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逐步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位处西部的成渝地区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基数大,经济体量大,科技实力强,产业体系完备,发展势头强劲,对整个西部地区都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中西部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需要。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成渝地区发展翻开历史新篇。
立足“高起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力有序
五年来,川渝两地党委政府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总牵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面启动,建章立制。2020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响了发令枪。当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描画了路径图。中央相关部委及川渝两省市迅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建章立制,全面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委印发一系列涵盖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等内容的政策文件。受新冠疫情影响,川渝两省市在2020年3月和12月分别以视频会议形式和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第一、二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川渝两省市党委召开全会专题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了四梁八柱。
夯基垒台,积极推进。2021年,在中央相关部委的全力支持下,川渝两省市密切协作,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3月,川渝两地首个协同立法成果《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获通过,并于当年7月1日起施行。6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5月和12月,川渝两省市分别在重庆永川和四川宜宾召开了第三、四次党政联席会议,两省市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共同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等一系列涉及交通、金融、城市建设等方面政策文件相继落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基础不断夯实。
高阶谋划,势起效显。经过两年的积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质效显著增强。2022年10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川渝两省市党代会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分别作为总牵引和“一号工程”。6月和12月,川渝两省市分别在重庆和成都举行了第五、六次党政联席会议,共同启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活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前,举行川渝共建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活动,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听取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共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有关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举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总运量突破60万标箱发车仪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而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持续显现。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2023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6月和12月,川渝两省市分别在重庆璧山和四川绵阳召开第七、八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关于优化完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合作工作机制的建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前,举行川渝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活动。《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等区域协作方案先后印发,创新引领区域融合发展的底色进一步彰显。
纵深推进,提能增级。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6月和12月,川渝两省市分别在四川广安和重庆沙坪坝召开第九、十次党政联席会议并发布建设成果,审议《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恳请国家支持事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清单(2025—2027年)》《进一步强化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方案(2025—202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五周年跨区域协作典型经验》等文件,通过共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联动,统筹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持续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向纵深。
跑出“加速度”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凸显
五年来,四川、重庆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着“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目标加速迈进。
双城引领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成都、重庆的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以市域(郊)铁路和都市圈环线高速为支撑的成德眉资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成都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突破670公里,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渝主轴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建设有序推进,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川南渝西文化旅游联盟等和泸永江装备产业联盟协同运作,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渝高竹新区、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川渝东北绿色能源、高效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挑起大梁。
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综合交通网不断完善、多向出渝出川大通道携手共建、高能级综合交通枢纽合力打造。交通路网正越织越密,川渝间已建成铁路通道6条,联合开工建设成渝中线、西渝、成达万和渝昆等高铁通道4条,在建(含改扩建)和已建成高速公路通道达24个;水路,航运网络正加速形成,从四川广安港始发经重庆果园港抵达广西钦州港的班线已稳定开行,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正式通航;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呼之欲出,成都“双机场双枢纽”已经成型成势,成都成为我国内地第三个年航空旅客量迈入“8000万级俱乐部”的城市,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居全国城市第五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项目基本建成,重庆新机场场址已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四川、重庆携手开展的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为主题的交通强国试点项目,获得交通运输部验收批复。
现代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川渝聚焦产业发展做强项,建基地、强链条、聚要素,加快形成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2023年底,两地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4个。川渝共同实施100项重大合作事项,共建300个重大项目,培育形成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21%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在科技创新方面,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锦屏深地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等一大批大科学装置持续产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金凤实验室、天府实验室高质量运行,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3家。准环对称仿星器、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创载体等项目加快建设。
改革开放成果更加丰硕。川渝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目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携手将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川渝高竹新区建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118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已统一 67项,办税时间缩短约60%。川渝协同立法项目——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正式施行,川渝协同立法项目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依法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和相应行政管理权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总结推广。借助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48个港口,进出川大通道达48条。作为开放的标志性工程,中欧班列(成渝)自2021年统一品牌以来,累计开行量已突破3.6万列,线路增至50余条,覆盖欧亚116个节点城市。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性活动成功举办,进一步拉近川渝与世界的距离。
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高。川渝锚定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生活宜居水平大幅提高。两省市共同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完成营造林超1000万亩,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川渝跨界河流25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川渝建立生态环境协作共管机制,重庆238个水站、四川331个水站实现水质数据共享,川渝累计建成4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川渝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务服务改革,“川渝通办”事项总数已达350项。
续写“新辉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履铿锵
五年来,川渝两省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这期间形成的一些做法经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
必须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历史使命。实践证明,只有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准确执行党中央战略部署,才能保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到实处。同时,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全面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的强大领导力铸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强劲的发展力。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政策配套协同。“统筹协同,合作共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实践证明,只有把政策配套的协同作为重要抓手,才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顺利推进提供重要支撑。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等改革、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纵深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协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格局。
必须坚定不移增进人民福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便民利民是核心价值取向。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才能得到更多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共享包容,改善民生”的原则,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必须坚定不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就肩负的历史使命。实践证明,只有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才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健全创新激励政策体系,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以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聚焦重点区域、强化攻坚突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双城经济圈发展赋能。
必须坚定不移做到同心实干。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实践证明,川渝唯有同心共进,才能实现高层次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进步。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强合作、密切协作、同步发力,紧紧围绕强化“四个功能”推进协同发展,做好“相互赋能、相向发展”的大文章,不断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山同脉、水同源、文同根、人相亲,川渝两省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共生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川渝两地必将继续秉持“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意识,紧密协作、相向而行,在持续“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过程中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续写新辉煌。
精彩推荐>>>>>>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荣凌在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治蜀兴川大讲堂”作专题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