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数字化浪潮席卷了口腔医疗领域
口腔诊疗正迈入
精准、高效、多元的新时代
随之崛起的手术机器人
更是大放异彩
不仅给传统诊疗方式
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为更多疑难危重患者的康复
创造了新希望
不久前,一名年仅10岁的小患者因为上颌多生牙问题,体验了一场特殊的手术治疗。该手术由机器人“医生”挑大梁,一改医生直接操控机械臂的固有模式,术中医生仅需通过脚踏发出指令,机器人“医生”便可依据术前规划的精密方案,自主实施手术。该手术为世界首例。
正常情况下,人体口腔有乳牙20颗,恒牙28~32颗,超出正常数量的牙齿就是多生牙。经医生检查发现,这名小患者的多生牙十分“调皮”,不仅藏在上颌骨内较深位置,还逆向生长,牙冠突向鼻底。
口腔颌面区域神经、血管分布复杂,传统的手术操作主要依赖医生的“手感”,在面对一些复杂手术时难免存在手术精度不足、风险较高等问题。口腔种植机器人虽能助力,但存在功能局限。对此,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赵铱民院士团队在口腔种植机器人基础功能上进行拓展和优化,成功研发出了自主式口腔颌面多功能手术机器人。
据记者了解,这款创新研发的多功能手术机器人突破了口腔种植机器人只能沿单一直线路径预备与钻针形状相匹配的圆形窝洞的限制,能够在颌骨表面沿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个性化、复杂形态的颌骨磨除。在这些新功能的“加持”下,辅助患儿拔除多生牙如同量体裁衣。
预先设定路径,控制机械臂进入口腔,精调钻针至起点位置。手术当天,随着一道道抛物线起始落下,机器人“医生”如期顺利完成各项操作,全程用时不到5分钟,完美规避损伤患儿邻近的恒牙牙根和鼻腭神经风险。患儿颌骨磨除后,专家团队接过“接力棒”,运用微创技术拔除多生牙,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相比传统术式,机器人“医生”以更小的去骨范围和更高的安全性,为复杂口腔问题的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口腔手术体验。
手术机器人的不断更迭就是为了满足患者口腔治疗多样化需求。赵铱民院士表示,这款新型手术机器人操作简单便捷,并且机械臂可以持续、稳定工作。即便是面对复杂的手术流程,也能通过简洁直观的交互方式帮助医生精准高效地完成手术,减少因医生主观因素对手术效果造成的影响,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愈合周期。
“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科技与医学的深度融合,重塑了现代医疗手术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采访时,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屠军波满怀信心地说。
数字化技术让口腔种植迎来革新之旅,一个又一个世界首例技术问世就是最好的见证。
就在此前,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创新性地通过在患者颅骨固定标记物引导下,使用机器人辅助,在小腿腓骨重建的上颌骨上实现了种植体植入。经科技查新,该术式属世界首例。手术能够圆满完成,医生的精湛技艺和数字化技术辅助缺一不可。(新闻链接:世界首例,就在西安!)
术前可视化体外模拟,术中精准定位,实现动态导航。数字化技术如同为每一场复杂的种植手术安排了一场“模拟考”,提前规避术中潜在风险。
在该例复杂手术实施前,专家团队就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建立虚拟患者,模拟手术方案,历时几个月反复验证可行性,确保术后达到最安全、最理想的种植修复效果。手术当天,在专家团队的通力协作下,手术机器人以患者颅骨固定标记物为参考坐标系,结合术前通过CT等影像资料构建的口腔三维模型,凭借亚毫米级别准度的“眼”和高稳定性的“手”,在十分有限的空间精确种植体的植入位置、角度和深度,成功植入种植体,顺利完成“大考”。
来源:西安日报 记者 王江黎丨编辑:廖辉丨校对:王军望丨审核:韩东辰丨受访单位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