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风雨只为守护你
曹 萱
桥梁不仅仅是冷硬的金属与混凝土的交织,它们更像是诉说着历史沧桑与岁月流转的诗人。作为一名桥梁加固设计师,我深深沉浸于感受桥梁的心跳与灵魂的呢喃。我倾听它们每一道裂缝背后的故事,感受它们每一次呼吸间的力量。桥梁的心跳,是我工作的节拍,它们的心声,是我前行的指引。我致力于用匠心与温情,呵护这些无言的巨人,让它们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诉说着不朽的传奇。
G209阳日大桥:
英雄永不落幕
阳日大桥,这座屹立于神农架林区阳日镇的古老战士,是我职业生涯中极为特别的存在。它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传承。
云雾中的阳日大桥(加固前)
这座大桥建成于1975年,那时正值国家建设热潮,机械化程度虽低,但人们的智慧和毅力却无比强大。在吊装能力有限,经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双曲拱桥凭借其施工简单、节省材料、跨越能力大的特点,在当时的交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双曲拱桥的设计,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在青山绿水间缓缓展开。它不仅是工程师们智慧的结晶,更是那个时代精神的象征。
阳日大桥手绘设计图(1973年)
然而,岁月如梭,风雨侵蚀。阳日大桥在见证了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交通流量和汽车载重的不断提升后,逐渐显露出疲惫的态势,无法满足现在的通行需求。从一名工程师的角度看,阳日大桥已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我深知这座大桥对于阳日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座交通设施,它更是阳日镇居民心中的宝贵回忆,是承载着厚重历史气息的重要遗产,不仅是连接两地的纽带,更是时代的见证者。
全国多座双曲拱桥
被拆除
为了守护这份历史与回忆,我们项目组决定保留这座伟大的桥梁,通过加固改造的方式提升阳日大桥的承载能力。我们始终秉持着尊重历史、传承精神的原则,将自己的激情与创意融入到加固工作中去。通过深入研究双曲拱桥的结构特点,采用创新的加固技术,阳日大桥终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不仅具备了更强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更在保留了历史风貌的同时,也为阳日镇的居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交通通道。
▲项目组踏勘
阳日大桥
加固后的大桥▼
加固完成后的阳日大桥,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更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无数英雄的故事,也见证了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每当我站在桥上,感受着它的坚实与稳定,心中都充满了自豪和满足。因为我知道,我们不仅仅是在加固一座桥梁,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英雄永不落幕!
1978年发行的
双曲拱桥特种邮票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指出,除赵州桥外,双曲拱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又一大奇迹。
阳日大桥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勇气、智慧和毅力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座大桥将永远屹立在神农架林区阳日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讲述着属于它的不朽传奇。
巴东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通天堑
在巴东这片土地上,流传着一曲悠远的民谣:“一登登上天,一下下河边;两岸能对话,一走要半天。”这悠扬的歌声,诉说着往昔巴东儿女因交通不便而历经的坎坷与期盼。那些年,两岸的人们虽能听见彼此的呼唤,却因长江的阻隔,相聚却如同天涯。
依山而居的巴东县城
1976年,长江三峡巫峡口畔的巴东长江渡口应运而生,它是恩施州通外的唯一水路码头,也是巴东县南北贯通的交通要脉。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渡口,也无法完全缓解巴东人民对便捷交通的渴望。每当狂风暴雨肆虐,江水奔腾不息之时,渡船只得无奈地暂停摆渡。
原巴东长江渡口
2004年盛夏七月,雄伟的巴东长江大桥横空出世,犹如巨龙般横跨江面,将天堑化为坦途。这座大桥的建成,不仅结束了车辆行人依赖渡船过江的苦涩记忆,更为巴东县城的跨越式发展插上了翅膀。这座雄伟壮观的桥梁,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巴东南北两岸的距离,更成为了连接巴东与外部世界的重要纽带。
2004年,交规院设计的巴东长江大桥建成
二十年间,巴东长江大桥默默承载着过往车辆与行人的重量,见证了无数次的潮起潮落与车水马龙,却从未有过一次大修的机会来彻底修复与强化自身。面对日益显现的病害问题,我来到了这里,带着对这座桥梁深沉的敬意与责任,踏上了修复与加固巴东长江大桥的征途。
巴东长江大桥加固方案研讨
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尽管大桥的病害繁多且复杂,但其主体结构依然稳固,这不禁让我们对这座老桥的生命力感到由衷的敬佩。然而受限于桥面宽度和斜拉索布置形式,居民过桥时空间十分狭窄,而飞驰的车流也加大了行人过桥时的安全风险。于是,在详细勘探巴东长江大桥之后,我们历经多次的讨论与尝试,设计出一套最适合巴东桥的综合性修复与改造方案,最终克服了老桥空间及结构限制的诸多困难,在修复桥梁病害的同时,适应巴东县未来交通规划与居民需求。
