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总人口18.64万人。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这里多民族长期交流融合共生,这里红山文化、农牧文化、格斯尔文化、巴林石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织共荣,享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中国好来宝之乡”“中国巴林石之都”等美誉,曾先后多次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等称号。在广袤的巴林草原上,民族团结之花正绚丽绽放,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多彩拼图”共筑团结梦
巴林右旗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统筹推进方面,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由旗委书记、旗长任组长,旗直各单位、各地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压紧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旗“十四五”总体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出台《巴林右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巴林右旗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任务清单》等指导性文件,更加科学、精准、有效地推进民族领域各项工作。
在资源整合方面,通过整合全旗优势资源打造“1+9+N”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以旗博物馆为中心馆,格斯尔传习所、民俗博物馆、民族手工坊、巴林石馆等9个体验馆,覆盖全旗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72个教育实践点为支撑的全区首家旗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自2022年4月基地揭牌运行以来,累计受教育各族群众达52.8万余人次。成立赤峰市首家“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党建联盟,构建“一核五联五域六矩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间布局,有机联动四级民委和旗内外各层级、各领域59个党组织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联建共创工作。目前,巴林右旗共创建国家级示范单位3家、区级示范单位9家、市级示范单位94家、全市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社区4家、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家、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家。
在宣传教育方面,利用旗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充分挖掘“国家的孩子”、格斯尔史诗、乌兰牧骑等蕴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本土优质素材,培育格斯尔传习所等教学实践示范品牌37个,制作《将民族团结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培育齐心向党的家国精神》等系列本土精品课程12个,创作《党旗下乌兰牧骑》《走向新时代》等顺应时代潮流的文化文艺作品20余个,全面展示巴林右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样貌。开设“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大讲堂,累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157场次。教育系统创新推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3233”工作法,促进各民族师生学交往交流交融,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140余场次,受教师生家长3.2万人次。自赤峰市第 41 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活动开展以来,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用欢歌笑语展现美好生活。据统计,全旗共开展各类活动50余场,参与群众上万余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活动,营造了情感相连、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心纽带”系牢民族情
巴林右旗坚持发扬自身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作为主抓手,突出“融”的理念,强化“融”的举措,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为突破点。深入开展青少年“同心营”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与普通学校青少年、青年教师体验式交流活动20次,与大连民族大学共同开展“科普边疆行”“海滨-草原手拉手”等青少年交往交流活动,举办“赤子心 石榴情 边境行”“手拉手-边境行”等青少年交往交流活动135场,3.5万名各民族青少年参与其中。
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为支撑点。先后实施赤峰市格斯尔体育公园建设项目、赛罕乌拉民族团结生态旅游特色基地项目、巴彦塔拉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巴林右旗文化旅游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同文旅发展有机结合。探索发展跨区域跨领域的文旅联建共创,与贵州省台江县、安徽省金寨县、辽宁省大连市等地区开展交流活动,开创“深度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新局面。培育“文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精品线路12条,着力打造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亮点品牌。2023年“草原盛开石榴花 同心筑梦向未来”系列活动期间,接待各族游客10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38亿元,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为嵌入点。发展完善长期以来形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牵头组织开展赤峰市巴林右旗、满洲里市、额尔古纳市等12旗(市)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共创联建活动,建立民族团结进步跨区域合作机制。承办三期全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制作培训班,来自全区12个盟市和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的各族农牧民、进城待业人员等400人参加培训;举办各族农牧民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培训8场,培训960人,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交流联谊、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等系列活动,推动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携手耕耘”繁荣民族业
巴林右旗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汇聚各民族的智慧与力量,推动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挖掘和弘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打造出独具魅力的民族品牌。在民族工作的引领下,各民族共同参与产业建设,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97.3万亩,设施农业发展不断加快,粮食产量稳定在11亿斤以上,挤身全国产粮大县行列。全力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全旗牲畜存栏324.09万头只,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89%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围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积极打造肉牛肉羊舍饲养殖示范嘎查村、肉羊养殖种养结合草畜一体化科技示范龙头企业、肉羊养殖草畜一体化整村推进示范村等农牧业现代化场所,实现“村、企、户”多点开花、多点增进。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投入409.5万元为农村牧区常住户缴纳防返贫保险,按季度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动态调整帮扶名单。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使用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8464.73万元,实施项目25个,投入京蒙协作资金5889.97万元,实施项目12个,产业发展类资金占比分别达到73.63%和78.23%。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近三年来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户厕改建2910处,2024年计划完成户厕改建3000处。打造乡村示范点 7个,绿化美化嘎查村25个。
切实发挥帮扶作用。近5年来,累计投入京蒙协作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 2.89亿元,实施项目 95个,涉及农牧业结构调整、牲畜改良、农业灌溉、肉牛肉羊育肥、基础设施建设、文旅产业发展、扶贫龙头企业等各个领域。积极推进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巴林右旗“智汇巴林”人才振兴计划,举办专题培训12次,覆盖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干部1987人次,覆盖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600多人次,先后培训副科级以上干部424人次。在国家民委的支持下,2022年大连民族大学和巴林右旗建立校地共建结对帮扶以来,大连民大校领导专家分批次到我旗开展调研指导20余次,先后累计投入定点帮扶专项科研经费115万元,实施科研项目16项,涉及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为我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巴林右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引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全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巴林草原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