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河发源于梧桐山北麓,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横岗、龙岗、坪地、坑梓,出坪地下陂被称为淡水河。龙岗河干流长20.73公里,流域面积364.4平方公里。在改革开放初期,高速的粗放型发展,让原本清澈的龙岗河受到了严重污染,引发了龙岗区持续的治理探索。龙岗河的治理过程,经历了从城市发展初期的无序排放、初步整治、全面治理和提质增效几个阶段,是龙岗区发展蝶变的缩影。“十三五”以来,龙岗区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六水共治”的思路,铁腕治污,创造了河道治理的“深圳速度”,催化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的“幸福河湖”,成为居民生活的亮丽风景。
每逢风和日丽的下午,龙岗河廻龙桥周边游人如织,卖麦芽糖的敲着铁錾叮叮作响,自拍的拿着手机到处找点位,家长们呼喊着孩子的名字;孩子们则有的在沙滩上挖沙,有的拿着水枪相互喷水,有的拉着家长在河中“石步子”上来回跳跃,好一派热闹景象。可在12年前,市民对这条母亲河可是避之则吉的。
水清岸绿的龙岗河。龙岗区委宣传部供图
龙岗河是龙岗区的母亲河,发源于梧桐山北麓,东北流出坪地入惠阳称淡水河,最终汇入东江。
20世纪80年代以前,龙岗河的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直接用于生活和生产。老一辈人回忆,那时人们在河里洗完澡,还从河里挑上一担水回家洗衣做饭。
1979年,深圳建市后走上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让河道水体受到严重污染。龙岗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也迈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大量“三来一补”企业为龙岗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这种粗放型发展的代价也是明显的,大量电镀、线路板、化工等“三高两低”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龙岗河,导致龙岗河水体迅速黑化变臭。进入20世纪90年代,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戴纪翠博士团队对1996年至2007年深圳河、布吉河、龙岗河和茅洲河水质年际变化的调查研究,龙岗河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在四条河流中是最严重的,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总体达不到Ⅲ类水质标准。
由于龙岗河是跨区域河流,污染影响的不仅仅是龙岗,也让下游的淡水人没有水喝。当时惠阳区政府干部从惠城区到淡水上班,都要自带瓶装水。龙岗河污染问题造成了较为强烈的区域矛盾。深圳本身是严重缺水的城市,需要从惠州市上游的东江引水来解决缺水问题。这个矛盾就在引水工程谈判过程中展示出来了。据原深圳市市长李子彬在《我在深圳当市长》中回忆,惠阳区领导曾在双方开展引水协商时对他说:“你们向我们要清泉,你们给我们的却是砒霜!”不仅让他脸上挂不住,更让引水谈判拖了8个月才敲定下来。
与河水污染并存的是,河道壅塞和河道两岸土地水量调节功能丧失,让龙岗逢雨必涝。
据《深圳市水务志》记载,1997年7月19日,梧桐山脉100平方公里范围突然发生特大暴雨,梧桐山脉北麓,三洲田水库24小时降雨量高达496.9毫米,横岗、龙岗、坪山一带降雨量390毫米。降雨导致山洪暴发,130多处山体滑坡;深惠、深汕高速公路中断10个小时,横坪公路全线瘫痪;共有144个自然村受灾,600多家工厂、商店受水浸;山洪摧毁水利工程多宗,其中三洲田水库上坝公路全线被毁,电站压力水管被冲得横七竖八,一塌糊涂。
龙岗河的整治已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自1997年开始,龙岗区水务部门开始进行综合性的治污和防洪治理探索。
治污探索主要是建污水处理厂。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污水处理厂是个大项目,资金少则数千万元,多则过亿元。而这一时期,龙岗区政府年财政收入不过数亿元,拿不出这笔资金。“一心治河却两手空空,直让人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龙岗区政协原副主席陈红在《龙岗记忆1993—2016》中回忆。
为了建设污水处理厂,龙岗大胆采用了社会融资模式,与民营企业合作建厂,由企业负责运营一段时间,再收归政府。这种方式是时下流行的BOT、TOT模式的前身。但在当时,龙岗可谓是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还记得看到龙岗河畔首个污水处理厂成功投入运营那天,我和同事们笑谈巧妇‘能’为无米之炊。”陈红说道。
关于解决城市洪涝问题,龙岗区在1997年之前,就对龙岗河有过多次整治工作,主要集中于河道形态改造和排洪功能的提升。
1991年4月,龙岗镇就结合墟镇市政建设需要,对龙岗河的圳布岭至龙岗大桥河段进行过一次整治。这次整治持续了5年,形成5公里长、比较规则的干流河道。同期,还对岗背村至蒲芦陂干流的3公里长的河段进行疏浚。
