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指南|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

健康   2024-10-20 18:13   内蒙古  

1

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


- Part 01 -


青年大学生想要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有所作为,应努力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原则,这样有助于其在择业求职、恋爱交友、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环境。人际交往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的。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增长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没有一个时期会像青年时期这样强烈地渴求被人理解、被人接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接受,能够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能够获得长久稳定的友谊与爱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愿所能决定的,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建立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基本原则。人际关系复杂且微妙,但其中有些原则是有迹可循的,掌握这些原则,就能“有章可循”,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1.平等、尊重交往

俄国作家屠格列夫的《乞丐》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走在大街上,遇到一个伸手向他乞讨的老人,可他翻遍了所有的口袋却没找到一分钱,他深感不安。不是握住乞丐的手说:“对不起,兄弟,我什么也没有!”虽然他没有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但这声“兄弟”却让这个乞丐感慨万分,回答他说:“哪儿的话,我已经很感恩了,这也是恩惠啊!”
现实生活中,交往的对象包括各种各样的类型,有的比自己优秀,有的却不如己;有的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有的则不然。但不论他人是谁,大学生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人格、权力等。
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因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轻视他人。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2.真诚原则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心理学家通过多种测量发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真诚”是最受人欢迎的个性品质。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与其他所有动物一样,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也是心理意义上的。真诚的交往带给双方的是对彼此行为的预见性。通过真诚的交往,彼此可以加深了解,每个人都可以对他人下一步的行为做出正确的估计,这就形成了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而跟一个不真诚的人交往。则对其下一步行为的预估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会促使个体产生高度的自我防御,构成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可以容忍他人的缺点与失误,但是对于虚伪与欺骗却难以接受。坚持真诚的原则,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襟怀坦白。

3.互惠原则



互惠性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需要考虑共同价值与共同利益。让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均能获取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与平衡。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重视与互相支持,互惠性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功利性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基本动力。人际交往过程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都是相互的。心理学家霍斯曼在1974年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中对这一原则给出了解释,人际交往的过程就如同商品交换一样,是一种等价的、公平的交易,商品交易能够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收支平衡,在人际关系中则是互惠互利。人际交往中的这种交易,我们不仅仅在等价地交换物质,更重要的是存在精神层面的互利。人际交往中的精神互利就是指交往双方互相理解、信任、接纳、认同,从态度、行为到观念、意识等方面均能达成一致,并能从交往过程中获取精神层面的满足与愉悦。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坚持互惠性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4.宽容原则


无论人们如何谨慎,无论如何熟识交往之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和谐音符。“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人,这是个体差异性的表现,也是组成多元化社会的基础。我们总是和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群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难以避免矛盾与冲突。如果这时,我们毫不退让,斤斤计较,不仅会让自己的情绪变坏,造成心理波动与失衡,还会激起其他人的不良情绪,造成矛盾的激化,加剧冲突的程度,甚至导致关系破裂,无法补救。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会宽容与忍耐,要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即所谓的“换位思考”,要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要能容下他人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尊重他人的个性。只有“化干戈为玉帛”,才能让关系不断地延续下去。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体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5.适度性原则


人世间的事,终难尽善尽美,而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度”字。首先,交往的范围需要适度。“邓巴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能保持亲密关系的人数在150人左右。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与所有存在交集的人保持人际交往,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交往范围的适度性。其次,交往时间的适度性。人际交往固然重要,但它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如果一个人整天钻营于人际关系,短时间内貌似收益颇多,但长此以往,必然失去对自我的审视。人际交往是我们实现幸福生活的途径,但却不是生活本身。最后,交往的程度要适度。人际交往过程中必然存在情感的卷入,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自我暴露的适度性。心理上的距离是我们自我防御的必要机制,即使再亲密的关系中,我们仍然需要自我独处的空间,“距离产生美”的由来也正在于此。

排版:娜木汗
稿件来源北师大基础教育教材
初审:白图雅
复审:金振华
终审:张强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
内医大学蒙医药学院教务课程、招生就业、学术科研、共青团工作、学生活动、学生生活日常管理等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