这样的风格,团结了更多的人们一起走在发扬辩论赛思辨精神、擦亮应大杯金色招牌的道路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承担着疫情后复办重振与开拓应大杯联动局面双重压力的应大杯组委会在一次次更迭中,正孕育着新的生机。
编辑|防灾学生会办公室
责编|郭涛
审核|赵佳宾
出品|防灾学生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