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商拓展数字经济就业生态二次繁荣

时事   2025-01-22 15:45   北京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电商平台深度激发广大商家积极参与,所形成的“普惠型”就业生态不仅为传统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为弱势和边缘群体拓展了就业空间。

2025年开年,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发力。1月1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有效激发各类企业培养使用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以达到促进职工增技、技能增收、企业增效的作用。

同时,四川、河南、陕西、天津等地也相继出台促就业政策,通过取消应届毕业生限制、组织招聘活动、对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等,为就业人员提供更大力度支持。可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部门、各地区围绕促进高质量就业,正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

202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立足高质量发展,以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推动就业质量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并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等四个方面部署了二十四条举措。

这是新时代以来,首次从中央层面出台的促就业指导性文件,标志着"就业优先"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不仅再次强调了就业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要性,还为破解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事实上,随着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领域各项工作的重要导向,就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只有发展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例如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经济在优化供需匹配、促进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形态岗位,在保就业、稳就业、扩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随着数字经济从业人员规模加速扩大,职业类型更加丰富多样,数字经济已成为新型就业岗位的“孵化器”“蓄水池”,成为拓宽就业新空间的重要途径。

1

带动就业逾5500万


2025113日,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结合公开数据及电商生态业态创新与就业促进相关情况,深入探讨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就业带动能力。

《报告》显示,作为新就业形态的主要承载者,互联网平台一边汇聚着千万中小微企业,另一边关联着众多劳动者,平台发展与就业民生紧密相关。以拼多多为例,目前平台商家数量已达到1420万家,涉及品类丰富、业态多元。综合商家端带动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以及间接就业四个维度,拼多多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达到5532.1万个。

《报告》项目组负责人、中国社科院大学副教授刘晓春表示,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创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更广泛的人群,“产业+互联网”的模式为从事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的数千万人口,以及妇女、老年人等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拓展了就业机会,具有普惠性。

《报告》从三个维度阐述了电商生态业态创新与就业促进的互动关系。

谢瑞玲是受惠者之一。2017年,她怀上二胎后便不再外出打工,在甘肃天水的老家甘江村生活。这里盛产果型高桩、五棱突出、全国闻名的花牛苹果。过去,由于水果产业管理不善,年轻人只能外出谋生。但近年来,受益于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花牛苹果热销,村里大大小小的果蔬仓库建了几十家,就业机会摆到了家门口。

一次,谢瑞玲路过甘江果蔬仓库看到招工启事,欣然联系。招工老板张鹏飞自2019年在拼多多销售水果以来,销路逐渐打开。尤其去年9月,拼多多在首创中转包邮模式的基础上,又免除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张鹏飞的店铺销量持续稳定增长,目前日均单量约2000箱,销售范围拓展至东三省及青海、内蒙古等偏远地区。

“苹果越卖越好,我们的工作和收入也更加稳定。”谢瑞玲每天7点半上班,下午5点下班,中午午休还可以接娃回家做饭,月结薪资超3000元。“离家近、能顾家,工资也比打零工高”,她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而在江苏东海县,像谢瑞玲这样的宝妈甚至“不够用”了。自2019年以来,当地穿戴甲产业在拼多多一路狂奔,带动了5万多名从业人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妈妈岗”。例如,自称“最早一批把穿戴甲在拼多多卖火”的马壮,在平台实现千万元级销售额后,开设了20多个工作坊,合作宝妈600多名。她们一般每制作一副穿戴甲就可获得5-8元不等的提成。随着经验累积,效率提升,熟练技工可月入过万。

拼多多助力东海穿戴甲打开销路后,解决了一批宝妈的就业增收问题。冉正鸿|摄

2

解决困难群体难就业问题


互联网平台引领的电商生态体系还在不断扩大规模。商务部《2024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显示,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5.96万亿元,增长8.8%;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量约2559.7万家,增长2.8%。

电商业态的发展与创新除了带动直接就业,也让更多“弱势群体”间接受益。在江苏无锡阳山镇,六旬老人胡秀桂种了大半辈子水蜜桃。过去,他或是挑着沉重的担子到本地市场售卖,或者凌晨租车到周边城市出摊,吃了很多苦却赚不到多少钱。

而今,在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的支持下,胡秀桂和老伴过上了果园、仓库、家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出阳山镇就能年入百万元。“只要把果子采摘、打包好,就可以直接发出,或等人上门来收。”他们种出的水蜜桃如今走出了“长三角”,最远卖到了西北五省区。

“拼多多的开放平台生态能够激发电商就业生态的二次繁荣,以平台为中枢辐射出具有鲜明‘普惠’属性的新型就业生态。”《报告》分析指出,拼多多形成了助力乡村振兴和拓展社区就业两大特色就业板块。

作为国内领先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通过“多多课堂”“农云行动”等举措,至今已累计带动逾3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助力超2000万农业生产者参与到数字经济当中,在为产业振兴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实现了收入提升与自身价值。

与此同时,多多买菜目前已覆盖全国除西藏、港澳台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超过200万个驿站自提点。该业态的仓配体系和社区自提点为妇女、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社区群体提供了灵活就业以及创收增收的选择,促进了社区“毛细血管”就业。

《报告》以拼多多为例对互联网平台的就业带动效果进行了测算。

3

就业亦有新机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此前开展的“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社保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二八定律”同样适用于电商创业,近八成网店为自我经营,二成多网店则直接带动就业,网店平均用工为2.55人。

刘晓春认为,“电商平台以广泛的用户需求为切入点,降低准入门槛和运营成本,为商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个体商家入驻,也带动了店铺的雇佣就业。同时,平台还通过挖掘市场需求,匹配商家供应,进一步激活了供给端就业。”

《报告》显示,综合商家端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三大板块,拼多多平台在国内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111.5万个。同时,依据国家统计局全国投入产出基本表可得出就业带动系数为1.62,即,1位直接就业者可以带动1.62个人间接就业。由此推算,拼多多目前带动的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420.6万。

“电商平台在乡村振兴和社区发展中创造了大量特色就业机会,推动了普惠就业的实现,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晓春认为,这些举措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业态创新促进就业岗位拓展的同时,互联网平台还不断完善平台生态的营商环境和权益保障机制,降低就业和经营成本,推动利在长远的高质量就业。

《报告》认为,拼多多在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双重驱动下,促进了高质量、多元化就业。

《报告》提到,近期,拼多多积极推出“百亿减免”“西进行动”和“新质供给”三大战略,其中,“百亿减免”希望降低经营成本,“西进行动”旨在缩减物流成本,而“新质供给”则是要把产品、技术和品牌创新的成本打下来,以电商生态机制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融合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刘晓春表示。

就业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细致的工作。新就业形态正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与蓄水池,平台企业通过拥抱数智化发展,优化商业模式和服务体系,提供丰富多元的就业创业机会,助力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为新就业形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瞭望智库
瞭望智库是新华社批准成立的、瞭望周刊社旗下的国情国策研究机构。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信息调研网络与《瞭望》深耕国策研究的基因,瞭望智库与决策机构、海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密切互动,充分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