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河畔石榴红
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的热闹,似乎与辽阔高原的寂寥显得“格格不入”。在这个位于沙柳河畔的小村庄里,随处可见蓬勃的活力,精酿啤酒生产车间里的机器轰隆作响,温室大棚里的蔬菜生机盎然,山上的牧家乐热闹非凡,文创产品工作室的订单络绎不绝……
几代人的憧憬,如今成了小村庄里再寻常不过的一幕。2021年6月8日,在此地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看到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我感到很欣慰。”现在,每一名果洛藏贡麻人都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冰封千里,封不住果洛藏贡麻村发展的铿锵脚步,封不住一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更封不住中华民族大家庭共赴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从一个贫困落后的传统游牧村落,到一个富裕和谐现代村庄的蝶变,今日果洛藏贡麻村的藏族群众无比坚信:只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明天一定会更好。
新生活:幸福日子比蜜甜
果洛藏贡麻村的冬天,“心急”了一些。凛冽的寒风,直接吹走了夏天。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一直是牧民们最难熬的季节。
当冬日的第一缕阳光,透过院子上的玻璃洒满整个院落时,50多岁的索南才让煮好一壶奶茶,开始享受一场舒适的日光浴。在这幢藏式民居里,各种现代化的供暖设施和保暖措施,让难熬的冬天开始变得惬意。
果洛藏贡麻村民宿。
索南才让喜欢忆苦思甜,每当见到远方来的客人,总要给大家讲述过去的“苦中苦”。
“一幢幢破败的土坯房,孤零零地散落在广袤草原上。”索南才让说,牧民每户与每户之间最近都得隔着几公里,“一到冬天,房子四处漏风,大家喝的水都是从几公里外用马驮回来的冰块。”
冬季骑马上学,是果洛藏贡麻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才夫旦最痛苦的经历。“天上的寒风能把人从马背上吹下来,地上的冰雪能让马失蹄摔倒,草原上的狼群虎视眈眈。”索南才夫旦开玩笑说,草原上的孩子们冬季上学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过去在草原上游牧的果洛藏贡麻村村民,一生都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出行难、增收难……
新时代一场伟大的“战役”,让果洛藏贡麻村发生了蝶变,让历经苦难的果洛藏贡麻人“修得正果”。
2014年底,索南才让家出了1万多元钱,和其他村民一起搬离了草原,在县城边上安了新家。
条条宽敞的柏油马路直通家门口,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每处角落,排排藏式民居整齐划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草原深处的人们告别了孤寂,告别了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搬进了水电暖设施俱全的新家,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以前在草原上,收入来源只有牲畜,搬到县城后,大家视野开阔了,发展的机会多了,挣钱的路子更广了。”索南才夫旦说,之前村里没人出去打工,更没人做生意,只守着草原和牦牛,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刚察、走出青海,走向更远的地方。
果洛藏贡麻村腾志广场。
索南才让一家的生活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过去,他们家牲畜少,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寄托在8头牦牛身上,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女儿被聘为公益性岗位人员,一个月补助2400元;女婿应聘到刚察县电视台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索南才让把牦牛托管给合作社,自己打算开一家商店。去年,索南才让一家的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
2021年6月8日,索南才让一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虽然3年多时间过去,但索南才让对总书记来家里做客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总书记来到我家后,屋里屋外仔细察看,跟我们一起拉家常。总书记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关心实实在在。”索南才让一边说,一边从桌底下翻出几张照片,当时他就是拿着这些照片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家里的变化,“以前我家就两间简陋土坯房,30平方米,草场水电不通,厕所露天,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现在大家过上了好日子,全靠党的好政策,衷心感谢共产党,衷心感谢总书记。”
现在,果洛藏贡麻村每天还在发生变化,村里的路又拓宽了,卫生室又扩建了,学校软硬件又提升了,腾志广场和帐篷营地也建起来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福祉建设,成就了一个新型农牧区的蝶变。
新发展:产业繁荣好“丰”景
自古以来,“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刚察草原,畜牧业一直是主导产业。在马背上长大的索南才让说,“产业旺不旺,只能靠数量,大家为了多赚钱,只能增加牛羊等牲畜数量,但草原承载力是有限的,前些年草原因过度放牧而出现了退化。”
千疮百孔的草原,无法承载更多人致富的梦想。牧民的艰辛,再也无法获得对等的回报,每户的“家产”开始不断“缩水”。
