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副主任葛挺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结合近期接诊的病例为大家做了解答。
近日,葛挺收治了不少流感患者,30岁的李女士就是其中一位。10天前李女士就感觉自己得了感冒,有流鼻涕、鼻塞症状。为了不耽误和家人一起去北方游玩,她吃了些感冒药就出发了。
5天后,李女士和家人结束了旅程,返回宁波,而她原来的感冒症状非但没有因吃药而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咳嗽一直不停,还咳出了黄色脓痰,并出现体温达到38℃的发烧症状。
经过检查,葛挺诊断是甲流合并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产生这个病情的主要原因是流感病毒影响了人体的免疫功能,细菌侵袭了肺部。此外,这还和李女士感染病毒后没有注意休息,旅途劳累,免疫力进一步下降等因素密不可分。最终,李女士听取医生建议进行了住院治疗,经过5天的抗感染治疗后康复出院。
“病毒感染不仅可以从上呼吸道侵入肺部导致肺炎,还会攻击人体其他器官,如肝、脑、心脏等。”葛挺表示,查出感染了流感病毒要及时接受治疗,按照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要随意增减或者停药,更不要硬撑延误治疗。“每个人的抵抗力不一样,病毒感染期间应量力而行,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葛挺说。
流感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而且是一种免疫自限性疾病。葛挺表示流感导致死亡或严重并发症者仍属于少数,大家不必过于担忧,但也不能不当回事。流感感染一般一周内可自愈,当病程超过一周,或者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腹泻、脓痰、发高烧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流感发病48小时称为自救的“黄金48小时”,高危人群如果没有在48小时内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疾病可能发展成肺炎等。在流感高发季,家中可配备流感自测试剂以及少量药物,药物可选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
临床上把小于5岁、大于等于65岁(也有指南界限在大于50岁)、孕妇、产后2周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列为并发症高危人群。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风险低,但也不能因此忽视风险。
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 并发症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 高危人群接触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 流感持续或重症: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重症或病程超过2天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如果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
来源/央广网、科普中国、央视新闻等
编辑/成佩佩 责编/杨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