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给村里的亲戚朋友,这个醒现在必须提!

文摘   2024-11-13 10:45   北京  
不久前,湖南省衡阳市成功破获一起生产销售伪劣化肥案,捣毁一个流窜10余个省份作案的犯罪团伙,涉近亿元假农资。同一时期,甘肃省临夏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以售卖玉米为幌子,骗取当地养殖户共计14万元人民币。

11月12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水稻种植合作社的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收获水稻。图源:新华网

尽管各级政府年年敲警钟,提醒防范诈骗,仍有农民朋友不时掉进陷阱。

1

筑牢心理防线

不让骗子有机可乘


骗子常常利用大家淳朴善良、戒备心不强、渴望高收入的心理特点制造陷阱。特别是每到丰收季,都会出现“偷”稻谷系列骗局——黑心粮贩先提高价格诱惑农民把粮食卖给他们,随后利用做过手脚的称给粮食称重,或在运粮车辆底部暗设夹层藏匿粮食,导致农民实际售出的粮食重量大幅缩水,损失惨重。骗子固然狡猾,但也暴露出了农民在信息甄别和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不足。

守好自己的“钱袋子”,第一道防线便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吹、二引、三骗”是诈骗案件的典型特征。大家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高额回报的承诺,都应持高度的警惕与怀疑态度。自己拿保不准可以咨询当地民警或村集体组织。

2

新老骗局翻新升级

但并非防不胜防


骗子花式“整活儿”,农民的防骗常识也要勤更新。今年8月,云南曲靖市大栗树村,有农户报警称,在售卖玉米时遭遇了神秘的“无影手”。自己在结算单上明明写的5400公斤,结算时却变成了3000多公斤,2吨多的玉米凭空消失。实际是骗子用消字笔记录重量后,趁农户不注意再用打火机高温烘烤,把原来的字迹抹掉了。类似的骗局早在几年前就出现过,如今骗子将目标转向了农民,仍能再次得逞,真的是防不胜防吗?

说到底还是农村地区反诈宣传普及不到位,且不够细致。像“魔术笔”骗局,如果农民在签订合同、进行票据结算时,自备签字笔、拍照留证据,或许就能免遭圈套。当遇到大型收购、采购等事项时,大家最好提前向村委会或合作社报备,并邀请其成员到场参与,让诈骗分子无缝可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

构建上下协同的防骗体系


全民反诈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持续主导对涉农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像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5个依法打击以订单农业为名设骗局坑农的典型案例,指导各地相关案件查办工作,充分发挥了很好的警示震慑作用。

另一方面,各村、乡、镇管理者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有义务为农民提供正规、有效的农资公司信息或对接渠道,帮助大家避免上当。宣传上,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不怕“婆婆嘴”。以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为例,他们线上利用村、组微信群,每日转发最新的电诈手段及防范措施;线下则通过悬挂警示条幅、展示宣传展板等方式广泛宣传。宣传工作细致入微,覆盖到村、到户、到人,切实做到了“反诈”宣传的全覆盖。

各方通力合作,织密反诈防护网,才能有效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



来   源:央视三农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中国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