即使如此,刚开始易地扶贫搬迁时,不少人还是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放心不下草原上的牛羊,虽然不断“缩水”,但那毕竟是不少人家唯一的“家业”。
“六统一”的生产方式,让果洛藏贡麻村人放下了包袱,也让“超载”的草原开始“减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果洛藏贡麻村成立了嚓擎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把分散的人财物、产供销整合在一起,以“统一组群、统一配种、统一断奶、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统一出栏”的生产方式,实现了高效养殖、科学养殖。
一条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产业链,缩短了牛羊的出栏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群众收入,也守护了一片草原。
除了新模式,果洛藏贡麻村的产业还有新科技、新业态。
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菜比肉贵不是玩笑。这里的高寒气候,不适合种植蔬菜瓜果,餐桌上的一丝绿意都尤为珍贵。
然而,在果洛藏贡麻村现代科技种植养殖基地内,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正在悄然铺开。在一排排整齐的栽培架上,多种蔬菜和水果苗生机盎然。无土栽培技术让这些绿色的“精灵”沐浴在高原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2021年,为了丰富当地群众的“菜篮子”,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刚察县农牧局联合山东技术专家,首次在高原气候条件下尝试进行蔬菜无土栽培,让蔬菜成长脱离土壤的限制。
走进这座温室大棚里,到处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肥水一体化自控系统,为蔬菜提供精准营养,既减少了土传染病危害,又提高了产量。物联网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环境湿度、土壤湿度、光照等条件,为蔬菜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让智慧化种植管理更高效。
2023年秋季,果洛藏贡麻村村民的餐桌上出现了自家种的蔬菜。但村民们“志不在此”,他们想让刚察县更多人吃上新鲜的蔬菜。今年,果洛藏贡麻村拓展销售渠道,把收获的蔬菜供给当地部分蔬菜销售点、附近饭店以及度假村,借机吸引更多产业、企业在此发展餐饮、旅游。
现在,大棚里生机盎然,甘蓝、紫油菜、绿油菜、紫生菜、芹菜等蔬菜早被预订一空,一帆风顺、红掌、石竹等花卉区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
有朋自远方来,总要“把酒言欢”一场。果洛藏贡麻村的啤酒厂,让远方的客人流连忘返。
“入口甘甜,还有淡淡的青稞味,真不错!”作为一名资深的“酒友”,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先生对果洛藏贡麻村生产的啤酒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循着酒香味来到果洛藏贡麻村精酿啤酒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对温度、时间、配比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高原的黑青稞、白青稞经过糖化、煮沸、发酵直至灌装,一瓶瓶艾尔、拉格风味啤酒就被端上众人的餐桌。
远方来的不仅有客人,还有“亲戚”。果洛藏贡麻村精酿啤酒产业建设项目,就是山东省“亲戚”的援建项目。山东省聊城援青干部管理组工作人员介绍,啤酒厂是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援建项目,总投资989万元,年产啤酒950吨,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上百万元。
“果洛藏贡麻村至今保留着特色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传统,青稞类食物更是藏族家庭每餐必备品。”该工作人员介绍,综合交通便利、民俗特色鲜明、原料丰富、山泉洁净等优势,最终选择在这里建设项目。
产业兴旺的果洛藏贡麻村,再加上沙柳河里湟鱼回流的奇观、青海湖畔的优势,迅速成为热门旅游地。当地干部群众乘势而上,打造了以果洛藏贡麻村民族村寨、民族商业街、帐篷营地、小木屋、特色农畜产品实训基地、现代科技种养基地、智慧停车场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文旅产业,将美丽乡村的“颜值”转化为产业兴旺的“价值”。
现在的果洛藏贡麻村,风吹草低后见的不再只有牛羊了,红色研学、特色旅游、高效畜牧养殖、啤酒深酿加工、无土栽培采摘、畜副产品加工、文创设计开发等多业态齐头并进,一项项特色产业欣欣向荣。
虽还未到年底盘算收获的时候,但索南才夫旦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本账。“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能突破300万元,比2021年提升了近七成。”索南才夫旦说,大家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让果洛藏贡麻村产业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
果洛藏贡麻村藏元素手创工艺休闲室。
新面貌:不下苦功夫 哪有幸福来
在高原上高寒的环境下生产生活,总离不开一个“苦”字。
脱贫攻坚,让果洛藏贡麻村群众告别了恶劣自然条件带来的“苦”。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让果洛藏贡麻村干部群众迎来了高质量发展路上的“苦”,“苦”在观念落后,“苦”在本领恐慌。
不下苦功夫,哪有幸福来。站在全面小康的新起点上,果洛藏贡麻村干部群众,在苦干实干中与时代一起进步。
