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劫,渡过方有福

文化   2024-12-24 18:30   山东  


人生就是一场不易的修行,生活会给你各种劫难。


家庭的重担,上要照顾父母,下要养育子女,中要关爱伴侣,唯独顾不上自己;


难缠的疾病,不仅挖空身体和钱财,还使人遭受歧视,被迫看透人情冷暖;


必经的生死,徘徊在生命的终点,与命运搏斗,放不下却又无能为力。


贾平凹也曾经历过这些人生至暗时刻,他把自己真实的经历,写进散文集《自在独行》中。


他用轻淡的笔墨,道出了对穷苦、病厄、生死的深深思索。


读过这些俗世的智慧,你便会明白,人生这三场劫,渡过去你就赢了。




文革时期,贾平凹刚上中学,父亲被拉到远山深造,独留母亲一人担起养家的重担。


母亲是个小脚,身子骨又单薄,只能做些浆洗缝补的活计,没黑没明地替人纺线赚钱。


生活极度拮据,学费更是一道难过的坎,为了5块钱的报名费,母亲急得嘴里起了火泡。


于是,临近开学,贾平凹便提出不念书回家挣工分,帮她减轻养家的负担。


“子不学,断机杼”,母亲听到贾平凹要辍学,手里的纺车弦一紧,正抽出的棉线“嘣”的一声断了。


吃惊又愤怒:“胡说!起了这个念头,书还能念好?快别胡说!”


母亲虽不识字,却深知读书的重要,那是支撑人熬过苦难的力量源泉。



日子着实焦苦,除了迎难而上别无他法,母亲在织布机上熬了一个又一个日夜,从一根一根纺线里抽出吃的、穿的和学费。


父亲深知母亲受苦,全是因为他,为了不再连累妻儿,来信请求与母亲离婚。


母亲咬着牙,像读着一本宣言,让孩子们回信:咱们能活下去,黄连再苦,咱们能咽下去!


日子的苦是实实在在的,母亲不得不向贾平凹袒露自己的脆弱,让他回家自学,好赖挣些工分帮自己一把。


贾平凹挣工分、上山砍柴,为母亲买了一辆新的纺车,母亲的纺线越来越多,开始织布卖布。


日子刚有点奔头,没想到去集市卖布,布被民兵小分队收走了。


母亲去讨布,遭到百般训斥和辱骂,可她就是不走。


有人刁难她:要取回布,必须挖通分队部门前的排水沟。


生活永远打不倒一个有韧劲的人,熬得住才能在苦日子里熬出解药。


母亲咬了咬牙,挖了整整一夜,终于要回了那匹布。


母亲拿卖布钱买了一本语文课本,贾平凹自此狠命地学习起来,自学完成初高中课程,最终被西北大学录取。



王阳明说:“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华。”


人生好似一场考验,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充满数不清的艰难与困苦、辛酸与煎熬。


穷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颗贫穷的心。


面对苦难,一味沉溺抱怨,只会越陷越深,找不到生活的出口。


唯有熬得住的人,反倒依靠苦难的淬炼,滋养心灵,最终绽放生命的芳华。




贾平凹在散文《人病》中写道:“我们是病人,人却都病了。”


不是待在病房,关在病院的人才是病人。


在医院的人病在身上,而医院之外的很多人却病在心里。


贾平凹素来喜静,最渴望的是寻一处秘密房子,可以安静地睡觉和读书写作。


然而,连续搬了五次家,依然没躲过被敲门的命运。


门上的秦琼敬德能挡得住鬼,却拦不住人。


在来访者的敲打下,竟将秦琼的铠甲都给敲烂了。


结果他患了乙肝,往常那些敲门最响的人,倒是第一个不再串门了。



有一个朋友,常常邀请贾平凹在家里组局,意图借着他的名气让“寒舍生辉”。


不料,聚餐结束,贾平凹才刚出门,就听到一阵瓷碗的破碎声。


原来是他用过的碗筷全被扔进了垃圾筐,一只猫贪吃碎碗里的剩菜,也被踢了一脚。


贾平凹听着瓷碗摔碎的声音,他的心也随之碎了。


受此刺激之后,遇到难缠的人和事,贾平凹一句“我患了肝炎”,大家便心照不宣,彼此才避免了尴尬。


他自嘲,自贱是一种维护自尊的妙招良方。


后来贾平凹住进传染病院,病人们在院子里活动,院墙栅栏外站着一个小男孩,他好奇地向前走近了几步。


他的母亲立刻大喊:“走远点,那是传染病!”


