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AGER论坛:多孔介质中的微纳尺度流动与传输

百科   2024-12-26 18:38   天津  

12月27日(本周五)晚上19:00,AGER论坛将在线上与大家见面,本期论坛,三位主讲嘉宾将围绕多孔介质中的微纳尺度流动与传输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


“石油圈”作为协办单位和特约媒体,将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直播。欢迎点击上方“预约”按钮,或识别下图二维码,预约观看。

报告题目:基于拓扑几何定量表征的非均质岩石孔隙结构分类与渗流升尺度计算

报告人:蒋函,重庆大学

内容简介:渗透率是地下资源开采与利用的重要物理参数,基于微米CT多重成像的微观渗流模拟对于理解多相流体渗流规律以及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岩石存在强烈非均质性,低分辨率全岩心图像孔隙结构表征能力不足,且微观渗流数值模拟计算需求极大,全岩心尺度渗流材料参数难以高效准确获得。本研究拟借助高分辨率局部岩心图像的精细孔隙结构信息,提出跨图像孔隙结构类别自动划分与微观两相渗流模拟尺度升级新方法。
个人简介:蒋函,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助理研究员,2015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士学位,2021年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石油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数字岩心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描述与多孔介质渗流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Journal of Hydr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各项研究课题。

报告题目:多孔介质内多相驱替的可视化实验与微观机理

报告人:雷文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

内容简介:多孔介质内的多相流动广泛存在于自然和工程应用中,如生物医药制备、微化工过程、油气资源开采、地质储氢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在这些系统中,宏观驱替模式深受微观界面行为的影响,因此,理解微观流体动力学过程对于优化宏观多相驱替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多孔结构的复杂性及流体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多相流动的微观物理及其对宏观驱替模式的影响尚不明确,这显著制约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微流控实验为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下研究多孔介质内多相驱替模式和微观机理提供了有力工具。报告通过可视化微流控实验探讨多孔介质内多相流动的关键科学问题:1)复杂结构诱发的界面现象及其影响多相流动的宏微观调控机制;2)复杂流体引发的反常界面现象及其对多相驱替过程的调控。

个人简介:雷文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博士后,2022年获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2016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程力学学士学位,其研究领域专注于复杂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多相驱替与微观机理,如基于微流控实验的多孔介质内多相流动可视化研究、复杂流体(如胶体、聚合物、微纳米颗粒等)在多孔介质中多相驱替的动力学分析、多相流及软颗粒的孔隙尺度模拟等等。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PNAS, JFM, ACIS, JCIS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中/美国发明专利10余件。

报告题目:吸渗过程CO2-盐水相间传质与界面演化机理孔隙尺度研究

报告人:吕鹏飞,中北大学

内容简介:CO2咸水层封存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而溶解俘获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均发挥着最小化风险的关键作用。由于CO2-盐水质量传递过程受到众多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多孔介质气-液相间传质机理目前仍未阐明,此外在非饱和状态下,气-液传质过程还会对CO2毛细俘获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次报告将介绍团队基于微焦点X射线CT在吸渗过程CO2-盐水相间传质过程的实验研究进展,在孔隙尺度讨论CO2-盐水相间传质测量方法与传质规律、气泡界面演化模式及其对CO2毛细封存稳定系的影响机理。

个人简介:吕鹏飞,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主要从事咸水层碳封存过程孔隙尺度气-水运移、传质与俘获机理、多孔介质储热技术等方面研究。近年来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Applied Energy、工程热物理学报等行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和留学人员择优资助等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

- END -

欢迎加入石油圈科技人才广场
↓↓↓


石油圈
跟踪全球油气行业科技前沿及发展动态,聚焦双碳能源转型与产业数字化变革,聚合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能源科技自立自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