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交投集团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人才启蒙、启智、启航“三启”工程为抓手,在“选、育、留”三个关键环节上下足功夫,精准施策,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拓宽渠道“选”才 谱“聚贤”新篇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交投集团正视人才缺口,不断拓宽人才来源渠道,运用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市场化选聘等形式,广泛吸引各方面专业人才,有效做大了人才力量基数。
在校招上重点引进高潜人才。通过赴省内高校举办专场宣介会等方式,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两年来,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等省内高校学子17人加入交投大家庭,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占比35.29%,填补了投资、经营、财务等专业领域的人才空缺。
在市场化选聘上大力选拔各类英才。在市场化程度高、急需专业型人才的市交投电子信息公司、市交投融资租赁公司中扩大市场化岗位比例,及时、灵活补充选聘金融类、信息化人才12名。
在内部选用上充分盘活既有人才。注重挖掘内部人力资源,通过内部遴选、岗位竞聘、下沉锻炼等形式加大交流轮岗力度,畅通上下交流渠道,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两年来,新提任干部平均年龄37.38周岁,从子企业提任占比51.72%,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干部梯队,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多措并举“育”才 谱“赋能”新篇
交投集团始终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多措并举培育人才,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不断释放人才队伍内生动力。
推动定制化培养模式。着眼集团公司改革发展、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需要,创新“大培训”模式,针对财务审计类、项目建设类、投资经营类等不同类别人才,与浙江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国家会计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举办专题研修班,有效提升人才队伍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实施“导师带徒”专项行动,自上而下推行“导师带徒”制度,助力新人快速成长。
探索校企合作育才模式。市交投电子信息公司与宁德师院相关院系签订信息化人才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协议,全市首家市属国企与高校达成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市大数据产业定制化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市属国企唯一一家“福建省大学生实习基地”的作用,出台《实习生管理办法》,两年来为42名大学生提供了优质实习岗位。
打造梯次培养模式。聚焦关键人才队伍,开展人才盘点工作,将人才关注视野伸入二级企业中层、三级企业班子及高层次人才当中,借助能力素质模型等专业工具,开展人格测试,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意愿,分类梳理出高潜人才、第一梯队人员、第二梯队人员,为高潜人才“量身定制”培养方案。
全心全意“留”才 谱“激励”新篇
交投集团注重通过待遇留人、机制留人、文化留人,切实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事业的使命感、对岗位的责任感。
待遇留人。深入推进内部薪酬分配改革,健全职工薪酬市场对标体系,构建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贡献为依据的薪酬管理制度,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针对全国一流大学、省内校招院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实行“人才协议工资+人才津贴”双保障,打破统一薪酬管理模式,有效破解新进员工离职率高的问题。
机制留人。畅通人才晋升通道,落实优胜劣汰、良性循环的动态调整机制,充分调动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确保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对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发放生活补助,在人才住房、医疗、配偶安置和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事业留人。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惯性思维,将大批“85后”“90后”高学高知人才提拔到重要子公司任主要领导或到集团本部投资、经营、财务、人资等关键重要岗位锻炼培养,增长才干,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提供发展机会和锻炼舞台,做到用“事业留人”。
文化留人。常态化组织素质拓展、职工书画摄影展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配置健身房、职工书屋等文体活动场所,开办瑜伽班等培训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结合集团党委“四镜党建——守初心·交通行”党建品牌创建,推动“五老”工作室、妈妈小屋建设,通过主题党课、素拓培训、无偿献血、爱心助学等多元化教育滴灌,让交投精神沁润入心。
任重道远需奋力,风急潮涌正扬帆。踏上新征程,交投集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下一步,交投集团将锚定战略目标,以“聚焦人才、赋能发展”为主线,探索人才的“引、育、用、留”四个方面,使人才工作与改革同向发力,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贡献国企力量。
往期推荐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