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郑建军,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人大主席。爱好文学,热爱生活。
大仙岩游记
作者:郑建军
很早就听人说过,在江西吉安市永丰县有一座叫大仙岩的天然溶洞,甚是向往。据说该溶洞形成于大约2.5亿年前,溶洞内主要分布着各种钟乳石、石笋、石林等自然风光,并且冬暖夏凉,被当地百姓称作“小庐山“”,是永丰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旅游景区。虽然离我居住的地方路途不远,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去目睹其芳容,探其之神秘。直至2024年8月11日,应我在吉安农校时的永丰籍同学之邀参加其令媛升学宴,由于当地办结婚、升学等喜庆宴席的风俗是晚餐,我决定趁着这大好的机会先去大仙岩游览一番。
从吉安市区出发前,为了能有个同伴及导游,我联系了另外几位永丰籍同学,有一位正在外省休公假,有一位又因单位有急事走不开,只有一位女同学有空欣然答应一同前往。我们按照约定的地点在永丰县城汇合后,她就带我到她家附近一家餐馆吃中饭,特意点了当地特色菜——霉鱼。这家店的霉鱼味道正宗地道,因要开车只能以饮料代酒,但也没减少我品尝的兴致,一盘霉鱼几乎被我一个人扫光,鲜美可口的味道至今仍回味无穷。
吃完中饭,我们马不停蹄地驱车直接前往大仙岩。据女同学介绍,大仙岩溶洞离县城大约50公里左右,坐落在该县陶塘乡境内,她去过多次,对路线和溶洞情况都很熟悉,在她细心指引下,我们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便到达了心心念念的大仙岩景区。
远远便看见景区左侧用石头材料雕刻的柱子,外形像把倒立的驳克枪,从上至下竖写着“大仙岩景区”五个金黄大字;右侧是三座假山,中间高两侧低,表面凹凸不平,像及了蜂窝的样子,让我一下就联想到溶洞的特征体貌。在中间那座假山上从上往下竖写着“笑迎天下客”几个金色大字,假山前面横卧着一块像金元宝形状的大石头,石头上坐着一尊弥勒佛石像,他脸上由内而外散发的笑容,像一阵清风,拂去游人心中所有的苦闷和烦恼。
景区门口前有一条小溪,此时正值三伏天干旱季节,溪水微显、沙石裸露,那些石头一个个探着小脑袋仿佛在向我们诉说久旱不雨、饥渴难耐,炎热的天气让他们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为了躲避骄阳炙烤,我们驾车继续往里行驶,经过一片竹林后,在一块有树荫的空地上把车停好。一下车便感觉大地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阵阵热浪四面袭来,心想能找个地方凉快凉快该多好啊!
同学指着前方不远的那座山说,大仙岩溶洞就在那山下面,朝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座溶洞虽海拨不算太高,但山上树木长得茂盛,碧绿苍翠。步行大约100至200米的竹林小道后,进入到景区售票服务区,服务区内冷冷清清、游客稀少,与那些人挤人喧闹的知名景区,简直是天壤之别。门票40元一张,女同学既是称职的导游又是热情的东道主,不仅用特色菜招待我还抢着购买了门票。