1997年4月,龙岗区政府出台龙岗河整治规划,整治目标是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于1998年冬开始施工。这次整治分别是油罂口切角拓宽工程和蒲芦陂治理工程。该项工程曾于1977年至1978年进行过勘测规划,准备1978年投入建设,但因历史原因工程被搁置。
油罂口切角拓宽工程位于今天坪地街道低山村和鲤鱼坝之间。“油罂口”呈峡谷状,过水断面十分狭窄,排洪不畅,造成上游壅水洪涝。工程的目的是扩宽河道。此次工程是对“瓶口”切角拓宽,裁弯取顺河道,分为4个标段同时施工,工程投资为2100多万元。
蒲芦陂治理工程位于今天龙城街道与园山街道的河流交界处,工程目的也是增加排洪能力。具体任务是降低蒲芦陂0.8米,同时在陂身开2孔各5米宽的泄水闸门,减少河道壅塞和拓宽过水面,减少上游的淹没范围,工程投资660多万元。
早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河道整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龙岗河的排污压力,提升了排洪能力,解决水体黑臭问题还在路上。
进入21世纪,龙岗区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到2007年,龙岗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278亿元,超过了海南省。而与此相伴而来的是城市的加速扩张和生产生活污水的加剧排放。龙岗河污染日益严重,干流从源头就开始污染,到下游出口吓陂处,氨氮、总磷指标全部超过V类标准,且河道淤塞严重,局部淤泥深度达1.5米,水流不畅,又加剧了水体黑臭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关注。
2000年,龙岗河污染问题被列为广东省人大代表视察对象。2007年,龙岗河治污问题被广东省环保局督办,被深圳市环保局发出限批令。在各方协同推进下,龙岗区下定了“宁可发展放缓,也要把污染防治好”的决心,铁腕推进“三河”(龙岗河、坪山河、布吉河)综合治理。
2007年,按照“一次立项、分期实施、一次成功”的策略和步骤,完成了“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立项。2008年3月,龙岗区“三河”污染综合整治会议召开。
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分管水务的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市环保局时任局长,深圳市水务局时任副局长和省环保局东深监察分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参会。会上,时任龙岗区委书记表态“举全区之力打好‘三河’整治攻坚战”,时任区长与相关单位一把手逐个签订“治污军令状”。
这次“三河整治”,省政府和市政府的整治目标是: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所突破,八年明显改善,远期达标交接。龙岗区制定了更高的标准,提出“5年清河、5年河清”的目标。
一年初见成效,是指到2008年底,水体中超标污染因子不新增,综合指数有所下降;三年有所突破,是指到2010年底,深惠交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Ⅴ类;八年明显改善,交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Ⅳ类;远期达标交接,是指到2020年底,流域水体、水质基本满足功能要求,生态基本恢复,深惠交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Ⅲ类。龙岗区提出的“5年清河、5年河清”,是指用5年时间完成“清河”攻坚战,确保在10年左右时间内,实现“河清”,比广东省下达的总任务完成时间提前了两年。
为确保整治工程顺利推进,龙岗区提出了“三个舍得”(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名誉)“两个不惜”(不惜暂时把发展速度降下来、不惜放弃一些投资项目),开展“清源”“蹲点”“除黑”“整治”等行动,推进整治工作。
先手棋就是遏制污染增量。具体而言就是严格控制“三河”流域上的工业项目。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这意味着龙岗区需要牺牲一定的发展速度,放弃一些投资项目,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对存量产业,采取铁腕治污。对违法排污行为,采取高额罚款、吊销排污许可证、舆论曝光、公开忏悔和刑拘等硬手段,予以坚决打击,重点整治环保管理差或有违法行为的污染源,对限期治理的污染企业挂牌督办,对经治理不达标的企业一律关停;其间还陆续建成了横岗、横岭等5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到37.5万吨/日,完成59座环保垃圾转运站建设,污染趋势得到较好的遏制。
2008年底,龙岗河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39.7%,实现了一年见成效的目标。到了2010年又比2009年又下降6.1%。
