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百色,相隔千山万水,空间距离在1997公里至2142公里之间。都说距离产生美。当民航班机凌空而起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将到达诗和远方。
百色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东邻贵州,西靠云南,北与贵州兴义毗邻,南与越南接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地,也是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接合部。壮汉瑶苗彝,这五个字在这里是一个固定词组,表明此地居住着五个主要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了绝大多数。
百色,一个名字里就有无尽色彩的地方。据说,这个地名来自壮语“博涩寨”,意思是“山川塞口地形复杂之地”。历史上,百色曾是人类发祥地,右江两岸出土并经专家认定的史前文化遗址多达100多处。
多民族共聚一处,使百色的文化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当我飞越关山踏上这块土地的那一刻,我便竭力分辨着所到之处最为鲜明的色彩。
百色山水与古迹
不少人知道百色这个地方,无疑源自“百色起义”。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组织并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百色市解放街,有一幢历经三百年沧桑的粤东会馆,当年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也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和指挥所,如今已成为百色起义纪念馆。邓小平领导的这支工农武装进驻粤东会馆后,尊重广东人的传统习俗,没有对会馆内的摆设做任何改动。今天在会馆内,依旧可以看到当年广东商人供奉的神像,图案精美的砖雕、灰雕也基本完好。粤东会馆作为百色起义纪念馆,已经成了闻名遐迩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化底蕴深厚,传承久远。红色,毫无疑义地成为当下百色文化最鲜亮的一抹底色。
岁月荏苒,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红土地上留下的印记却镌刻在后人的心中。经过多年建设,百色起义纪念馆与百色起义纪念碑、红军桥等一起组成了百色起义纪念园,高高矗立在城东的后龙山、盘龙山、迎龙山上,属于全国著名的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迄今为止共接待了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来自国内外的观众2000多万人次。红色加绿色的发展模式,是该园区的鲜明特色。
位于百色城东的百色起义纪念园
百色的天空如同被水洗过一般,清澈而明亮,蓝天上点缀着朵朵白云,阳光透过云层,给万物披上了一层斑斓的色彩。山间云雾缭绕,如梦如幻,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场视觉盛宴。旅游大巴沿S60高速公路疾驰,车窗之外,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圆锥形山体逶迤连绵、蜿蜒不绝。放眼望去,青山葳蕤,绿水碧澄,触目所见,只此青绿,宛若一幅徐徐打开的山水画长卷。装扮百色的最大色块,无疑是大面积的绿色。
我们经德保先抵百色所辖县级市靖西。靖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152多公里,素有“西南重镇,山水边城”美誉,一直被称作“小桂林”。靖西旧州古城据悉是公元808年(唐朝元和三年)正式建州的,当时被命名为归顺州。南宋末年,张天宗随文天祥抗元兵败,率部众300余人退走广西,看中此地山清水秀、气候温和,便在此长期住下,与原住民一起开垦山林、造田引水,还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授给当地居民。今天的旧州古镇早已旧貌换新颜了,但吸引四方游客不顾舟车劳顿赶来的,依然是这里的绿色。
世界是彩色的,但我那几天一直感觉百色是绿色的。鹅泉是西南三大名泉之一,与大理的蝴蝶泉、桂平西山的乳泉齐名,也是德天跨国瀑布的源头之一。整个景区四面青山环绕,湖面群鹅嬉戏,岸边绿树成荫,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渠洋湖又称岜蒙水库,是一个大型喀斯特高原湖泊。泛舟湖区,远处秀峰如林,眼前碧波荡漾,看无风水面琉璃滑,赏两岸青山竹影翠,仿佛置身于画家笔下的青绿山水画卷之中。这些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打卡地,主打的莫不是一个“绿”色。
鹅泉的湖面群鹅游弋
通灵大峡谷被称作是广西群山里的“绿腰带”,这里奇峰罗列、溶洞幽深、植物茂密,到处是古树老藤。陪同的导游阿妹语带自豪地介绍说:“峡谷内生长的各种植物有2300多种,其中不少具有宝贵的药用价值,所以又被称作中国的壮药园。”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们见识了珍稀的桫椤,一种据说出现在侏罗纪、几乎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莲子观音座,不仅从未见过,连听也没听说过。至于芭蕉、滴水观音等南方植物,都是叶片肥硕,碧绿油亮。最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植物几乎都长在岩石里,粗壮的根系向每一处石缝顽强地延展、扩张,显示出绿色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绿色波长适中,看起来较为柔和,不会产生炫目感,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最为清晰,能减轻眼部肌肉的调节负担,让人感觉舒适与宁静;而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而言,绿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万物生长与复苏,看到绿色,人们普遍感到内心被洗涤而澄净了。
通灵大峡谷被称作广西群山里的绿腰带,植被繁茂,物种珍稀
百色还是黄色的。眼下正是深秋,大地一片金黄。广西的媒体朋友宾阳指着车窗外的景色告诉我,百色多山,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山与山连接的平缓处,当地百姓都会用来开垦种庄稼果蔬。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庄稼地沿着山势形成一层一层的梯田状,大小规制不一,层层叠叠。尚未收割的晚熟水稻,被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在阳光下呈现一片一片的金黄,与周围植被繁茂的绿色群山相映成趣,俨然一幅浓墨重彩的丰收油画。
