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 周恩来:“我可以尽一个晚辈的义务和孝心了”

文摘   2025-01-31 08:05   四川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恩来一直认为,革命者也应该恪守孝道。
周恩来从小被过继给小叔父,因此有两个母亲,生母万氏和养母陈氏。但两位母亲在周恩来很小的时候就相继去世,这让他很小就懂得亲情的可贵。对母亲的怀念,是刻骨铭心的。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对众多记者说: 35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亲恩未报!
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一生在外奔波,非常辛苦劳碌。晚年重病中的周恩来曾主动跟侄儿周秉钧谈起自己的父亲:“我对你爷爷是很同情的。他本事不大,为人老实,一生的月工资也没超过30块钱。但是他一辈子没做过一件坏事,而且他还掩护过我。”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曾把父亲接到重庆,父亲去世后,周恩来将父亲的照片放在钱包里,一直带在身边,照片的背面,周恩来工工整整地写下四个字:“爹爹遗像”。
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国家总理的周恩来曾先后把八婶母杨氏、六伯父周嵩尧等家族中的老人接到身边。这其中,最特殊的当属周嵩尧。他在清朝时曾做过邮传部郎中掌路政司,民国时曾担任江苏督军李纯的秘书长,还做过袁世凯的秘书。在袁世凯称帝时,他曾上书劝说袁世凯不要逆潮流而动。抗日战争时期,周嵩尧多次拒绝日伪劝说,而隐居扬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在南京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周嵩尧曾专程前往南京相见。
新中国成立后,周嵩尧来到北京。周恩来满怀深情对周秉德说:“忠孝不能两全,对生我的父亲,特别是养育我的四伯父都没有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现在你六爷爷要来北京,我可以尽一个晚辈的义务和孝心了。”
在北京期间,周恩来多次接周嵩尧到西花厅,吃饭聊天或者探讨问题,这样的情形让老人家非常开心。遇有越剧、扬剧或淮剧进京表演,周恩来总是叮嘱西花厅工作人员,别忘了买两张票给老爷子送去。周恩来惦记老人在北京怀念故土,百忙之中还不忘叮嘱自己的弟弟常去探望,以解思乡之情。周嵩尧唯一的儿子周恩夔因病去世,周恩来在征得老人同意之后,托人将他最疼爱的曾孙周国镇从扬州接来北京,一边上学一边陪伴老人家,并负担了周国镇的全部学杂及生活费用,以抚慰六伯父的丧子之痛。周嵩尧80岁寿辰之际,周恩来特意请来在京的亲属,在西花厅为老人家祝寿,并亲自下厨做了红烧狮子头、梅干菜烧肉等家乡菜。
周恩来跟大家说,周嵩尧虽然是旧社会的遗老,但应该肯定周嵩尧的两件德政,一是在江苏督军李纯秘书长的任上平息了江、浙两省的一场军阀战争,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涂炭;二是袁世凯称帝时,没有跟他走,这是政治上很有远见的做法。
周嵩尧去世后,周恩来、邓颖超带上弟弟一家赶去吊唁,邓颖超还亲自带领大家为老人家出殡下葬。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后来回忆说:周恩来和邓颖超悲痛肃穆的神情,让16岁的她“记了一辈子”。
周恩来用他最为朴素的感情诠释了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也让这一家风在周家的晚辈们中传承着。

(唐蕊  撰稿)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故事集》

编辑|代江苗子   责编|杨萍   编审|朱亚川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识别二维码 关注四川党史微信号、抖音号

四川党史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