虽然是“90后”,但索南才夫旦已经成为果洛藏贡麻村的“领头羊”。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深知一个道理:火车快不快,全凭车头带。
党建引领,引领的是方向。索南才夫旦说,大家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关爱、殷切嘱咐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通过“年初有部署、季度有清单、月月有台账”的工作模式,全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环境治理有人管,产业发展有人议,社会保障有人办,社会治理有人抓,文化宣传有人干,这是果洛藏贡麻村“两委”的“五有”工作成效。立足村情实际和特色资源禀赋,村“两委”干部从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项目推动、发挥群众自治力量等几个方面抓好各项重点事业发展。
人心齐,泰山移。如今,果洛藏贡麻村已经建立起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由“各自为战”向“齐心协力”转变。
“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治理能力的提升。”索南才夫旦说,就拿去年“党员为民办实事”工作来说,村“两委”干部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200余件,解决问题120余件。“一些历史遗留的难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了。”
相比在牦牛放牧上下苦力气的老一辈,年轻人多杰才让在牦牛绒上下了一番苦功夫。
多杰才让是果洛藏贡麻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青海师范大学毕业的他,放弃了四川成都的外企工作,和牦牛打起了交道。
原来,之前跟客户接触时,多杰才让发现牦牛绒制品在很多地方都受欢迎,市场潜力较大。想到老家牦牛绒资源那么丰富,他毅然返乡,把家当办公室,购买了几套二手桌椅,创立了刚察阿雅克牛绒开发销售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扶持下,他购买了第一台牛绒分梳机。
“牦牛绒比牦牛毛更柔软、更保暖。”多杰才让抓起一把牦牛绒介绍,“以前,牦牛一换毛,牦牛绒都随风飘走了,现在牦牛绒可成了宝。”
一开始,公司只负责给几家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外企提供原料。后来,多杰才让不甘心做供应链的最底端,他开始自学技术,亲手制作牦牛绒制品,围巾、毡礼帽、拖鞋、挂饰、台布……在多杰才让的工坊里,牦牛绒变废为宝,通过电商销往了全国,甚至卖到了国外。
果洛藏贡麻村群众制作的牦牛绒饰品。
目前,公司销售各类牦牛绒制品4000多件,年经营收入数百万元,果洛藏贡麻村和周边地区上千户牧民因此增收,多杰才让被评为“青海省农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
现在,果洛藏贡麻村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办帐篷民宿、开艺术工坊、做畜牧观光……一名又一名学成归来的年轻人,给果洛藏贡麻村带回了新理念、新技术、新发展,还有新的兴旺。
新气象:民族团结之花长盛不衰
在果洛藏贡麻村“腾志广场”,有一座雕塑:一本打开的书,白底红字的书上用藏汉双语写着“腾志”二字,上面是一双手小心地托举着一个竖剖开的石榴,红红的石榴籽紧紧地抱在一起。
“腾志”,在藏语中意为团结。果洛藏贡麻村干部群众永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果洛藏贡麻村新貌。
牵挂润高原,嘱托催奋进。果洛藏贡麻村的藏族儿女,用拼搏奋进的汗水,浇灌着那朵长盛不衰的花朵。
9月27日,刚刚参加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索南才夫旦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很荣幸今天又见到总书记了,感恩所有,祝福伟大祖国越来越强大。”
索南才夫旦捧回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委员会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这份荣誉是果洛藏贡麻村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最好回应,是党和国家对果洛藏贡麻村为民族团结进步所付出努力的充分肯定,是果洛藏贡麻村交出的民族团结进步优异答卷。
3年来,果洛藏贡麻村筑牢民生基础,持续开展义务教育和健康乡村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补助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3年来,果洛藏贡麻村生态文明工作队、村级河湖长、林草长责任体系实现全覆盖,草原鼠害防治超过6万公顷,巡河湖里程达420公里,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3年来,果洛藏贡麻村以“积分制+红黑榜”制度为抓手,着力完善治理体系,建成网格群29个,设立联户长29名,实现对全村637户的信息传递和管理,组成矛盾纠纷调处小组,获得“全国社会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3年来,果洛藏贡麻村将民族团结工作与平安乡村建设、“星级化”支部创建、“雪亮工程”推进等工作深度结合,积极组织村“两委”、群众开展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内容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沙柳河畔越开越艳。
小小石榴籽,殷殷中华情。“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团结带领全村群众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索南才夫旦说。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