接下来是排污管网系统的建设。2010年,为满足“绿色、生态”大运会和市民人居环境改善的要求,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总投入21.3亿元,分两期对龙岗河干流梧桐山河、大康河汇合口至深惠吓陂交接断面19.9公里河段,实施防洪、水质和景观的“三位一体”综合整治。
“治理龙岗河,截污箱涵立了大功。”时任龙岗区河道流域管理中心主任黄晓东介绍说,“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能这么快取得明显的成效,正是因为学习韩国首尔市清溪川的水质恢复经验,在沿河修建了32.2公里长的箱涵(干管)”。对龙岗河干流沿河的363个排污口漏排污水和7条支流混流污水用橡胶坝截流,将污水引入箱涵输送至下游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治水,难在拆迁。2010年4月,龙岗河干流治理一期工程龙城段征地拆迁工作启动,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资金不到位等困难。拆迁难,难在资金。在拆迁面积90%是工业厂房、补偿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龙城街道先行启动了项目测绘、评估等工作。到2011年5月底,拆迁工作完成了80%的签约任务。拆迁谈判的过程是艰难的,其中一个“硬骨头”是一家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的化工企业。业主提出了7400多万元的超标准补偿要求。经多次面对面沟通协调,一个月后以1400多万元的补偿价签约,成功清退了这家高污染企业。至此,龙城街道龙岗河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告捷。
龙岗河龙城段。钟致棠摄
龙岗河一期综合治理工程,创造了3个“深圳速度”。一是仅用7个月时间完成长度10.9公里河道整治前期设计工作;二是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征地21.5万平方米、拆迁建筑10.48万平方米、补偿资金约3.5亿元的工作面;三是用9个月时间完成了7亿元建设工程。与韩国在两年三个月内花费约20亿元人民币改造清溪川相比,有其8倍工程量的龙岗河一期工程,在速度与效率都后来居上。
历经3年综合整治,到2012年底,龙岗河干流实现四个巨变,一是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干流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二是实现污水快捷处理,干流全河段河道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50%,基本消除“黑臭”,水质由劣Ⅴ类上升为观赏性景观水体;三是沿河生态系统逐渐恢复,龙岗河干流再现鱼翔浅底、飞鸟逐水的自然生态景观;四是再造了生活景观,沿河修建了亲水平台和绿道系统,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实现了水清岸绿,从“黑水河”到“流动的城市绿道”的蜕变。
“龙岗河道唔比往,河流顺畅水质良,自然生态好风光,白鹤驻足河中嬲,鱼儿游下又游上,沿河两岸花草香……”这首龙岗作词人廖玉娥创作的客家山歌《龙岗河畔笑声扬》,近年来,在本地乡亲之间传唱度较高。山歌生动反映了龙岗河沿岸水草丰美、白鹭成群,人与自然相生的和谐画面。
这是龙岗治水提质增效的成果。2010年至2012年完成对龙岗河干流的综合整治后,2017年和2018年开展支流的综合整治,2019年从河道延伸到岸上管网的分流建设。
其间,坪地街道推进“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丁山河综合治理为后续龙岗河治污提质提供了宝贵经验。丁山河整治包括水质改善工程、河道景观提升工程、河道堤防工程三大主要工程。作为治理核心的水质改善工程采取上游收集处理、本段截流转移和蓄洪处理利用三项技术;其中,蓄洪处理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蓄洪雨水处理系统,挖建人工湖,实行河湖分离,通过湿地过滤、净化和收集,在调蓄后补给景观湖与河道。同时将人工湖与景观提升结合起来,打造了优美的蝴蝶湖及居民慢行系统,旱季作为景观湖,汛期作为河道的滞洪区,将生态湿地功能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特别是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和雨污分流体系的完善,为龙岗河的水质工程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理念与技术支撑。
龙岗河坪地段。龙岗区委宣传部供图
水质提升治理是一项涉及面更加广泛、工作更加精细的工程。“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要全面消除黑臭。”龙岗河干流碧道项目组负责人张五岳回忆说。围绕水质提升,龙岗区将龙岗河治理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将横岗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提升到了日均处理量达5万吨,并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2019年,流域内21个黑臭水体和324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吓陂出境断面全年均值已达V类水标准,实现了“河清”的治理目标。