刚一走进到洞口,就能感受到阵阵凉意扑面而来,进入洞内更是觉得与外界冰火两重天,全身顿感凉爽,真是个天然的避暑之地!真不愧有“小庐山”的美誉。突然头顶传来噗嗤噗嗤的声响,仰头望去,原来是几只蝙蝠在洞的上空盘旋飞舞,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转眼又像害羞的少女消失不见了踪影。 溶洞内右侧有一条小溪,溪水不急不慢地缓缓流淌着,让游客的心也瞬间平静了下来。脚下是一条天然石道,时而平坦、时而蜿蜒、时而拾阶而上。沿着石道往里走,洞内奇观异景逐步呈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短不一的石笋,从头顶倒挂下来,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灯光的照映下,呈现出五颜六色,让人感觉如梦如幻,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深感震撼, 继续往里走了约二三百米,出现了一片宽阔场地,前后两个大厅,又称“母子洞”。大的宽近百米,高达数十米,可容纳近千人,石乳、石桌、石墩、石像等形象逼真,像魔法般千变万化;小点的厅内石林、石柱、石峰交错,还有一块石梯田,梯田上面有一大面平坦的石台,相传八仙常在此台聚会,因此被称为“八仙聚会台”。不远处有一深潭,听说有人投石块下去,轰响如雷、嗡声嗡气,便有了“雷响潭”的美誉。随着目光的探寻,还发现竖着一个蓄水池牌子,走过去定睛一看,是一个钟乳石形成的半圆形水池,池水清澈冰凉,我忍不住用双掌作勺装了点池水往嘴里送,品尝了下这大溶洞的仙水,甘甜爽口,很是解渴。当我疑惑这池水是从何处而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从池上的钟乳石墙上流下,那钟乳石墙光滑如玉,晶莹欲滴,我伸手抚摸着钟乳石墙,那墙面犹如冰丝般清凉,感觉舒畅愜意。传说当年抗元义军曾经使用过此水池,南宋年间,永丰人罗开礼晚年中举进士,朝廷先后任命他为袁州儒学教授和武冈教练等职均被其拒绝,蒙古军进逼南宋之际,罗开礼晚年追随文天祥抗击元军,矢志收复河山,1227年文天祥兵败,罗开礼则率余兵隐在大仙岩溶洞继续抵抗直至被俘,在溶洞期间将士们均饮用此蓄水池里的水。
离开蓄水池后,我继续拾阶往上进入一条犹如村庄里的巷道,时宽时窄、曲折幽深,宽的地方可嬉戏玩耍,窄的地方则需低头弯腰而入,这样的路走了几分钟后,又来到一片开阔地,洞里石桌、石墩、美女石梳装台、玉猪石等天然物品遍布,我随即坐在一个石墩上休息了会。休息之余望见一块写有“龙头滴水”的牌子,怀着好奇心走了过去,只见水珠从洞顶滴滴嗒嗒地流下来,仰头仔细看滴水的地方,那是一个极像龙头的石笋,形象逼真,让我顿时领悟了指示牌说的“龙头滴水”的含义。据说用手接滴下来的水洗手,便能将好运带回去,将霉运留下。于是我伸出双手接了几滴洗了洗,祝愿好运之神的常随。
在“龙头滴水”附近右上方发现了几级蜿蜒向上的台阶,但上面没有灯光,一股好奇心驱使我走上去,越往上走越黑越陡,我只好打开手机电筒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爬,爬着爬着,突然眼前出现一片亮光,并且一股热气袭来,抬头一看是溶洞顶部的另外一个出入口,好似在洞顶开了一扇天窗,在洞的内口处用铁栅栏围住了,并写着“禁止攀爬”提示语。听同学说以前有些人先从外面爬山欣赏风景后再从此洞口下来游览溶洞,还可逃脱门票,一举两得。
我只好沿原路而返至龙头滴水处。顺着灯光往前行走,这又是一条曲幽相径的石道,不久又见一个大洞,洞的四周墙壁怪石嶙峋,奇形八怪,还散布着石笋、乳石及石櫈等。往里再也看不见灯光了,只见一个小洞,里面漆黑一片,还没有开发。
返回途中,离出口不远的一个转弯处突然感觉一阵凉风袭来,真是一个字——爽,原来此处是风的回旋之地,风力大,比呆在空调房里还舒服,简直是洞内最舒爽惬意的地方,于是我们在此休息了一会儿,眼看时间不早了,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溶洞去赴同学家的升学宴了。
虽然只是借道一游,但心灵深受震撼,大仙岩溶洞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份难得的宝贵财富。
▲滑动方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