百色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分温热地区、温凉地区、冷凉地区三种不同的耕作区。右江河谷盆地属温热地区,素有“天然温室”之誉,被袁隆平院士赞为“右江河谷赛江南”,是名副其实的“大粮仓”,较为出名的稻米有“靖西香糯”“田东香米”“田阳香米”等。旧州古镇街上,到处可见居民在自家门前晾晒着刚收割下来的金黄稻谷。导游告诉我们,这便是靖西的特产香糯米。黄色,是大自然给予这片土地辛勤耕耘者的馈赠。
从鹅泉景区一路走来,看到两边空地里都种着水稻,谷穗金黄,把丰收和希望涂在了百色的大地上。在色彩心理学中,黄色通常象征着光明、希望、快乐和活力,给人一种温暖、明亮且引人注目的感觉;而在农耕文化中,黄色是与丰收、大自然的富饶联系在一起的,预示着富足和喜悦。导游说,那些水稻是从邻村移栽过来的,作为一种大地景观供游人拍照打卡。等到水稻成熟收割以后,地里就会种上油菜,到春天油菜花开,大地又是黄灿灿的一片。大自然有一双神奇的魔手,时刻能把大地涂抹得五彩斑斓,而黄色就是百色季节性的主色调。
鹅泉景区作为大地景观的稻田
旧州古镇居民在家门口晾晒的靖西香糯米
离开靖西,我们一路前行来到海拔1100多米的那坡县,感受黑衣壮的文化魅力。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他们以黑色为美,并以黑色作为服饰和族群的标记,被誉为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黑衣壮主要聚居在那坡县境内,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千百年来,当地民众以山头为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保留了黑衣壮独特的民俗文化,被称为“壮族的活化石”。
“尼的呀,尼的呀……”车子刚抵那坡县中山村村口,一阵粗犷的黑衣壮民歌便传到我们耳畔。只见不远处接龙桥上,一群黑衣壮妇女头戴黑色头饰,身穿黑色服装,备好了梨花酿美酒和茶水等候着,用当地古朴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那坡县委宣传部部长黄国剑告诉我们,黑衣壮过去家家户户都有大染缸,用蓝靛染制的黑布制作衣物,从布料到染料,都取材于自然。妇女的头饰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内头服是一块白头巾,外头服是一块长黑布条,折成大菱角形状后戴在头上。这样的黑衣壮妇女头饰平时生活中已不多见,只有在节庆活动或正规场合才会这样穿戴。
居住在海拔1100米的那坡县黑衣壮人以黑为美,被称作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尼的呀”,是那坡壮语里“好的呀”的意思,也是黑衣壮流传的民歌中常用的衬词。在历史长河中,黑衣壮至今仍保存着古朴完整、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谣,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的富矿”。中山村是那坡壮族民歌的发源地之一,其特有的“同歌”文化是当地的传统民俗,已传承了上千年,现已发展成为特有的民族节庆“同歌节”。“我们这里有很多自然和文化资源,比如兰花资源、天坑资源、壮族民歌资源。”那坡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干部周捍华在一旁介绍说。近年来,那坡县积极开发黑衣壮民俗风情资源,大力发展黑衣壮民俗风情旅游,这个“以黑为美”的族群,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让世人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寨子里,带领村民跳庆丰八字舞、民族团结舞的62岁村民杨桂金被一群游客团团围着,她笑容满面地对大家说,她们这个歌舞团队约有20个姐妹,平时各自在自家田里种地干活,景区有活动就会过来表演黑衣壮歌舞。这些年,她还开起了民宿,和老伴一起打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前些年有美国游客偶尔到了山寨,喜欢得不愿离开,一下子就住了十来天。“想不到我们黑衣壮山寨人现在也吃上了‘旅游饭’,生活可比以前好多了!”
热情好客的黑衣壮妇女在村口以梨花酿酒和茶水迎接客人
以黑为美的独特审美习惯,表明了黑衣壮人对传统民俗与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也体现出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执着。百色的少数民族风情原生原态、绚烂多彩。壮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壮文化等近10个民族品牌,现在均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苗族跳坡节、彝族跳弓节、句町文化节等民族节庆更是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可以与七彩民族来一场面对面的对话,主动走近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即将告别百色了。翻看手机里一路上所拍的照片,色彩斑斓,美不胜收。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百色还是金色的。依附于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合作规划,以明年中越建交75周年和“中越人文交流年”为契机,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百色,正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自身的边关风情,将各个景区串珠成链,打造百色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百色,你究竟是什么颜色的呢?来的时候我曾这样问自己,走的时候我似乎可以这样回答:你用红色铭记历史,用绿色拥抱自然,用黄色迎接丰收,用黑色坚守传统,又将用金色书写未来。而每一种颜色,都描摹着百色各族儿女的智慧与希望。
黑衣壮人表演民族歌舞
遇到传统节日,黑衣壮人会举行篝火晚会载歌载舞地狂欢庆祝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洪伟成
文字编辑:伍斌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泰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