2021年,龙岗区又在全市率先提出“幸福河湖”建设方案,努力实现一年“秀水长清”、三年“碧水安澜”、五年“幸福河湖”的目标。截至2023年12月,全区已累计建成龙岗河干流碧道示范段等碧道100.93公里,其中珍珠滩段、龙园段尤为经典,成为亲子互动和游客打卡必去的美好河道,于是出现了文章开篇的美好景象。
龙岗河干流碧道(示范段)项目施工中。龙岗融媒资料图
与水质提升治理建设目标匹配的,是低碳发展理念的践行。随着龙岗河治理的不断深入,龙岗区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也迎来了强劲发展的势头,绿色低碳的文化也更加深入人心。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龙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逾八成。产业结构的优化极大地提升了工业用水效率:工业用水比例从29.6%下降到25.9%,工业增加值耗水量下降47.32%,万元生产总值耗水量从15.0吨/万元降至8.5吨/万元。2021年,龙岗区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勇担“碳路先锋”,打造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示范区,加速“三高两低”产业的腾换进程,绿色低碳产业总产值达到789.01亿元,增速17.5%。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连续6年新增达标城市面积居全市第一。2023年,全区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15年的17%降至7.94%;再生水替代自来水量达740万立方米,居全市各区第一。
从当年壮士断腕般的龙岗河铁腕治污,到今天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龙岗区已走出一条“低碳”引领、绿色发展的工业强区转型之路。
“龙舫”攻坚战
“龙舫”位于今天龙岗街道新生社区附近,具体位置在龙岗桥上游龙岗河紧靠北岸的河道内,建筑主体参仿了20世纪90年代全球最大的海上食府香港珍宝海鲜舫的形制,是作为丽湾酒店配套的茶馆和饮食城而建的。
“龙舫”始建于1992年,是由还属于宝安县管辖的龙岗镇人民政府引进港资建设运营、政府出地参股的政企合办旅游餐饮项目。合办的具体方式为政府出地占20%股份,由港商出资,占80%股份。
“龙舫”建筑长67米,宽23米,高出龙岗河堤坝20米。建筑设计以“龙”为造型,含有龙岗的“龙”之寓意;选择在建在龙岗河道上,是想为游客提供品美食观河两岸风景的美好服务。
1993年宝安县撤县,并分立龙岗、宝安两区,“龙舫”项目在政策延续上出现了问题:水利部门给了批文,国土部门却未通过。项目建设被迫停止,而随着河道污染不断加重,作为餐饮旅游项目开发的价值已然失去。项目停滞后,作为政府主导、港人出资的项目,投资多、牵涉面较大,是拆除还是保留争议不断,处理难度很大。
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其经历大体上经历了“1992年政企合作建酒店—1994年封顶无法办理报建手续—1994年市、区水利部门同意保留—2010年市水务局因龙岗河治理施工提出拆除—2013年龙岗区根据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评估建议暂时予以保留”的反复过程。
2018年3月,深圳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时指出该建筑物不符合河道管理规定,要求解决这一违建问题。区委、区政府成立龙舫拆除行动指挥部,组建拆除施工、安保警戒、交通疏导等7个专项组,明确任务分工。执法、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提前一天入场,排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拆除行动首日,区委、区政府、龙岗街道主要负责人率队提前进场,检查行动准备人员疏散、安全保障等工作。施工方逐层、逐跨、逐间破碎拆除,仅用一个多月就迅速完成龙舫的拆除工作。
龙岗河“龙舫”的拆除典型事例,是落实河长制“见行动”“见成效”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力举措,对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起到很好的模范示范效应。从2020年3月11日至2020年5月11日,龙岗完成市下达的501处整治任务和区自加压力增加的207处整治任务,共计拆除隐患建筑160处、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来源:特约撰稿人 徐生 黄腾龙
责编:邱妍灵
校对:徐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