人在生病时,尤为敏感和脆弱。


可贾平凹也不辩解,他静静地看着天边红红的太阳和涌动的云,欣赏着花红如血的玫瑰,夜晚迎接着洁亮的月亮。


这份因病而意外获得的独处时光,让他远离世俗的纷扰,内心变得安宁自在。


在医院这片天地里,病人互不歧视。


对于康复者,大家真诚的祝福;对于入院的病人,大家深切的同情。


贾平凹一语道破生病的真相:


我们失却了社会上所谓人的意义,我们却获得了崭新的人的真情。

我们有了宝贵的同情心和怜悯心,理解了宽容和体谅,热爱了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了太阳的温暖和空气的清新。



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人心复杂又多变。


很多修行者为了逃避俗尘杂事,往往选择出家。


于你我而言,远离不必要的社交,给疲惫的身心松绑,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


身安不如心安,养身最好的良药是养心。


当一个人心静了,才能通透地看待万事万物,任何境遇都能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生而为人,死亡是每个人必修的终极课题。


贾平凹在书中说:


死是人的最后归宿,对于死应该坦然。

而恐惧的人,不能正确地面对死去,也绝不会正确地面对活着。


大多数人把生死看得过分严重,源于对世俗的贪恋。


放眼望去,你我都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又何须怅惘生命的长短。


贾平凹的父亲在人生的最后一程,一直和胃癌抗争。


做过手术后恢复不错,他逢人就撩起衣服,看着平整的刀口,自称什么病都没有了。



父亲得了这么一场大病,表现出难得的豁达,贾平凹暗自宽慰。


然而,他弄来一本算卦的书,兄妹们嚷嚷着要查各自的前途机遇,父亲走过来却说:“给我查一下,看我还能活多久?”


原来,父亲频繁展示刀口,只是渴望听到别人说他健康了,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卦辞上显示,该操劳的都操劳了,待到一切都好。


父亲叹息:“我没好福。”


父亲一语成戳,身体刚有好转,不料大女婿突然出事亡故。


大女儿带着不满1岁的外甥重回娘家,沉重的包袱又一次压在他的肩上。


他放心不下大女儿的生活,期盼着小女儿结婚,惦记着田间的菜苗。


就在他去世的前5天,他还要求母亲去找了两副中草药熬着喝。


父亲一直在悲苦和疼痛中挣扎,所有的不幸都依了当初的卦辞,他极不甘心的离开了人世。



《菜根谭·修身》有言:


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若想在生命的终点不再贪惜留恋生命,活着时就应事事看得轻淡些。


人生短促而悲苦,各有各的命数。悟透生死的最高境界,是将死看做一种解脱。


值得欣慰的是,母亲从悲苦中挺了过来,他们兄妹也一下子都成熟了。


这个家没有因为父亲的离去而散落,反而更加凝聚了。


父亲对亲人充满留恋和不舍,亲人们更是永远忘不了他,怀念和留恋是这世间最深的爱。


死亡只是生命的结束,不是爱的分离。


爱是我们去世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唯有懂爱,面对死亡才能坦然处之。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忍受了抽筋扒皮的痛,也终会长出坚韧的筋骨。


人生在世,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穷苦、病厄和生死这三劫,若能渡过便是福。


愿你山水一程,历劫受苦,为生活拼尽全力时,也能像贾平凹那般清醒: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作者 | 木禾子,90后女码农,公众号:木禾子。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点君说




十点读书「2025听书日历」全新上市啦~

我们从上千本好书中,精选365本经典之书,录成音频,专门读给你听。

每天20-30分钟,听完一部名著精华,在书中走遍万水千山,探索生命的旅程,也让大脑更加睿智通透~


365本经典好书+365本温暖金句+365幅治愈插画,每天一页,遇见更好的自己。

十点读书联合人民日报出版社共同出品,品质有保障!

原价138元,十点全年超低价仅需79元现在下单,再享受拍1发7特权太超值了!

每个日历能绑定3个手机号,可以全家一起听,既是暖心陪伴,也是涨知识的宝典~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
「 2025十点读书·听书日历」▼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