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一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和队伍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模式,全县共设文化馆分馆11个,覆盖11个乡镇街道,并全部纳入文化馆总馆服务体系。图书馆分馆12个。在林西城区人员活动密集区建设演艺广场2个,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群众都能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切实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林西县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9项。同时,为满足各族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开设少儿非遗秧歌、少儿非遗大鼓书、少儿非遗评书、传统手工刺绣等特色免费课程,培训学员160余人。
三是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及“四普”工作。文物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夯实责任,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物安全管理体系,坚决守护文物安全的红线和底线。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依据和文化支撑。
四是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举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2024年新年晚会、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全民健身展风采,沐沦河畔一家亲”农牧民趣味运动会、“小小中国娃 满满爱国情”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余场次。突出以赛事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乌兰牧骑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赴县敬老院、企业、乡镇、社区等开展文化惠民走基层演出、各类公益性宣传活动60余场。
夯实文化阵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 。以县文化馆为阵地,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民族、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点单式服务。开设民族舞、葫芦丝、走秀、声乐、国际标准舞、手工刺绣、非遗秧歌、非遗大鼓书、非遗评书等十余门免费课程,目前已培训学员1000余人。国家二级图书馆7×24h全天全年免费开放。博物馆立足公益服务职能。依托历史文化展厅、移民文化展厅、红色文化展厅三个主题展厅,展示历史文化,凝练移民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截至目前,林西博物馆共开展各类活动110余次,参与人数3000余人。参观游客人数15万人次。博物馆申报项目“红色林西”自主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成功入选自治区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典型案例。
文旅体深度融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一是深入挖掘“草原首驿”文化内涵。立足赤北、融入周边、服务全域,在林西县国道306沿线倾力打造“百里风情线”,以“两山一湖”为核心、“八大景区”为重点,南起西拉沐沦湖,北至大水波罗牧场,延路串景、联景成线,将自然景观、文物古迹、乡村风情深度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其中,持续升华“草原首驿 多彩林西”品牌内涵。
二是充分利用林西县文化资源禀赋。红色教育数字体验馆即将开工建设,年底具备对外开放条件。充分整合文博大厦现有资源,讲好林西红色故事,建设赤峰北部重要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打造县域重要事业综合宣传展示窗口、社会各界交流研学基地、城市文化旅游重要打卡地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地标。发挥移民县特色。深入发掘地方风味、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资源,打造“草原首驿 舌尖林西”特色饮食,提档服务质量,大力提升“吃行住、游购娱”全要素品质和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
三是进一步加强群众体育建设。加快推进县、乡镇、村全民健身网格体系建设。全面启动林西县“村村响起来 村村动起来 ”全民健身工程,有效增加体育健身设施供给,共向11个乡镇街道配发音响设备117套,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健身需求,积极发挥体育的价值功能。
林西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将以“有形”的理念、“有感”的态度、“有效”的措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牢抓细,持续深化“文旅体融合+”发展模式,让文旅体融合的‘石榴籽’紧紧相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旅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