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从业者,已经有很久没有在集思录上发言。重心也从套利机会挖掘转向公开产品管理上。客观来看,两年的管理产品结果并不成功,自己用实践证明了,主观选股的成功率是远远低于规则套利,市场行为套利以及大类资产性价比套利的。自己也需要从更多角度思考职业生涯以及市场结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11月的现在,市场有几点生态相比于过去五年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此记录仅作备忘。也欢迎愿意交流的朋友留言。
市场结构市场内生稳定性下滑,企业盈利疲态尽显,政策博弈愈演愈烈,市场波动放大。
根据最新公开披露的三季报,企业季度盈利中位数同比下滑接近2位数。即使有了所谓保持战略定力的预期,但是如此大的下滑幅度(且相比于两季度大幅加速)显然是超过极大部分主流机构投资者预期的。这种级别的衰退带来了市场估值体系的变动。原来所谓PEG、现金流折现的投资方法面临重塑压力,当前环境只有极少部分个股拥有持续回报股东的能力。投资者为了欺骗自己,只能假装相信政策会救助股市投资者,无论事实是否会如此执行。
投资者行为——权益基金主流人群投资选择已从主动权益基金转向指数类基金。
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观察,主动权益基金从长期来看,整体表现会相比指数基金有小几个点的超额收益。理由如下:并非主动权益做的好,而是我国股票市场客观原因和指数编制规则落后因素导致。如前文阐述,在保持战略定力的背景下,快速衰退使得只有极少部分个股拥有持续回报股东的能力。指数化投资的分散特征会使得大量的长尾垃圾被被动纳入其中。且还有未来愈演愈烈的人为套利指数基金行为。
但反过来说,为何目前主流人群投资选择会从主动权益基金转向指数类基金呢?个人感觉是两大因素导致。其一是主动权益基金系统性的偏好成长股,漠视价值股尤其是银行股,在这轮周期中吃亏尤其明显。其二是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经理的逆向选择行为。为了最大化个人收益,联合互联网平台无底线推荐短期涨幅最前列的产品,使得投资者获得的投资回报和实际承担风险不匹配。这个问题无底线推荐指数基金也会存在,但是基民这时候往往会怪罪自己选择有问题,而不会把锅扣给基金公司和互联网平台。
展望未来,指数类基金仍然会有阶段性的规模优势。短期投资者的获益惯性是可持续的。如果扭转,则需要基金公司真正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平衡自己的风格,展现出自己稳定的相对收益能力。目前看无论是互联网营销平台反向营销,还是监管限薪,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感觉会和中国男足一样。糟糕的市场宣传 糟糕的管理层。
投资者行为——债券基金高风险高杠杆债基已经形成产业链。券商、投资顾问、小白已经被深入绑定。时刻警惕反噬。
过去几年是明显的债牛。无论是利率的快速下滑走平还是垃圾城投债的风险缓释,参与者斩获大量收益同时却把风险转移给了未来的参与者和间接完成转移支付的一线城市高位买房者。现在30年国债的风险收益比,对散户来说已经相当不友好,承担大概率增发货币刺激经济的风险,只获得历史最低水平的回报。更令人感慨的是,券商、投资顾问和债券基金在如此低的回报上又吸了一层血。这种模式一旦反噬,后续的踩踏恐怕难以避免。美国20年利率债从高点的160已经跌至90,绝大部分的债券基金投资小白想必是无法承担40%以上的跌幅的。
投资者行为——股票新型公众平台绕开监管,个人自媒体推动妖股节奏加快波动放大。
目前字节跳动等平台主导的自媒体推荐模式在各大公众平台中逐渐占据主流。这在其他奶头乐行业中可能并无问题,但此类模式对权益市场的生态造成较大影响。
首先是提及股票的高度雷同性。自媒体推荐模式会极大程度放大头部流量,提及股票会因此高度雷同,对应龙头股加速打板的趋势会更加强化。
其次是投资者智识门槛进一步降低。客观来说,这对存量投资者或许是一件好事。不多展开。
最后是监管难度加大。主流持牌机构,面临监管相当严格,目前流行的自媒体往往都是个体户或者传媒公司。这样的体系使得监管难度加大,对应新进入投资者受不到相对合理的风险教育,入场即被砍头。
总体来看,当下的生态是相对浮躁的,市场底线不稳,参与者专业度弱化,非理性交易行为出现频次增加。整体来看,指数化投资、个股妖股化给倾向于套利和选股的投资者都带来了更多的机会。预计只要克服短期的负超额,会有更加可持续的收益。
关注集思录微信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为信息分享。任何因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发生的亏损,本公众号及作者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集思录(www.jisilu.cn)是一个以数据为本的投资理财社区,专注于新股、可转债、债券、封闭基金等数据服务。我们的理念是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使资产获得稳健增长。
快捷查询:
搜索公众号“jisilu8”添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