早期的护栏和仅一人宽的人行道
如今,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巴东长江大桥在璀璨的灯光照耀下更显壮丽非凡。它犹如一条镶嵌在长江之上的璀璨项链,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连接着两岸的繁华与烟火。这座桥梁见证了巴东人民从闭塞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壮丽历程,它如同一座丰碑,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而那首悠远的民谣,如今更多地被当作了一种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这座大桥将继续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跨越长江天堑,连接着美好的未来。
如今的巴东长江大桥夜景
盘龙大桥:
负重前行的守卫兵
在绚烂的都市画卷中,盘龙大桥犹如一条巨龙,蜿蜒横卧,它不仅是黄陂与东西湖区之间的坚固纽带,更是武汉脉动中不可或缺的强音。每日晨曦初现至夜幕低垂,车流如织,络绎不绝,它们不仅是钢铁洪流中的匆匆过客,更是这座城市繁荣与活力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不息的奔流之下,盘龙大桥悄然承载着超负荷的考验,其身躯虽坚,却也难逃时光与重压的双重侵蚀
盘龙大桥全景
桥上架立的
腾龙雕塑
在日均超10万辆次汽车的轰鸣与碾压下,在温度热胀冷缩的微妙变化中,以及在长纵坡自重的无声压迫下,盘龙大桥的支座,这位忠诚的守护者,在坚守了漫长的15年后,终于显露出疲惫之态。随着支座的逐渐失效,盘龙桥的主梁仿佛被时间之手轻轻推动,一丝丝、一缕缕地滑移,那是岁月低吟的哀歌,是隐患在无声中的呐喊。当我凝视着那已扩张至12厘米宽度的桥面伸缩缝时,我知道必须要采取行动,守护这条交通动脉的安全与畅通。
主梁滑移,伸缩缝拉开
支座严重剪切变形
然而,加固之路并非坦途。桥梁纵向滑移的罕见性,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天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更是对加固方案的制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在保障桥梁结构安全的同时,又能够克服各种限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案,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更为棘手的是,我们还需要在加固期间保障居民的正常出行。这不仅是技术的考验,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坚守。我们深知,每一分钟的施工,都可能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但我们也明白,只有坚守责任,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早高峰期的盘龙大桥
然而,正当我们全力以赴之际,疫情的阴霾却悄然降临。盘龙大桥,这座昔日的交通节点,瞬间变成了防疫的前线,每一个进出黄陂区的人,都需在盘龙大桥上历经防疫的严格检验,这座桥梁在承受伤痛的同时,再次挺起胸膛,毅然肩负起守护城市安全的重任。
2022年8月26日盘龙城实行封控管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展现出了工程师的智慧与勇气。我们创新思路,设计了独特的加固方案;我们运用专利技术,解决了加固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将盘龙大桥恢复原位。我们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最终确保了加固工作的顺利完成。
针对盘龙大桥纵向位移病害申请的平移机构装置专利
加固期间盘龙大桥正常通车运行
如今,盘龙大桥已重焕新生。它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战士,在岁月的洗礼下更加坚韧不拔。它再次以雄伟的姿态横跨江河之上,不仅承载着车流与人流的通行需求,更承载着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承诺。那一刻我仿佛能听见桥梁的心跳声与城市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关于责任、勇气与爱的壮丽凯歌。
桥梁加固设计师承载着守护安全的天职,怀揣着筑梦未来的使命。匠心独运,我们将智慧融入每一根钢筋、每一方混凝土,让桥梁成为时间的见证者,而非历史的过客。责任在肩,我们以精准无误的计算,严谨细致的设计,确保桥梁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为群众的出行保驾护航。使命在心,我们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让百年桥梁与时代同进步、共发展。
作
者
介
绍
曹萱,养护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所参与科技项目“双曲拱桥加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被中国公路学会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阳日大桥加固改造工程、盘龙大桥加固改造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典型案例。
获交规院202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在服务湖北联交投公司2023年度养护工程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入选湖北交投集团“青苗计划”、交规院“高潜人才”(一期)人才培养项目。
编 辑 丨方 正
编 审 丨晓 芳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